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9(HQ-9)

红旗-9(HQ-9)

红旗9远程地空导弹简称HQ-9,工程代号10号工程,是辅助S-300PMU1(15号工程/红旗15)的产物。是中国第一种区域防空导弹。2012年入围土耳其防空系统竞标。海军版称为“海红旗-9”,外销版为“FD-2000”(“FD”为“防盾”二字的拼音首字母),反辐射导弹版本为“FT-2000”。

红旗-9(HQ-9)

结构特点

红旗-9采用终端主动雷达制导,操作频段为G波段,弹体长度为6.51m,相较俄罗斯萨姆-10防空导弹PMU系列使用的48N6系列的7.5m略小。

陆基的红旗-9采用SJ-212相控阵搜索/火控雷达,是先前航天二院发展的凯山一号(KS-1)地空导弹的SJ-202相控阵的放大改良版,单面天线能涵盖120度的方位角,尖峰功率1MW,平均功率60KW,能同时追踪距离300公里以内、高度7000m以下的100个空中目标,并自动进行威胁评估,选出最具威胁的六个目标优先接战,从雷达接触目标到发射导弹接战所需的反应时间约12~15秒。

红旗-9(HQ-9)

研制历程

建国初期,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只装备有少量进口的C-75地空导弹。随后,在C-75中程地空导弹的基础上,自行研制开发了红旗-2系列中程地空导弹,并陆续装备国土防空部队,从1950年代至1990年代,长达40年的时间里,性能落后的红旗2一直承担着主力防空导弹的角色。

从1992年开始,中国陆续从俄罗斯进口了相当数量的S-300系列中远程防空导弹,以满足国土和要地防空的紧迫需要。

1998年,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对外展示了一种名为“FT-2000”的中远程地空导弹系统,虽然从外观上看来,该弹的发射车很像换了国产底盘的S-300,但是从提供的导弹模型图片来看,这种带小展弦比大边条弹翼的导弹与S-300的导弹明显不同,显然不是单纯仿造的结果。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一种名为红旗-9(HQ-9)的国产中远程防空导弹已经投入了使用,这些迹象,包括了新闻中偶然出现的片段,网络上的传闻以及一些明显不同于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图片。海军的052C新型防空驱逐舰的出现,更加清晰的证明了HQ-9的存在。但是,一直以来,并没有任何官方或半官方的证据证明HQ-9的存在。

红旗-9(HQ-9)

使用情况

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能一次控制6枚导弹攻击3~6个目标(采用两弹打一机时可对付三个目标,而对付六个目标则是六枚导弹各接战一枚),对同一个空中目标可先后动用两枚导弹进行重复攻击,导弹发射间隔时间约5秒。一个完整的红旗-9旅级作战单位由六个营级单位组成,每个营由一辆营级控制车、一辆火控雷达车、八辆四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车组成,每个营有32枚备射弹,而旅级单位还有一辆旅级指挥车,每个旅最多能同时接战48个空中目标(平均每部火控雷达接战8个)。

红旗-9(HQ-9)

型号演变

红旗-9外销版FD-2000陆基防空导弹搭配的侦搜/火控雷达换成更先进的HT-233(也被KS-1A陆基防空导弹系统采用)。HT-233同样是单面天线的单脉冲相控阵搜索/火控雷达,采用C波段(300MHz)操作,每个阵列天线上有1000个以上的移相器,平均功率60KW,峰值功率1MW,最大搜索距离120km以上,对战机目标的追踪距离90km,波束扫描范围为水平120度、垂直65度,可与旅级指挥中心连结,最多约能同时追踪100个空中目标,并分配接战其中50个目标。

红旗-9(HQ-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