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陋窩棚廠房,竟然是老撾國家鹽廠,產品銷往各大城市


距萬榮10多公里處,有一個老撾傳統的古老製鹽廠。鹽廠至今還沿用著傳統古老的製鹽工藝。生產的食鹽都是鹽晶體且直接在全老撾銷售。據介紹,鹽廠的歷史約有300年左右。

據說這家鹽廠還是老撾的國有企業,門口有警衛嚴格把守。

走進看到,廠區很大,有一個高高的水塔,幾棟簡陋的房子,草棚。以前是一個以製鹽謀生的頗有名氣的小寨,三百年來寨子裡的人祖祖輩輩靠著山腳下的一眼鹽井,製作出含有極高礦物質的“魚牌”食用鹽,銷往老撾全國各地,甚至銷售到萬象這樣的大城市。

古鹽廠,坐落在萬榮郊外一處運輸關卡的山坡上,背靠原始森林,如果沒有當地人引領,外人是很難找到的。窩棚裡製鹽設施異常簡陋,三百餘平米的地面上壘砌著十餘個燒鹽的灶臺,每個灶臺上放置著一口長兩米,寬一米左右的長方形大鍋。

稱其為鹽廠,其實就是一片面積不大的作坊。儘管古寨製鹽歷史悠久,但迄今為止這個所謂的鹽廠並沒有像樣的廠房。眼見的依然是其祖輩們遺留下來的四面透風,低矮昏暗的一個窩棚,工作環境極為惡劣。

古鹽廠很原始,比我想象中的鹽廠更原始,用“破舊不堪”四個字加以概括再恰當不過了。那低矮的木板房,從牆體到屋頂全是用大小不一的纖維板和破碎的塑料製品拼湊而成。

製鹽的過程其實就是將含鹽的水裝入燒鍋內,再用柴火慢慢燒製,將其水份蒸發掉,餘在鍋內的結晶體就是食用鹽。工藝原始,產品絕對是綠色的。

製鹽所需的鹽水直接從附近的鹽井裡汲取,燃料來自鹽場附近原始森林的樹木。就資源而言,可謂得天獨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

傳統古老的製鹽工藝,就像我們這邊農村用的草鍋差不多,下面燒木柴,上面是長方形的盒子,鹽滷倒進盒子裡加熱,水分蒸發,結晶成鹽,再烘乾。這裡的鹽都是銷往老撾全國各地的,甚至銷售到萬象這樣的大城市。

作坊旁邊有一個吊籃,裡面躺著一個4、5個月大的小孩,可愛的臉蛋上是一副甜美的睡相,包裹孩子的被子很破舊,孩子睡的很香甜。

不遠處有一個簡陋的棚子,這個就是裝鹽的倉庫了,裡面竟然放著幾十筐鹽。這些鹽都是經過初加工堆放在這裡的。

鹽廠的工人很辛苦,簡陋的工棚裡,都沒有電風扇,包裝車間都是女同胞,她們全都坐在地上,兩位負責往小袋子裡裝鹽,兩位負責封口,封口的兩個人中間放一個爐子,爐子裡燒柴火,上面放一個鐵盆,兩個女工把裝滿鹽的袋子口往鐵盆上燙一下就完成了封口,另外兩人把每一小袋鹽裝到大的編織袋裡,後面兩人再把編織袋口縫上,這樣就完成了整個製鹽過程,剩下就是出售了。

老撾政府之所以把有著300多年曆史,歷經滄桑,仍保留原始狀態的古鎮展現在世人面前,名曰是為了保護古老的文化遺產,其實是自己目前沒有能力改變古寨現狀,以此吸引大量的遊客來此旅遊觀光,讓國際社會更多地認識老撾,瞭解古寨,進而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來老撾投資建設,以擺脫多年來國民經濟停滯不前的窘境,真可謂用心良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