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科幻小說《新中國》,看看清朝人幻想的新中國與今天有何不同

如果我們談清朝時期的科幻小說,很多人肯定一臉懵逼,清朝還有科幻小說的?誠然,我們眼中的清朝,是一個病態落後的時代,清朝人的思維也應該是落後愚昧的,但是,每個時期,總有少數人能夠睜眼看世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清末科幻小說作家便是一個例子。

陸士諤,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人,出生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卒於1944年。清末民初的醫學家、小說家。代表作有《新中國》、《新水滸》、《血滴子》等等。

清末科幻小說《新中國》,看看清朝人幻想的新中國與今天有何不同

陸士諤

陸士諤年幼時便喜歡讀各種志怪小說,這讓他養成了豐富的想象力。陸士諤17歲時開始學醫,後在上海以行醫為業,並開始嘗試寫小說。

1910年(清宣統二年),32歲的陸士諤創作了一部中篇小說,名曰《新中國》。這部小說雖然只有短短兩萬字,但是卻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為我們構畫了一個與當時完全不同的新中國。

小說的主人公叫陸雲翔,生活在1910年的上海,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在這個夢中他穿越到了1951年,此時已經是宣統四十三年。陸雲翔在好友李友琴(現實中陸士諤的妻子)的帶領下,遊歷了一個嶄新的上海,還通過與好友的對話,瞭解到了此時的中國,早已經擺脫了貧窮落後,廢除了各種不平等條約,取消了洋人在華的特權,中國已然成了世界第一。

清末科幻小說《新中國》,看看清朝人幻想的新中國與今天有何不同

《繪圖新中國》書影

總的來說,作者描繪的新中國,主要是從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幾個方面來闡述的。

在政治上,中國已經廢除了封建專治,實現了君主立憲,開了國會,議員均由公平選舉產生。並通過外交手段讓西方列強答應了廢除了領事裁判權,交還了租界。同時,中國的國貨已經暢銷全球,洋貨在中國已經淪為無人理睬的次品。西方學者、教授們紛紛來華任教,各地學堂盡是外國留學生。

清末科幻小說《新中國》,看看清朝人幻想的新中國與今天有何不同

在經濟上,作者幻想的新中國已經淘汰了馬車和人力車,大街上穿行的都是汽車,各種汽車公司專司負責向人們出租汽車(類似今天得出租車)。中國還發明瞭能在天上飛的“空艇“,用電驅動的各種輪船,全國已經不再有窮人,連過去的漁夫如今都已經開上了電氣船,用先進的“測水鏡”和“聽魚機”來捕魚,家家富裕(今天的全面小康)。

彼時的上海為了緩解交通壓力,南京路(大馬路)下有了地鐵,黃浦江上架起了鐵橋,黃浦江底挖掘有隧道。人民廣場上建立起了十二萬座的大劇場,上面覆著玻璃琉璃頂。

軍事上,中國已經建立了強大的海陸軍隊,擁有千艘軍艦,陸軍有八百萬軍隊,已然強大到再也沒人敢挑釁的程度。

清末科幻小說《新中國》,看看清朝人幻想的新中國與今天有何不同

《新中國》原文

《新中國》裡最讓人稱奇的兩處想象分別是,1928年的“內國博覽會”,作者幻想的這場博覽會,世界各地都派人來參加,為此還修建了一座橫跨黃浦江的大鐵橋。這個內國博覽會很有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雛形。

此外,《新中國》裡還描繪了一個弭兵會議會所以及解決國際爭端的"萬國裁判衙門",由世界各國共同設立於中國,用於解決全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這個職能是不是很像今天的聯合國?

清末科幻小說《新中國》,看看清朝人幻想的新中國與今天有何不同

陸士諤的這部科幻小說,在當時並不出名,出版之後,人們對於陸士諤這種天馬行空幻想出的“烏托邦”並不感冒,認為這些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新中國》沒有獲得較大的關注度。當然,作者的那些幻想,大多都算不上新奇,畢竟那些什麼汽車,地鐵之類的,在當時的歐美已經出現了,只是中國沒有罷了。

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新中國》算不上一本好的科幻小說,但是它卻真實反映了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的中國,開明知識分子們渴望一個嶄新的社會的訴求,也代表了人們對中國未來走向富強的美好理想。

清末科幻小說《新中國》,看看清朝人幻想的新中國與今天有何不同

清末民初的上海

當然,陸士諤也明白,以當時的狀況,他的烏托邦社會,只能是不被人們理解的一場春秋大夢。正如作者在《新中國》的結尾所寫的那樣,一覺醒來,才發覺自己只是喝醉了做了一場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