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互聯網貸款遇上屬地管理——畫地為牢,還是作繭自縛?

互聯網貸款是商業銀行普遍已經開展的業務。典型的有網商銀行

、微眾銀行、新網銀行三家互聯網銀行,以及一些商業銀行手機銀行或直銷銀行的純線上信貸產品,還有許多商業銀行通過與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度小滿等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推出信貸產品等。

考慮到風險容忍度、便利性以及實際使用等因素,小額分散是當前多數銀行互聯網貸款產品的特點。以招商銀行閃電貸為例,其個人代發工資客戶額度在30萬元以內,企業主信貸額度一般在20萬元以內。微眾銀行推出的個人小額信用產品微粒貸,最高額度30萬元。網商銀行針對電商商家推出的純信用個人經營貸款網商貸額度為100萬元。線上貸款普遍期限也較短,一般不超過1年期,而且多數產品可以隨借隨還,按天計息。

互聯網貸款打破了地理上的限制,但這與銀行監管中的屬地管理又存在衝突。對於企業客戶的線上貸款,通常以工商註冊地為準。但對於個人客戶,大部分的戶籍地與工作生活所在地不同,該如何認定?當然以戶籍地為準最具有操作性,但未免過於簡單、粗暴。

當前監管部門正就商業銀行開展的互聯網貸款業務制定管理辦法,加強屬地管理是一個重點。未來監管部門對區域外的信貸業務規模進行限制並不意外,但對於區域外業務限制比例存在不同意見。有市場傳聞稱,監管擬規定向外省客戶發放的互聯網貸款餘額不得超過其互聯網貸款總餘額的20%。如果按照這一標準,將會對許多銀行的線上信貸業務產生限制,因為超過20%的太多了。

線下客戶向線上遷移已是大勢所趨。現在人口流動性很大,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生產要素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對互聯網貸款等線上業務再進行區域限制是畫地為牢,還是作繭自縛?我們在等待統一監管政策的出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