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你早该放弃了,有些人你早该拉黑了

有些事你早该放弃了,有些人你早该拉黑了

你在玫瑰上浪费的时间,才使玫瑰变得重要——《小王子》

国庆这几天,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来都来了……

收拾好出门,惦记了很久的餐厅已经排起了长龙,“来都来了”,硬着头皮等了2个小时;
景点的游客爆满,眼看着手里的门票,“来都来了”,挤进蜂窝式的人流
提前两个小时买了电影票,坐下来看了十分钟就发现是烂片,“来都来了”,最后在电影院睡了1个小时;
……

经济学有个原理叫“沉没成本”,意思是一种已经不可回收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

说得通俗点,就比如:烂片的电影票、难吃的外卖、艰难维持的事业和名存实亡的婚姻。

明知道放手会痛快,可是总缅怀于付出:“钱都付了”、“都3年了”、婚都结了

“然后继续痛苦地硬撑。

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不断地占用、消耗,至于是否值得,往往总是忘记。

有些事你早该放弃了,有些人你早该拉黑了

如果你有86400元,现在丢了十元。你是会用剩下的86390元,去找那10元,还是用剩下的钱继续生活?

这问题不难,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

但现实是,我们每天86400秒的生活,却经常因为额外的烦恼,而浪费进去。

我朋友是个小演员,刚开微博那会,天天跟粉丝互动,后来就有键盘侠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最开始她特别生气,就跟键盘侠骂,非把对方掐得没话说才行。

后来突然有一天,跟我说:

“有次跟人互撕,唇枪舌战一下午,才发现自己好多正事都没干,也没心思干,突然觉得亏大了。干脆直接拉黑,其实早该这么做了,清净。”

很多时候,表面上看着“得到的东西”,都隐藏着“无尽的损失”。

及时止损是重点,不在于“止损”,而在于能不能“及时”。

最让人肉疼的,不是当下舍弃的小钱,而是长期投入、最后崩盘;

更是“早就该这么做了”的悔恨感。

有些事你早该放弃了,有些人你早该拉黑了

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类似的事件:

情感早已破裂的夫妻,却不离婚;被公司拖垮的员工,却不离职。

小时候我问我爸,为什么那些很可怜的人,都不离开?

我爸一语道破:很多人心存侥幸,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底气。

我看过一个令人唏嘘的采访:

37岁的男子在面馆被采访,聊到工作时间和待遇,义愤填膺,还把自己说哭了:
他在公司呆了12年,工资只涨过2次,加班没有加班费,还经常为季度考评发愁。
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辞职呢?
他就一脸发愁,摆出一副“老员工”身份,好像公司离不开他似的,说:“都这么多年了……”

实际上,12年间他也没有创造出突出的业绩,混日子罢了。

现实就是这样,你没有底气的时候,只有被选择的权力。是金条或者是荆条,反正好不容易抓住的,死死攥住就对了。

表面上是公司不够好,实际上是自己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配上更好的。

有些事你早该放弃了,有些人你早该拉黑了

我们总能听到:

想买的东西要趁早,越早买,以后分摊到每一天的费用就越便宜;
想做的事要快,机会不等人,别考虑!
……

但却没人告诉你,想扔的东西也要趁早,要不然日后分摊到每一天的糟心也就越多。

更没人告诉你,冲动消费、冲动行动之后的后果,该怎么承担。

真正“嫁得好”的人,是那些不需要“嫁得好”,也能过的好的人。

每个人的归宿,最终都是自己,这个世界上围城很多,没点底气,走不出去。

该放手时不纠结,该告别时不犹豫,当你不计从前,才能看见未来。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别喊心疼,“舍得”是成长中最大的幸运。

有些事你早该放弃了,有些人你早该拉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