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祖传的“八宝秤”的故事

文章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用心写的,不水不抄不忽悠,希望有缘之人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并帮忙转发一下,弘扬佛法和散播正能量,同时大家也能积累一些功德和福报,何乐而不为呢?

今天我们来讲个古代的故事,这故事乃是我编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对号入座,但是虽然是故事,其背后的道理还是值得大家思量一番的,好了,话不多说,请各位开听~

话说古代某个镇子上有个周家老店,他们别的不卖只卖粮食,而且已经传了三代人了。

他们家的生意非常好,不要说街坊邻居们了,就连几条街以外的人也都爱上这里买东西,甚至时不时还有别的镇子上的老板们过来采买,因此他们的买卖是越做越红火。

对此大家都是啧啧称奇,有人就问如今的掌柜周阿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他们家有个招财的宝物不成,引得几十里以外的人都愿意过来光顾?

其实这本来也就是一句玩笑话,哪里可能有什么宝物呢?而且要有的话老周家还用在这小镇子上猫着,早就去大城市甚至京城去了,那里多繁华啊。

周阿福一边指挥着小伙计们给客人秤粮食,一边擦着头上的汗憨笑着答道:“老哥,还是你有眼力啊,你还别说,我们老周家还真的有一件宝,不过可不是什么招财宝,而是这个。”

众人一听来了劲儿,都哗啦一下子围了过来,伸长着脖子看周阿福说的宝物是什么。

一架祖传的“八宝秤”的故事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才是真正的宝秤

只见周阿福不慌不忙的把擦汗手巾往肩膀上一放,用手一指店中间那座最大的称粮食的秤得意的说:“这就是我们老周家的宝物——八宝秤,只要用过这秤的客人下次就一定会再来光顾,所以我们的生意才能这么好啊,这乃是我爷爷那一辈儿传下来的,听说他老人家当年救了一个异人才有的这造化呢,哈哈哈。”

众人闻言也都笑起来,不少人都羡慕的看着那座秤,但是却绝没有人有占为己有的心思,一来这秤太大了,老周家又都保管的很好,除非硬抢;而来老周家的人不仅厚道还乐善好施,人缘极好,大家自然不可能做这种缺德事。

大家又都说笑了一番,有人说老周家难怪发财,原来是有祖传的八宝秤啊;也有人说老周家做生意厚道本分,就算没有这秤也该赚钱。

最后大家聊够了,茶水也喝好了,溜溜达达的各回各家,但是老周家有一座八宝秤的消息也都远远传出去了,不少人甚至专门过来看一看,摸一摸这架宝秤,然后老周家的生意自然更加好。

这时间一晃而过,十多年过去了,周阿福也老了,就把生意移交给了儿子周阿宝,他自己回乡下老家过一段日子,也和那些老朋友老亲戚们走动走动。

这周阿宝人却不像他爹那么本分,总觉得他爹太古板了,胆子又小,几十年了这店还就这么大,如果让他来经营早就在城里面分店都不知道开了多少了。

而且他也不相信什么宝秤一说,别人不知道他哪里会不清楚呢,这秤根本就是一座普通的秤,平时他老爹就那么放在店中,连派人看都不看,谁家的宝物会这样对待啊?

碰巧他媳妇也是个精明人儿,两口子早就合计好了,等把老爹一送去乡下两口子就放出风来,说愿意出让自家的八宝秤。

这消息传出去整个镇子都轰动了,当下就有不少商家的老板过来询问真假,周阿宝心中得意,就郑重的宣告自己绝无半句假话,本月十五黄道吉日就公开拍卖,价高者得。

到了十五那天果然无数人过来,不光是本镇,甚至周围的镇子都有些人过来围观,宝秤拍卖会办的是热热闹闹,最后被镇上最大的一家蔬菜行的赵老板以三千两银子的天价给买了去,双方写定合约,签字画押,都是满意而归。

有了这一大笔银子周阿宝就又在附近县城盘了一家店,决定扩大规模,把周家粮店开到城里去,到时候好让老爹回来看看自己的本事;而那蔬菜行的找老板也是恭恭敬敬的把这架“宝秤”请了回去,还斋戒三天后才隆重的开门营业。

这看来是一笔双赢的生意,双方都想着能发大财

但是老天爷似乎打算和他们开玩笑,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周阿宝在县城的生意是平平淡淡,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还赔了不少;而找老板请了这家宝秤回去似乎也没给他带来好运,这几个月的生意他比之前还略差了一些。

这下子赵老板当然不干了,回来找周阿宝算账,说他把宝秤藏起来只卖了个假货给他——不然为什么周家生意那么好,自己却不见起色呢?而周阿宝本来也是灰头土脸的,也没好气呢,双方顿时就大吵了起来,引得不少人围观。

就在这个紧急关头突然周阿福回来了,一看这情景忙问怎么回事,双方就把这事儿都一五一十说了,让他来做个评判,没想到周阿福摇头叹气道,宝秤?哪里有什么宝秤啊。

赵老板一听不服气了,以为周阿福偏袒儿子,非要他说个究竟不可,不然这事没完。

周阿福也不推辞,当众就把这宝秤的奥秘都说了出来。

原来周阿宝猜得不错,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宝秤而只是一座普通的秤,但是秤砣却是被做过手脚的,他们收货的时候是一斤少五钱,而出货的时候则是一斤多五钱,换句话说他们进货的时候会多给对方百分之五,而出货的时候则是少收百分之五

众所周知这粮食买卖都有一些损耗的,为了这个买卖双方经常会有些矛盾,周阿福他爸当时索性就做了这个决定,不管买还是卖,把损耗都算在自己头上,这样让上家下家都满意,大家自然也都愿意来照顾他的生意,这样短期看上去好像亏了,但是薄利多销,从长远来看利远远大于弊,这样周家老店的生意自然越来越好。

而周阿宝不懂这个秘密,开的新店就和别人的粮店一样,你一个新来的人家为什么又要照顾你呢?而赵老板把这个“宝秤”拿回去卖菜等于是回回多亏了百分之五,这当然也发不了财了,所以这绝不是双赢,而是双亏啊。

听完周阿福的介绍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周家老店的宝物并不是什么八宝秤,而是一份大度和忍让啊,有了这种规矩这生意自然好了,赵老板是惭愧而去,周阿宝也低头不敢说话了。

不过经过这次小风波,周家老店的生意就更好了,而周阿宝也改了过去好高骛远的毛病,本本分分的做起生意来,周家老店又恢复了之前的繁荣鼎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