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美茂名:大井鎮塘頭村 “黨建+三大產業”打造美麗鄉村

日前,小編走進高州市大井鎮塘頭村,只見乾淨整潔的水泥村道縱橫交錯,一幅幅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手繪牆畫色彩亮麗。文體廣場、籃球場、鄉樂交流地、生態農莊、停車場等分佈其間,生態種植區、觀光葡萄架、兒童樂園、民宿等鄉村旅遊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一個以“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悠閒度假”三大產業為特色的美麗鄉村已具雛形。

大井鎮塘頭村是高州市39個省定貧困村之一,人口2540多人。該村在茂名市委辦公室、茂名市國資委、茂名市交通建設投資集團公司等三個單位的真情幫扶下,塘頭村黨支部緊緊圍繞“攻堅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的理念,以組織建設為核心,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強力推進農村黨建和精準扶貧、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深度融合,確保“雙促進、雙提升”。形成了黨員幹部帶頭行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共謀共促鄉村振興生動局面,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走上快車道。

“黨建+環境整治”建設宜居鄉村

塘頭村過去到處都是垃圾、汙水和動物糞便,一進村就會感覺氣味特別難聞。垃圾到處亂堆,雜草叢生,村中還有旱廁,下雨的時候汙水橫流,出門很不方便。談到以前的環境,村民劉姨一臉無奈。而談起如今的生活環境,她樂呵呵地拉著記者在家裡家外轉了一圈。繞村走一週,讓人深感舒暢,整個塘頭村顯得溫馨而靜謐,幾乎看不到茅房、豬圈、垃圾、糞堆等設施和雜物。記者隨機叩開兩戶人家的房門,都是窗明几淨,門口的垃圾桶也都擺放整齊。

村裡的環境變美了,村民的生活習慣在悄然改變,村民的素質也不斷提高。“花木管養、基礎設施等都有專人負責,全天保潔。沒有人會去折花弄草,也沒有人會隨地扔菸頭、吐痰。”村民張大叔說:“這樣的環境是大家共有的,這麼好的環境誰還好意思亂扔垃圾呢?大家根本捨不得去破壞它。”

漫步在塘頭村中的池塘邊,四周建起水泥欄杆,塘面波光粼粼,塘水清清。塘邊建設了一個全村汙水管網收集池,池面的人工溼地鮮花盛開著,這裡成為了市內外爭相參觀學習的特色亮點。

環顧村內,這裡建起不少停車場和綠化帶。“這邊原是一排破舊的老屋,拆除後讓綠於民,成了一片綠地。”順著村書記張衍富所指的方向,長條形的綠地綠草如茵,與周邊的民居相映成趣,顯出一派生機盎然。

來到村委會門前的文化廣場,醒目紅色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赫然立於村文化廣場的牆體上。一群青年男女正在籃球場進行著友誼賽,中老年人有的健身,有的在跟著音樂節拍跳起了廣場舞,小孩子們在歡樂地嬉戲。廣場東頭的大榕樹下,一群村民正坐在石凳上悠閒的聊天。

據介紹,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對村中環境進行大力整治,村中黨員幹部率先獻屋獻地,出謀劃策,使得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現村內新建成汙水處理池3個,鋪設汙水管網、排汙溝4500米、雨水排水溝1640米,建成衛生站1間,新建垃圾屋2間、垃圾收集設備12個、衛生公廁2間。同時安排專門的環衛工人清理垃圾,回收的垃圾統一運到鎮固定垃圾回收站,再轉運市垃圾填埋場,避免因處理不當汙染環境。

“環境變好了,最明顯的就是來村裡遊玩的人變多了。”張衍富說:“接下來,我們村要充分發揮環境優勢,以營造田園風光與鄉土風情為目標,著力打造農旅融合、宜居宜遊的美麗鄉村。”

“黨建+土地流轉”助產業發展

沿著村道向前走200多米,就是伯候荔枝產業示範園。600畝約15000棵黑葉、新興、白蠟荔枝樹已嫁接改良為桂味品種。荔枝改良投產後,果子成熟期將大大提前,果品價格也將大幅上升,荔枝年產量 可達900噸,年產值可達900萬元。完善水肥一體等基礎設施建設後,將進一步招商引資進行生態觀光農業開發。整個園內鋪設了綠道,建有大型停車場、黨員活動中心、入黨誓詞標識、讀報欄,還有汙水處理池、公共衛生間、垃圾收集點、水車景點等。荔枝園示範區內,擺放著20多張由高州市金墩市政彩磚廠蔡世光先生等鄉賢捐贈的石桌石凳,一群村民正在石凳上打牌。不遠處的乒乓球檯上,兩位村民正在打球。

鄉村要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據張衍富介紹,為帶領塘頭村民脫貧致富,鎮村黨員幹部積極發動鄉賢回鄉創業,盤活村中閒置土地,探索土地流轉的實現方式和途徑,先後建成了木子生態園、沃柑種植園等。

在茂名市委辦公室人事科副科長、塘頭村第一書記陳政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來到了木子生態園。該生態園是由鄉賢李偉壽回鄉支持建設而成,濃郁鄉村風格為主要特徵,集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綠色餐飲、休閒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生態園,把生態農業與生態旅遊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綜合項目。生態園以貧困戶為主體的扶聯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致富增收。到目前,木子生態園已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包括河岸綠道、觀光湖、荷花池、生態農莊等13個項目。

沃柑種植園,由鄉賢積極引進資金建設,優先安排貧困戶及土地流轉群眾就業。已投入社會資金40餘萬元,目前項目一期100畝初步建成,二期土地流轉繼續推進,並計劃整合特色農業項目資金50萬元,用於基地升級及擴大生產規模。

目前,該村以伯候荔枝產業示範園、木子生態園、沃柑種植園三大產業園發展,帶動群眾生產致富。

“黨建+精準扶貧”貧困戶獲收益

“農民把土地入股流轉到合作社,不僅可以收取土地租金,還可在產業基地務工賺取勞務收入。”塘頭村第一書記陳政說。目前,該村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種植30畝百香果;投入產業資金80萬元到大井鎮的廣東楊氏農業有限公司,貧困戶6年內共可獲得48%的資產項目收益;投入60萬元資金,新裝光伏發電項目67.8 千瓦,預期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6萬元;聯結方式進行收益分紅,其中貧困戶佔50%,村集體佔10%,村合作社佔30%。

“村子以前經濟不活躍,家家戶戶守著這一畝三分地,沒什麼盼頭,這幾年修好了路,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發展了產業,大家都慢慢富起來了。”張衍富說:“如今,地裡的百香果相繼成熟,等明年桑葚、葡萄上市,荔枝收穫,沃柑開摘時,塘頭村將能真正實現產業興旺。”

“黨建+文明建設” 培育優良鄉風

“塘頭村向來都有淳樸的民風,以善待人,不訛人的優良作風,我們理應把這種良好的作風傳承下去……”。在塘頭村道德評議會上,村幹部們時常用許多鮮活事例,告訴村民們保持淳樸民風的重要性。除了道德評議會,塘頭村還通過“道德講堂”、“村規民約”等形式,講解中國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極大地推動了村裡的精神文明建設。

現在,塘頭村幹部感到欣慰的是,通過修訂和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和引導,家庭糾紛和鄰里矛盾少了,賭博陋習也不見蹤影。從家風傳承到鄉風民俗建設,塘頭村呈現出弘揚正氣、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圍。

如今的塘頭村美在環境、更美在人心,昔日的貧困山村已成為地市級美麗鄉村文明示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