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最需要的是生命的教育

據調查,中國孩子的自殺率是全球最高的。

  • 記得2017年9月,開學沒幾天就爆出了9起學生跳樓的新聞,年齡都在十幾歲。
  • 2018年開學第一天,一位13歲男孩因學習壓力大從8樓跳下。
  • 前不久,一位10歲的男孩因為作業沒做完怕老師批評,從14樓一躍而下。
  • 中秋節,15歲女孩和家人拌嘴後離家出走,跳進了池塘。
  • 10月,湖南三名初三學生因月考成績下滑結伴自殺,遺書裡說:壓力太大了……

曾有一項調查報告指出:

上海24.39%中小學生有過結束生命的念頭

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

近1/3的在校大學生有過自殺的想法

在這些自殺的孩子中,多數年齡是在11-14歲之間,女孩的比例佔了72%,遠遠高於男孩。

中國孩子,最需要的是生命的教育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容易自殺?

根據幾年前一份自殺數據統計,學習壓力大是我國孩子自殺的首要原因,佔了45.5%、另外兩個重要原因分別是早戀(22.7%)和父母離異(13.6%)。

一位班主任給家長髮了這樣一則短信:

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各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綻放得早;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別人的花開了就著急,相信孩子,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靜待花開。

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的確如此,每顆種子裡都有一個美好的生命。每個孩子的環境、個性、特質都不同,不要相互比較,不要人為給他太多壓力。他有他的獨特生長節奏。

我們要做的是,給他一份適合他成長的土壤和陽光雨露,讓他擁有頑強的生命力。

中國孩子,最需要的是生命的教育

01 鼓勵孩子去經歷,從經歷中獲取生命的營養

枯燥無趣的人生最容易讓人感到無望,貧乏的經歷,日復一日刻板的學習生活,容易讓人對產生厭倦。

如果再不被家人理解和關心,感覺不到愛和溫暖,遇到挫折就容易想不開,覺得生無可戀。

有一位媽媽聽到孩子同學跳樓的消息後,含淚寫下了以下文字:

在我的青春時期,有好幾次想要自殺。那個時候,我年輕,看不到峰迴路轉,只知道山窮水盡。

如果沒有幾個好朋友的及時開導和拼力相助,我真的覺得,路已經走不下去。

他們帶著她去爬山,走從未走過的山路。當她看到群山連綿巍峨雄壯,雲霧在山間奔湧如萬馬奔騰,深切體驗到了人生的無窮魅力,再也捨不得放棄生命。

生活,有著很多妙趣和無限的可能性,可很多孩子因為經歷的缺乏,重複過著枯燥的日子,看不到其他的美好,才容易輕生。

對孩子而言,所有的經歷都是有營養的:成功是有意義的,失敗也是有價值的。經歷多了,才能讓孩子生命更加堅韌。

中國孩子,最需要的是生命的教育

德國、日本等國家,學校裡都會有挫折教育的內容,讓孩子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學會苦中作樂。

說起挫折教育,很多人以為就是打罵和刻意讓孩子吃苦。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不剝奪孩子體驗生活的機會,從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學會承受和堅持,學會克服困難,磨練自己,挑戰自己。

著名編劇家劉和平在《朗讀者》中講了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每天晚上都要到山上砍柴,走過長長的山路,挑著一百多斤的柴回家。

正是這段經歷鍛鍊了他的意志,讓他後來遇到困難時都能夠順利地走過去。

中國孩子,最需要的是生命的教育

02 學會告訴孩子生命的真相

認識生命的意義,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認識生和死的概念,對孩子的生命體驗是非常重要的。

可惜,我們很多大人都忽略了這方面的教育。

許多父母自己遇到困難和不順心時,會無意識當著孩子的面說出"一了百了","死是一種解脫"之類的話。

孩子很可能就把死亡當成了一種"解脫痛苦和不快樂"的手段。

孩子不珍惜生命,是因為意識不到生命的意義。

我們很多大人都不願意在孩子面前談論死亡的真相。孩子接收到的關於死亡的描述常常是這樣的:

  • 他去天堂了
  • 他去了一個沒有痛苦的世界
  • 他去遠方旅行了
  • 他只是睡著了,再也醒不過來了

當他在自己覺得人生不快樂的時候,可能就會想去尋找那個"沒有痛苦的世界"。

中國孩子,最需要的是生命的教育

哲學家薩爾瓦特說:"認識死亡,才能更好地認識生命。"

請學會告訴孩子生命的真相。

帶孩子去大自然時,告訴他,那些生機勃勃的鮮活的花草,就是你現在活著的狀態,那些凋謝枯萎的花草,就是人老了或生病了,走向死亡的狀態。

告訴他,死亡就是你一直躺在床上,不能動,不能睜眼、不能說話、不能吃東西、不能呼吸,什麼都不能做了。

活著,你才能做很多你想要做的事。

告訴他,活著就是飽滿、自由,死去就是枯萎、無能為力。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都要努力地活著。

讓他明白原來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美好,只有活著,才有多種可能性。

這會讓他形成一種內心的力量,遇到生命中的坎時會咬牙堅持,告訴自己挺過去就是賺到了新的機會。

幫助孩子認識生命的意義,會讓他更加珍視生命。

中國孩子,最需要的是生命的教育

03 讓孩子感受愛與活著的價值

生命的另一層意義在於能夠感覺到愛,感受到活著的價值和動力。

給孩子愛的教育和有愛的經歷,時常陪他一起度過和回憶那些動人的時光,告訴他今後會更多美妙的時光要和他一起享受。

感覺到溫情,感覺到自己被關心被需要,就難以割捨生命中哪些動人的情感。

曾有一位日本高中生經歷了一段特別痛苦的日子,想從13樓跳下。

他的母親看見了,一邊哭一邊從錢包裡取出一張"不管什麼願望都能實現券"。

那是他幼兒園時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曾經的溫暖回憶喚醒了他,他和媽媽抱在一起痛哭。

從那天起,他再也沒想過自殺。

一個人在幼兒園所接受的教育,有時侯就會影響到他的一生。

生命的意義就存在於這樣的一點一滴裡,認識到它,就不會那麼輕易割捨。

因為,捨棄生命,就是讓你之前的所有努力和今後的一切可能全部化為烏有。

中國孩子,最需要的是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另一層含義在於:讓孩子成為自己。

讓孩子做他自己,為自己而活,不是為分數而活,也不是為老師和父母的認可而活。這樣,孩子的人生才會有發自內心深處的動力。

如果沒有機會做自己,只是執行他人意志和指令的工具,他這樣活得當然沒有動力。他的成長動力只能依賴於外界,一旦外界的支撐消失,生命就會變得非常脆弱,不堪一擊。

這是一種內心的力量,讓我們遇到生命中的坎時會咬牙堅持,告訴自己:挺過去就是賺到了新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