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巴基斯坦軍事實力遠不如印度,為什麼印度卻不敢硬打

1947年8月,英屬印度解體,英國蒙巴頓將軍提出了著名的“蒙巴頓方案”,即將英屬印度,分為巴基斯坦國和印度聯邦以及王公土邦三個部分。其中,

巴基斯塔的國土,包括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部分,人口7000萬,只分得了原英屬印度約兩成的面積。而印度卻有2.25億人口,並且佔據了大部分的土地。

在印巴分治之後,雙方在民族、宗教、領土等問題上矛盾日益加深。1947年10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等到戰爭結束時,巴基斯坦佔據了克什米爾五分之二的土地,而印度則佔據了克什米爾比較富饒的五分之三土地。

歷史上,巴基斯坦軍事實力遠不如印度,為什麼印度卻不敢硬打

(印巴戰爭)

到了1965年8月,印巴雙方又圍繞著克什米爾大打出手,被稱為第二次印巴戰爭。不過這一次,雙方還沒打出個所以然,就在聯合國的干預下停火了,雙方的領土也沒有發生變化。

1971年,印度看準了巴基斯坦內部的動亂局勢,決心出兵幫助東巴基斯坦獨立,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持續了不到一年,最終,東巴基斯坦在印度的出兵干預下,脫離了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國。

從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從英屬印度分裂開始,一直到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都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尤其是在東巴基斯坦獨立之後,其國力更是被大幅度的削弱。

但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雙方圍繞克什米爾爆發過多次衝突,巴基斯坦作為弱勢的一方,卻頻頻發起主動進攻,反而印度總是不敢全面開戰。

那麼,明明印度的軍事力量遠強於巴基斯坦,為什麼巴基斯坦卻根本不懼怕印度呢?

歷史上,巴基斯坦軍事實力遠不如印度,為什麼印度卻不敢硬打

(印巴之爭)

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印巴雙方在國際社會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印度給國人的印象,除了那些酷炫的開掛演出之外,就應該是與國際強國走得比較近了。不管是前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又或者是美國,印度似乎總與他們保持著很不錯的關係。比如,印度總是花費很大的價錢,向美國或者俄羅斯求購先進的武器,甚至連子彈、炮彈這些基礎戰爭物資,都很喜歡進口,而非選擇自己生產。

印度之所以要這麼做,實際上由兩個原因。

一是印度自身的軍事工業存在著極大的問題。印度建國以後,就一直致力於發展自身的軍工業水平。但隨著國產光輝戰機、國產阿瓊坦克的研究失敗,印度的軍工業發展遭遇了重大的打擊,他們不得不向國際強國進口先進武器。

二是印度之所以願意以天價收購美、俄等國的軍事裝備,實際上還是希望與這些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類似於“保護費”。畢竟身後有幾個老大哥撐腰,在國際上說話也會顯得比較硬氣。

而反觀巴基斯坦,卻一直和中國有著非常好的關係。這個關係和印度與美、俄等國家的貿易關係不同。中國與巴基斯坦是實實在在的互惠互助。巴基斯坦近年接受中國方面的幫助,在軍事工業上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體系,其戰力相比以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中國之外,巴基斯坦在向前發展的同時,也和穆斯林國家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並且在穆斯林世界中威望甚高。

最重要的是,巴基斯坦的軍隊除了參與國防之外,其餘的都在參與反恐活動。這又是變相的在為西方國家服務,西方國家不可能不為巴基斯坦撐腰。

歷史上,巴基斯坦軍事實力遠不如印度,為什麼印度卻不敢硬打

(武器對決)

二、巴基斯坦擁有核武器。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都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可以說是相互制衡,不存在誰怕誰這麼一說。

印巴雙方作為鄰國,假如巴基斯坦沒有核武器,那麼印度也許會仗著背後大佬的支持,肆無忌憚地入侵巴基斯坦。

但現在既然巴基斯坦擁有核武器,那麼印度就會始終受到“核武器”三個字的威脅。就算印巴邊境上鬧得再厲害,印度也是能忍就忍。畢竟雙方都有毀滅對方的能力,又是世仇,要是真把巴基斯坦逼急了,那就是同歸於盡,對國家對人民都沒有好處。

(參考資料:《歷史探究:淺談印巴分治的歷史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