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司法局积极推进法治宣传常态化、法律服务优质化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营造浓郁法治氛围

今年以来,武清区司法局严格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部署要求,主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争先,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满足群众实际法治需求为导向,以加强法律服务为依托,以特殊人群管理为重点,立足职能、完善机制、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有效推动全区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努力为全区“双创”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法治宣传常态化。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并创造性开展法律进军营、进工地、进网络、进万家活动,将“法律六进”拓展为“法律十进”,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精准普惠的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家安全日等重要节点,结合换届选举、非法集资、扫黑除恶等区级重点活动,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知识和常用法律法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宪法宣传活动,将宪法入户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实现每个家庭一本宪法。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共开展各种法治宣传活动100余次,深入全区中小学校、企业开展法治讲座40余场次,印制并发放《宪法》10万余册,《以案释法》、《我身边的法律故事》、青少年法治画册等书籍2万余本,各类法治宣传资料、挂图1万余张,普法扑克牌、扇子、购物袋等产品8000余份,接受法律咨询7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约10万人。

以司法为民为宗旨,积极推进法律服务优质化。区司法局持续扩大法律志愿服务范围,不断巩固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三级法律服务中心(站),由志愿律师全天候坐班区、镇(街)法律服务中心,并通过流动服务、电话咨询、微信群解答等方式为695个村(居)法律服务站提供法律服务,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同时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在29个镇(街)司法所及区工会、妇联、残联、老龄委、法院、检察院、看守所等部门设立了42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方便群众就近进行法律咨询及申请法律援助,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法律援助网络。不断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对“经济困难”特殊人群全面做到“应援尽援”。在此基础上,区司法局还加大日常志愿服务力度,组织机关干部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创城公益活动,并利用微博、微信、服务大厅电子屏等多种载体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法治宣传教育,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以特殊人群为重点,积极推进社矫安帮法治化。区司法局不断强化社区矫正监管措施,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和工作流程,严格登记接收、依规调查评估,完善管控措施,通过集中教育、日常普法、手机定位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管控水平,几年来全区未发生一例脱管漏管现象。同时加强刑满释放人员管理,做好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理和救助工作,重点人员落实必接必送措施,对于人户分离的刑满释放人员落实“双列管”。为刑满释放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充分利用法律服务中心(站)、普法宣传时机,及时解答他们的法律疑问,并为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实施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此外,区司法局还依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建立报到登记、档案管理、回访谈心、例会分析等工作制度,目前我区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35个,基地累计安置刑满释放人员96人,且基地内就业刑满释放人员无重新违法犯罪。

以服务规范为导向,积极推进窗口部门便利化。区司法局多措并举加强服务窗口规范管理,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处、司法所等窗口制定了服务公约和投诉处理制度。同时拓宽服务渠道,整合服务资源,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窗口,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区司法局还畅通监督投诉举报渠道,建立问题反馈台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另外,区公证处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提供周六办证服务,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证法律服务的新需求,深受群众好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