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通鉴|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衣赐履按:陈汤的大名,未必人人皆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我想,只要是讲中文的地方,都应该如雷贯耳吧。说这话的,就是陈汤。

之前,我们讲到,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保障了汉朝北境数十年和平,北匈奴郅支单于向西北迁徙,在西域一带,与汉朝再起争端。汉朝将领甘延寿、陈汤击破北匈奴,斩郅支单于。这件事意义重大,不但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宗主国地位,而且结束了匈奴的分裂状态(匈奴永久性分裂是在东汉初叶)。

前44年,郅支单于率部西进,与康居王国媾和,康居王把闺女嫁给郅支单于,郅支单于把闺女嫁给康居王,俩人互为岳父,呵呵。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郅支单于觉得康居王对自己不够尊重,一怒之下把康居王的闺女给杀了,另外还斩杀康居贵族、平民数百人,砍断四肢,扔进都赖水(中亚塔拉斯河,流经江布尔市东郊)。

郅支单于还强迫康居人为他建城,每天五百名工匠施工,历时二年才完成(世称单于城,中亚巴尔喀什湖西南江布尔市。对比秦始皇动不动就征几十万役夫修坟修路修长城,单于城的工程量应该不算太大)。又派出使节,前往奄蔡王国(里海北岸至咸海北岸一带,其东南边境跟康居接壤)、大宛王国(首都贵山城,中亚纳曼干市西北卡散塞城),责令每年进贡。二国畏惧郅支单于,不敢不给。

汉朝先后派出三批使节,前往郅支单于处,查问谷吉等人的遗体下落(谷吉出使北匈奴,被郅支单于杀死,详见拙文《匈奴没落之单于来朝》)。郅支单于对汉使十分傲慢,不肯接受汉朝皇帝的诏书,只是通过西域都护上书,以轻薄的口吻说,我居住的地方环境困苦,愿意归顺强大的汉朝,派个儿子到汉朝当人质。

到了前36年,汉朝的西域都护是骑都尉(骑兵总监)、北地郡(甘肃省庆阳县西北马岭镇)人甘延寿,副校尉(副指挥官)是山阳郡(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人陈汤。

酱香通鉴|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光耀千古!】

陈汤为人沉着勇敢,富有计谋,胆大心细,他向甘延寿建议说,边境各族都畏惧匈奴,这是天性。西域各国,本来都属匈奴管辖,而今郅支单于威名远播,不断侵略乌孙王国(首都赤谷城,中亚伊赛克湖东南中国边境)和大宛王国,而且和康居王国穿一条裤子,企图使乌孙、大宛投降归顺。他们一旦征服了乌孙和大宛,不消几年时间,西域各国都会倒向他们。郅支单于剽悍好战,打仗还是有一套的,虽然他现在地处遥远,幸而他们城池并不坚固,武器不够先进。我们如果征发屯田部队,再联合乌孙等国的军队,一直挺进到单于城下,他逃无可逃,守又守不住,千载难逢的功业可以在一天早上完成。

衣赐履说:之前我们曾经讲过,郅支到康居之后,碰到严寒天气,人马大批冻死,只剩下三千余人,这可能是匈奴兵弱的原因。但是,如果匈奴只有这点儿人马,却在西域地区横行霸道,各国恐惧,也是件比较奇怪的事。可能还有别的内情吧。

甘延寿认为有理,打算奏请朝廷。陈汤说,不行,只要一报告,皇上肯定会召集公卿商议,这种宏大的策略,不是坐在朝堂的庸碌之辈所能理解的,最后肯定不会批准。甘延寿有些迟疑,一时不能决定。

不久,甘延寿生病卧床,陈汤单独行动,假传圣旨,征发各城邦国家的军队、车师戊己校尉的屯田部队(汉朝在车师国境内驻有屯田部队)。甘延寿听说之后,惊得从床上跳了起来,怒斥陈汤,你想作死啊!没想到陈汤比老甘火还大,手按剑柄,喝道,大军已经集结,你小子打算阻止吗?!

甘延寿一看这阵势,心说陈汤这个二货,我要不听他的,这小子现在就能砍了我,算了,先从了他得了。

衣赐履说:讲真,如果没两下子,手下有陈汤这样的大将,绝对是件窝心的事。

甘、陈二人于是集结部署多国联军,共有四万余人。然后,上奏章自我弹劾假传圣旨之罪,陈述所以如此做的理由。奏章发出当天,大军出动,分成六路纵队,三路沿南道(新疆塔里木盆地南边缘)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穿过大宛王国;另三路由甘延寿亲自率领,从温宿国(新疆乌什县)出发,由北道(新疆塔里木盆地北边缘)穿过乌孙王国,进入康居王国边界,挺进到阗池(中亚伊赛克湖)西岸。而这时康居王国的副王抱阗,率领数千骑兵,在赤谷城东方攻击乌孙国大国王地区(应在伊犁河上游一带。前53年,乌孙国发生内斗,后经汉朝斡旋,同时封了大小两位乌孙国王),屠杀及俘虏千余人,抢走牛、羊、马等大批牲畜,然后从后面追上汉军,又夺取汉军大批辎重。

陈汤立即下令西域兵团迎战,杀康居兵四百六十人,夺回抱阗所掳掠的乌孙百姓四百七十人,交还给大国王。而夺回的马、牛、羊,则留下来作为军粮。又抓到抱阗手下的贵族伊奴毒。进入康居王国东部国界后,陈汤严明军纪,不准烧杀抢掠。秘密召康居王国的贵族屠墨前来会晤,向他展示汉朝的威力与决心,摆下筵席,共同盟誓,然后送屠墨回去。大军继续挺进,在距单于城约六十里处,安营扎寨。这时,又俘虏康居王国另一贵族具色子男开牟(这名字实在有趣),让他当向导。具色子男开牟是屠墨的舅父,也痛恨郅支单于的凶暴。汉朝军队于是对郅支单于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第二天,大军行至单于城东三十里处,扎营。

郅支单于得到消息,就派使节前来询问,汉军到此要干嘛?

汉军官员回答说,单于曾上书皇帝,说过“居住环境困苦,愿意归降强大的汉朝,亲身到长安朝见”的话,汉朝皇帝怜悯单于,所以特别派我们过来迎接单于及妻子儿女,恐怕单于左右惊动,所以没有直抵城下。

衣赐履说:郅支单于说的是派儿子到长安当人质,并没有说自己要到长安朝见,此处,应为陈汤等人故意这么说的。

双方使节往来几个回合,甘延寿、陈汤出面,责备郅支单于的使节说,我们为了单于,不远万里来到此地,然而,一直到今天,他就派了你们这帮货色糊弄我们,一位高层使节都没派,为什么单于如此不讲待客之礼?我们从遥远的地方到此,人困马乏,粮草短缺(这是一个陷阱,表示远征军不能持久,郅支单于才没有远走高飞),恐怕连回程都不够用,请单于慎重考虑。

次日,大军挺进到都赖水畔,在距单于城三里外扎营,构筑阵地。单于城城墙上,插满五色旗帜,数百匈奴人披甲戴胄,登上城楼守备。从城中冲出一百余名骑兵,在城下往来奔驰。又一百余名匈奴步兵,在城门两侧,结成“鱼鳞阵”(战士肩与肩稍微错开,紧紧相接,好像鱼鳞),正作战斗演习。城上守军还向汉朝军队挑战,不断高喊“来打我呀!来打我呀!(好贱的感觉,呵呵)”那一百余名骑兵向汉营直冲过来,见汉军强弩拉满,箭矢向外,旋即后撤。汉军强弩部队射击城门外操练的匈奴骑兵、步兵,匈奴兵全部退入城内。

甘延寿、陈汤下令总攻,说,听到鼓声,都直扑城下,四面包围,各军记住所分配的位置,开凿洞穴,堵塞射击孔。盾牌在前,戟弩在后,仰射城楼上的守军(这么细致的攻城战斗描述,似乎很少见诶)。

酱香通鉴|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强攻单于城】

攻击刚刚开始,城楼上的匈奴守军一轰而逃。土城之外,还有由两层木墙构成的木城。匈奴人从木城射击,联军多有伤亡。于是联军改变策略,堆柴纵火,焚烧木城。战斗持续到夜里,数百名匈奴骑兵突围,联军迎头痛击,箭如雨下,全部歼灭。

本来呢,郅支单于听说汉朝大军逼近,是打算逃跑的,但是先前杀了那么多康居贵族,关键是把康居王的闺女也给杀了,担心康居王对他怨恨,与汉朝勾结,里应外合,后来又听说乌孙等国都派出军队,接受汉军指挥,想来想去,无处投奔,兜了一圈,又回了单于城,对左右说,我们还是坚守吧,汉军万里远征,不可能打持久战。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郅支单于全身披甲,亲自在城楼上指挥作战。单于的阏氏、夫人等几十位女流,都十分彪悍,全部参加战斗。午夜,外围木城被联军攻破,木城中的匈奴官兵退入土城,登上城头,呼号呐喊。此时,康居王居然不计前嫌,派了一万余骑兵援助郅支单于,康居军队挺进到单于城附近,分散在十余处,环绕城的东西南北四面部署,跟城上的匈奴守军互相呼应。乘着夜色,多次向联军营地发起攻击,但每次都被击退。战斗持续了一整夜,天将亮时,四面火起,联军官兵振奋,乘火势大喊,鼓声震动天地。康居军队再向后撤。联军官兵推举盾牌,从四面同时冲入土城中。郅支单于率匈奴男女一百余人逃入王宫,汉军纵火焚烧王宫,官兵争先冲入,郅支单于身受重伤而死。

衣赐履说:面对康居、匈奴里外夹击,联军依然取得胜利,应该还是胜在兵力上,分兵对抗康居军队,没有影响到攻击单于城。

军候假丞(远征军部队长、指挥部副秘书)杜勋,一刀砍下郅支单于首级。在王宫中搜出汉朝使臣的符节两个,以及谷吉等携带的书信。因为是联军作战,陈汤等下令,所有财物,谁抢到就归谁,西域各兵团勇猛无比。此一战,斩阏氏、太子、名王及以下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一千余人,分配给领兵共围单于的西域十五个国王。

前35年,春季,正月,郅支单于的首级被送到长安。甘延寿、陈汤上书说,臣甘延寿、陈汤,率领仁义之师,替天讨伐,幸赖陛下神威,斩杀郅支单于。应该把郅支单于的首级悬挂在长安槀街蛮夷馆舍之间(槀街,首都长安街名,外国宾馆集中在这条街上,相当于现在北京的使馆区。槀读如搞),以昭示万里: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酱香通鉴|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衣赐履说:意思是,让那帮货知道,敢对我大汉呲牙的,离得再远,也必先阉后杀!

真是荡气回肠!

宰相匡衡等认为,现在春季,正是掩埋尸骨之时,不应悬挂人头。刘奭下令悬挂郅支单于首级示众十日,然后掩埋。并祭告位于郊外的祖先祭庙,大赦天下。满朝文武向刘奭祝贺,举行酒宴庆祝。

衣赐履说:大儒宰相匡衡一说话,就让人泄气泄到脚软。

要知甘延寿、陈汤受到何等封赏,我们下回再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