觀察 l 2018年開始混戰的大件快遞,2019年會爆發嗎?

2018年,我國快遞業不斷刷新歷史紀錄:11月11日,天貓雙11當日物流訂單量突破10億件大關;12月28日,我國2018年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

細分來看,如今,小件快遞增速放緩、競爭激烈、市場份額持續向龍頭企業集中。基於此,德邦、安能、優速、韻達、中通、百世、京東物流、蘇寧物流、日日順物流、安迅物流等物流企業逐漸發力大件快遞。

2018年成大件快遞發展的元年——

1月,順豐重貨推出20-100kg重貨包裹和100-500kg小票零擔;3月,收購廣東新邦71%的股份,建立獨立快運品牌“順心捷達”,填充了500-3000kg產品線空白;8月,將重貨業務更名為快運業務。

1月7日,按照圓通發佈新標誌體系時的規劃和界定,未來將推行“三網並行”戰略:A網專注於經濟型快遞業務,B網瞄準高品質快遞市場,C網提供重貨快運服務。

3月18日,優速快遞推出“330限時達”大包裹產品,根據官方資料,該產品限時送達,並給予用戶“運費最高全退還”的時效保障承諾。

5月30日,中通快運獲得紅杉中國、鼎暉、雲鋒與中通快遞聯合投資的一億多美元,融資用於提質增效、提升客戶體驗、擴大業務規模;7月20日,中通快運總部項目落地桐廬;12月24日,中通快運總投資20億元的全球創研中心項目正式開工。

7月2日,德邦物流宣佈更名為德邦快遞,並推出3-60kg公斤段的大件快遞產品。

10月9日,安能快遞宣佈實行戰略升級,重心轉向大包裹市場。

11月21日,京東快運上線。京東表示,這是30kg及以上快運零擔、大件包裹的寄遞服務。

12月24日,韻達快運推出168大件,定位於10-68kg大件包裹產品。

……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情況下,在物流領域中可以根據貨物重量進行細分,比如0-30kg公斤段的為快遞業務,30-3000kg公斤段的為零擔業務,3000kg以上公斤段的為整車業務。

各個大件快遞的參與者也有自己明確的重量劃分標準,億歐物流僅以德邦快遞、優速快遞、韻達快運、順豐快運、中通快運、百世快運、安能快遞為例進行說明。

觀察 l 2018年開始混戰的大件快遞,2019年會爆發嗎?

事實上,除了上述企業外,電商企業自營物流的蘇寧物流、京東物流、日日順物流、安迅物流等也在籌劃佈局大件快遞,尤其是電商大件。參與者眾多,競爭尤甚。而且,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也曾坦言,以前覺得挺輕鬆,現在壓力很大,以前一眼望去沒對手,現在全是對手。


在億歐物流看來,這些企業紛紛發力大件快遞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電商的迅猛發展已培養了用戶網購商品的習慣,隨著網購品類的增多,消費者網購的對象逐漸從小件商品趨向於家電、傢俱等大件商品。以京東為例,11月11日0:00-1:00,家裝建材前30分鐘銷售額同比增長282%。無疑,大件電商商品銷量的增長定會帶來大件快遞訂單的增多。

其次,對於快遞企業而言,在同質化發展的當下,不少企業逐漸向細分領域發力,大件快遞市場就是眾多企業發力的目標之一。並且,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分析稱,大件快遞具有價格高、市場前景好、競爭散的特點,在小件快遞增速放緩、競爭激烈、市場份額持續向龍頭企業集中的情況下,大件快遞逐漸成為各家物流企業下一個業務佈局重點。加之,諸多快遞企業在全國範圍擁有廣泛的網絡資源、人力資源、倉儲設備等,發展大件快遞產品與其既有業務並不矛盾,同時還可以擴充產品品類,增加業務線。

再次,對於電商自營的物流企業而言,基於其為電商服務的倉儲、網絡、設備資源,在為客戶提供3C、服飾、食品等小件快遞配送服務的同時,提供家電、傢俱等大件商品的配送服務並不是難事。更何況,很多電商自營的物流企業除了倉儲、配送服務之外,還具備安裝與維修服務。在激烈競爭、消費者訴求多樣化的當下,這無疑是一個加分項。

況且,崔維星也認為,在電商飛速發展的催化下,中國的運輸市場很快就會迎來沙漏狀,將有很大一部分零擔市場變成大件快遞市場。加之,據貝恩預測顯示,到2020年,目前來說滲透率較低的大家電、家裝等品類電商渠道滲透率將會分別增長至55%和25%。受此影響,快運市場5-30kg增速將達到25%,佔據所有公斤段之首。同時,30-100kg公斤段增速將達到20%,5-100kg產品將會是佈局快運重點。

就現狀而言,優速快遞董事長餘聯兵在接受億歐物流專訪時表示,目前,大包裹領域尚處於起步階段。從單件3-30kg、單票3-300kg的大包裹市場預測,未來5年,我國這類大包裹市場規模一定會過萬億,所以兩三年後大包裹市場的風頭將至。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與小件快遞相比,大件快遞雖然誘人,但卻是被“歧視”的對象。

一方面,操作難度高、運輸成本高:因為大件快遞具有運輸商品附加價值高、體積較大、運輸標準化難度高、運價顯著高於一般零擔和整車的特點。但操作難度較高,運輸成本高,同時又兼具小件的時效要求與配送到戶等要求。

業內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一套價值兩三千元的高檔燈具由中山運往山東,成本價可能只佔商品零售價的15%,而物流成本卻可能佔商品零售價格的30%。這其實並不是故事,而是真實現狀。高額的運輸成本也讓不少原本想要佈局大件快遞的物流企業望而止步。

另一方面,服務質量難以保障:在王繼祥看來,大件快遞市場競爭的關鍵在於服務質量,價格為次要因素。大件快遞存在形狀不一、不易標準化、運輸易損壞、配送上樓難等諸多痛點,部分大件配送(比如家電、建材等)甚至需要提供末端專業化安裝服務,因此全鏈條高質量服務是決勝大件配送的關鍵點。這也是國內快遞小件發展成熟而大件快遞還處於發展初期的緣故。

德邦快遞、京東物流、蘇寧物流、日日順物流、安迅物流等物流企業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逐漸推出面向家居與家電大件快遞的倉儲、配送、安裝、維修等全鏈路服務。可以說,相較於其他參與者,這類企業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其他參與者若想在大件快遞領域發展壯大,必須要補齊這一短板。

總而言之,2018年雙11,馬雲預言成功,我國快遞進入10億時代。在優速快遞2018年年會上,餘聯兵曾預言,2019年將是大包裹快遞的井噴年。但願這一預言也能夠成功,2018年成大件快遞發展元年,2019年或將迎來爆發性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