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創始於2002年,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的新世紀中國考古學術講壇,是中國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臺、重大考古發現的展示舞臺和考古新進展的學術講臺,旨在促進學術交流,推動新世紀中國考古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2018年入選項目

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英德市博物館共同主持發掘的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

1959年,發現該遺址,包括黃門巖1~4號洞穴及獅頭巖、朱屋巖、吊珠巖、仙佛巖等多處洞穴地點,是華南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的典型洞穴遺址。2016~2018年,對黃門巖1~4號洞穴地點進行考古發掘,發現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連續的地層堆積,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處重要遺蹟,出土古人類化石、石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動物骨骼化石及植物遺存等各類標本一萬餘件,全面反映了晚更新世晚期以來現代人行為複雜化發展的新階段及社會複雜程度,系統再現了中國南方從狩獵採集社會向早期農業社會過渡的歷史進程。

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荊門市博物館與沙洋縣文物管理所共同主持發掘的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該遺址在1983年文物普查中被發現。2012~2017年,進行了五次發掘和系統鑽探,確認該遺址為屈家嶺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重要城址,面積約70萬平方米,發現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築及祭祀遺存,從內部聚落形態的角度揭示了屈家嶺社會的發展。王家塝墓地則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嶺文化墓地,改變了屈家嶺文化只見城址不見大型墓葬的現狀。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體的系統發掘,為長江中游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並將有力推動我們深入認識該地區在整個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與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共同主持發掘的陝西省延安市蘆山茆新石器時代遺址。

2014年開始,經調查、鑽探,確認遺址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在遺址核心區“大山樑”的頂部確認了至少四座大型夯土臺基,每座臺基上都坐落著規劃有序的圍牆院落和建築群。2016~2018年,經發掘,確認大營盤梁人工臺基頂部分佈著三座院落,呈“品”字形佈局,始建年代為廟底溝二期晚段,沿用至龍山時代末期。大營盤梁最南端是一個小型廣場。在大型房址、院牆、廣場的夯土中,多次發現以豬下頜骨、玉器奠基的現象。大量精美玉器、板瓦、筒瓦,加之規劃有序的高層級院落佈局、宏大的夯土臺基工程,共同構成該遺址作為區域核心聚落的基本要素,對於研究史前中國區域社會複雜化、文明起源及“早期中國”的形成等具有重要價值。

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澄城縣文體廣電局共同發掘的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

2016年開始,對遺址進行勘探和搶救性發掘。調查確認遺址範圍約3平方公里,以自然沖溝和人工壕溝圍成一個封閉區域。在遺址東區中部發現一座面積10餘萬平方米的城址,西鄰魯家河河道,其餘三面由夯土牆圍合。城址區外圍為一般居址區和墓葬區。勘探發現墓葬共4處150餘座。通過對遺址內的夯土建築、城牆、壕溝等遺蹟,鑄銅、製陶等手工業遺存,墓葬形制、喪葬習俗等文化特徵,青銅禮器的七鼎六簋、五鼎四簋等組合形式,以及芮公、芮太子等青銅器銘文的綜合分析,推斷此處應為芮國後期的都城及墓地,填補了芮國後期歷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向東周諸侯國發展演變的典型個案。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渠縣歷史博物館共同發掘的四川渠縣城壩遺址。

2014~2018年,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共計4000平方米,已清理各類遺蹟438處,出土大量戰國晚期至魏晉時期遺物。城壩遺址由城址區、津關區、一般聚落區、窯址區、墓葬區、水井區等組成。其中,郭家臺城址由壕溝、城牆、城門、大型建築、街道、車轍、窖穴、灰坑等組成,為漢晉城址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資料。處於渠江右岸的津關遺址是國內目前僅見的水路關口遺蹟,對於瞭解漢晉帝國的水路關口具有重要意義。“宕渠”文字瓦當及竹木簡牘的出土,為我們全面瞭解漢晉帝國對郡縣一級的管理以及普通民眾的生活提供了新材料。

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崇禮區文廣新局共同發掘的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2017~2018年,對太子城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與發掘,確認其為一座平面呈長方形的城址,南北400、東西350米,方向158度,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東、西、南三面城牆存有地下基址,牆外有護城河。城門目前僅發現1座南門,門外有甕城。城內經鑽探與發掘共確認67座建築基址、14條道路、2條排水溝,出土遺物以各類建築構件為主,其中青磚上多戳印“內”、“宮”、“官”字,部分定窯白瓷上刻有“尚食局”款。根據考古發現並結合文獻記載推斷,太子城即金章宗夏捺缽的泰和宮。太子城遺址是第一座經考古發掘的金代行宮遺址,對於金代捺缽制度、行宮的選址與營造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入圍項目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共同主持發掘的西藏申扎縣尼阿底舊石器時代遺址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與襄汾縣文化局共同主持發掘的山西襄汾縣陶寺北兩週墓地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甘肅寧縣石家東周墓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發覺的新疆奇臺縣石城子遺址

南京博物院、蘇州市考古研究所與張家港博物館共同主持發掘的江蘇張家港市黃泗浦遺址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醫巫閭山遼代帝陵

國外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洪都拉斯人類學與歷史局共同主持發掘的洪都拉斯瑪雅文明科潘遺址8N-11號貴族居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