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贱伤农,爱心企业帮助探寻出路

“要不是大家帮忙,我那500多斤晚秋茧怕是全都出了飞蛾子。”说起爱心企业对自己的帮助,新丰镇裕南村蚕农丁海春一脸感激。昨天,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晚秋茧“销售难”困局,当地爱心企业正在帮助蚕农寻找出路。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农产品市场,蚕茧被称为“最后的贵族”,曾经一度被市场疯抢。但是这两年蚕茧生产供大于求,价格一直低位运行,甚至大幅回落。记者综合在中国纺织网等渠道检索到的信息发现,目前白厂丝价格比年初跌了约20%。而白厂丝行情走低传导到蚕桑产业上的直接后果就是蚕茧价格大幅下跌。区天邦蚕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宗莉莉透露,去年晚秋茧还有2000元一担,今年仅剩下1600元。

宗莉莉同时表示,“比价格下跌更让人着急的是,往年扎堆抢购的农民经纪人也突然没了踪影。合作社150多户社员,普遍面临售茧难的问题。”新丰镇蚕桑站站长周鑫证实了该说法。他说,由于市场低迷,前来收购的商家很少,即使来了,也是“疯狂压价”,甚至只出“几百元一担。”他们告诉记者,蚕茧不同于大麦玉米等其它农副产品,晾晒后就可以储藏。蚕茧如果不能及时烘干,常温堆放,不足10天,就会羽化成蚕蛾,破茧而出。

蚕农的困境引起了当地爱心企业的关注。新丰镇鑫鹏制棉有限公司决定负重经营,开门收购,并给出了每担1600元的价格。记者采访该公司负责人周玉龙时,他说,企业库存蚕茧已经严重超量,“根本来不及消化。”“到明年春茧上市,都用不完。”但蚕茧不能等,他只好勉为其难开门收购,并进行烘干处理。“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由于库存蚕茧总价超过300万元,企业资金吃紧,难以及时兑现货款。”目前,企业正在多方筹资,争取及早兑付。“部分蚕农提出家庭实际困难,我们已经先期兑付了37户蚕农的货款。”

天邦合作社也积极从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延伸。宗莉莉果断决定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帮助蚕农“变茧为被”,先解决最紧迫的鲜茧储藏问题。丁海春的500斤鲜茧就是这样消化的。为了将蚕农的蚕丝被尽快变现,她又决定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拓展蚕丝被销售。目前,宗莉莉已经成功建成微信商城,这些蚕丝被正通过“微信小程序”走向广大消费者。同时,她还在裕南村设立了蚕丝被实体门市,让消费者现场感受这批蚕丝被的优良品质。

宗莉莉告诉记者,为了避免今后再次出现茧贱伤农现象。她决定将这条后道深加工之路常态化走下去。她已经注册好梦享床上用品厂,并着手申报“裕南人家”手工蚕丝被商标。将来,合作社可以联合蚕农就地消化蚕茧。宗莉莉初算了一笔账,以10斤蚕茧产1斤丝绵计算,按目前的丝绵被市场行情,剔除加工费、面料费,蚕农一亩地还可以增收160元左右。“盈利部分,合作社将按一定比例反哺给蚕农。”

记者了解到,鑫鹏制棉的主要产品也是蚕丝被。在此,本报呼吁有需要的爱心市民加入采购行列,向广大蚕农奉献一片爱心。天邦合作社和鑫鹏制棉负责人的电话分别是13327995550和130921720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