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创始于200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新世纪中国考古学术讲坛,是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新世纪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2018年入选项目

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英德市博物馆共同主持发掘的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

1959年,发现该遗址,包括黄门岩1~4号洞穴及狮头岩、朱屋岩、吊珠岩、仙佛岩等多处洞穴地点,是华南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典型洞穴遗址。2016~2018年,对黄门岩1~4号洞穴地点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连续的地层堆积,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处重要遗迹,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动物骨骼化石及植物遗存等各类标本一万余件,全面反映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现代人行为复杂化发展的新阶段及社会复杂程度,系统再现了中国南方从狩猎采集社会向早期农业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门市博物馆与沙洋县文物管理所共同主持发掘的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遗址在1983年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2017年,进行了五次发掘和系统钻探,确认该遗址为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重要城址,面积约70万平方米,发现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及祭祀遗存,从内部聚落形态的角度揭示了屈家岭社会的发展。王家塝墓地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改变了屈家岭文化只见城址不见大型墓葬的现状。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体的系统发掘,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并将有力推动我们深入认识该地区在整个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共同主持发掘的陕西省延安市芦山茆新石器时代遗址。

2014年开始,经调查、钻探,确认遗址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在遗址核心区“大山梁”的顶部确认了至少四座大型夯土台基,每座台基上都坐落着规划有序的围墙院落和建筑群。2016~2018年,经发掘,确认大营盘梁人工台基顶部分布着三座院落,呈“品”字形布局,始建年代为庙底沟二期晚段,沿用至龙山时代末期。大营盘梁最南端是一个小型广场。在大型房址、院墙、广场的夯土中,多次发现以猪下颌骨、玉器奠基的现象。大量精美玉器、板瓦、筒瓦,加之规划有序的高层级院落布局、宏大的夯土台基工程,共同构成该遗址作为区域核心聚落的基本要素,对于研究史前中国区域社会复杂化、文明起源及“早期中国”的形成等具有重要价值。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澄城县文体广电局共同发掘的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

2016年开始,对遗址进行勘探和抢救性发掘。调查确认遗址范围约3平方公里,以自然冲沟和人工壕沟围成一个封闭区域。在遗址东区中部发现一座面积10余万平方米的城址,西邻鲁家河河道,其余三面由夯土墙围合。城址区外围为一般居址区和墓葬区。勘探发现墓葬共4处150余座。通过对遗址内的夯土建筑、城墙、壕沟等遗迹,铸铜、制陶等手工业遗存,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文化特征,青铜礼器的七鼎六簋、五鼎四簋等组合形式,以及芮公、芮太子等青铜器铭文的综合分析,推断此处应为芮国后期的都城及墓地,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个案。

四川渠县城坝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渠县历史博物馆共同发掘的四川渠县城坝遗址。

2014~2018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共计4000平方米,已清理各类遗迹438处,出土大量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遗物。城坝遗址由城址区、津关区、一般聚落区、窑址区、墓葬区、水井区等组成。其中,郭家台城址由壕沟、城墙、城门、大型建筑、街道、车辙、窖穴、灰坑等组成,为汉晋城址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资料。处于渠江右岸的津关遗址是国内目前仅见的水路关口遗迹,对于了解汉晋帝国的水路关口具有重要意义。“宕渠”文字瓦当及竹木简牍的出土,为我们全面了解汉晋帝国对郡县一级的管理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提供了新材料。

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崇礼区文广新局共同发掘的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2017~2018年,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确认其为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的城址,南北400、东西350米,方向158度,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东、西、南三面城墙存有地下基址,墙外有护城河。城门目前仅发现1座南门,门外有瓮城。城内经钻探与发掘共确认67座建筑基址、14条道路、2条排水沟,出土遗物以各类建筑构件为主,其中青砖上多戳印“内”、“宫”、“官”字,部分定窑白瓷上刻有“尚食局”款。根据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记载推断,太子城即金章宗夏捺钵的泰和宫。太子城遗址是第一座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对于金代捺钵制度、行宫的选址与营造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入围项目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主持发掘的西藏申扎县尼阿底旧石器时代遗址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襄汾县文化局共同主持发掘的山西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地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甘肃宁县石家东周墓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觉的新疆奇台县石城子遗址

南京博物院、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与张家港博物馆共同主持发掘的江苏张家港市黄泗浦遗址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医巫闾山辽代帝陵

国外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局共同主持发掘的洪都拉斯玛雅文明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