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這兩個字,多少人淚流滿面

http://static.1sapp.com/lw/img/2018/11/02/36971d39d213ae5bc80c754596953906

Nov.1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告別。作者 | 謝可慧

http://static.1sapp.com/lw/img/2018/11/02/e3d8c430aada1855a17886768de34a54

01 李詠的病逝,似乎來得太過於突然,沒有一點預兆,甚至於外界都不知道他的病史。

http://static.1sapp.com/lw/img/2018/11/02/23d72f498b9b5b1e5c13eb2a8addfcd2

一如後來才知道,他是患了癌症,去美國治療17個月,才離開人世。之前外界的爭論,關於他是否移民的話題,都塵埃落定。他的病悄無聲息地埋葬在他的有生歲月裡,除了至親,大概無人知曉。這是一個對生命有敬畏的男人希望能有的體面:生病的時候不向世界喊痛、不哭天搶地,離開的時候安靜、不捨,但不渴望鬧哄哄的周遭。央視主持人楊柳向媒體轉述了李詠臨終前的最後的話:沒有遺憾,只有不捨。

http://static.1sapp.com/lw/img/2018/11/02/5e04ce55b570218a5fe1c718642cd745

而據說,葬禮也非常簡樸,只有8位至親。我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自己很想哭,只是覺得在自己越來越長大的時候,熟悉的人,開始走得越來越快,越來越著急。就像一天之後,朋友圈裡,開始哀悼那個給了我們一個充滿刀光劍影與俠骨柔情的金庸一樣。

http://static.1sapp.com/lw/img/2018/11/02/637b8ad28b1b385161a4d4dfbb137972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94歲,算是高壽了。此前無數次傳出關於他病逝的假消息。而這一次,卻是真的了。可是,看到新聞的時候,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多少人的年少時光裡,讀過他的書、看過那些句,那些年偷偷抄過的句子。好像都在昨天,可是翻過昨天,卻什麼都不見了。一個時代的結束,竟然那麼快。我們終於活到了不得不告別的年紀,而我們也不斷地在和身邊的、熟悉的一切告別。02 告別。這一兩個月,走了實在太多的人:那個唱著《朋友》的臧天朔走了。憑情感說,我喜歡這種生於江湖的男人,不好看,但仗義,雖然有爭議,但也有過聲名。那個晚上,我聽他唱過的歌,默默了良久。相聲藝術家常寶華離世的時候,我去看相聲,我都能想起來,自己年少的時候,在父親工廠裡,租著兩層樓的小洋房,一到夏天,就挖著西瓜,搬著板凳,笑得前仰後翻。成長的疼痛,你無聲無息,但卻終於不再無憂無慮了。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吃飯,那天早上,他參加完自己同學的葬禮。他突然低下頭跟我說:我今年40歲,30歲前,最大的體會是,不斷地參加別人的婚禮,隨了很多份子錢,也收了份子錢。那時候真開心啊。然後呢,很長一段時間,開始沉寂。35歲之後,你會發現,很少再有機會參加婚禮了。大家都結婚了。而此時,你開始去參加葬禮了。什麼親戚的、朋友的、朋友的父母的,實在太多了。那些人,好像還在昨天,卻一轉眼,灰飛煙滅。你進出殯儀館,你已經開始麻木了。你根本來不及告別,他們就離開了你。人生到底有多短暫,短暫到他們跟你告別,你跟他們告別,你根本不知道時間。03 你喜歡的球星退役了;你聽過的歌手離開了,你看過的漫畫再也沒有續集,那些書的作者也都走了。年紀越大,才越明白一句話:我們終會告別許多人世的來來往往,最後告別生命的紛紛擾擾。看淡、通透,是一個人慢慢學會的必修課。曾經在蔡崇達的《皮囊》裡,特別喜歡一句話: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我想起,父親曾經去探望一個身患癌症的親戚,當時他已經晚期。我問父親:他現在如何?父親說:很樂觀。似乎看淡了一切。外人看來很悲傷,但他反而沒有。他說自己活到了70多歲,看過了太多的人的離開,只不過是這一次,輪到了自己,僅此而已。父親默默了很久:我總覺得自己很年輕,彷彿你的出生還在眼前。可是一不小心,你也活到了我當年的年紀,你的孩子也與你當時一般大了。然後,那些熟悉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我想起,自己的奶奶,她將近90歲了。她最喜歡的事,是沒事一個人坐在臺門外的椅子上,就像等著那些老朋友的到來。很多年前,臺門之外何其熱鬧。而這些年,老朋友走得越來越多,那個屋簷下的人,卻了了。走了舊人,來了新人,只是輪迴裡,我們都開始習以為常。我們曾和別人告別,別人也在和我們告別。生命反反覆覆,我們來不及悲傷,就已經離開。 04 這些年,不會再因為熟悉的人的離去,在深夜嚎啕大哭。就像跟人說,也開始能夠平靜接受,萬一自己某天一不小心到來的意外。人這一生實在太短暫了,普通人和名人,在長度上,又有多大的區別。到來的時候,都伴隨啼哭,離開的時候,都煙消雲散。只是在生命的厚度和質量中,我們看到了差距。不想隨遇而安,更想說一句:人生啊,盡人事,知天命,就足夠了。告別是一種自然。而它的終極意義,是在告訴我們:你活著的當下,是你該享受以及承受的當下,是獨一無二的當下,是不會再有再存在的當下。—THE END—?作者:謝可慧,專欄作家,女性自媒體“秋小愚”創始人。專注個人成長和情感解局。著有《願世間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時》。灼見經授權發佈。MORE灼見熱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