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祖傳的“八寶秤”的故事

文章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用心寫的,不水不抄不忽悠,希望有緣之人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並幫忙轉發一下,弘揚佛法和散播正能量,同時大家也能積累一些功德和福報,何樂而不為呢?

今天我們來講個古代的故事,這故事乃是我編的,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對號入座,但是雖然是故事,其背後的道理還是值得大家思量一番的,好了,話不多說,請各位開聽~

話說古代某個鎮子上有個周家老店,他們別的不賣只賣糧食,而且已經傳了三代人了。

他們家的生意非常好,不要說街坊鄰居們了,就連幾條街以外的人也都愛上這裡買東西,甚至時不時還有別的鎮子上的老闆們過來採買,因此他們的買賣是越做越紅火。

對此大家都是嘖嘖稱奇,有人就問如今的掌櫃周阿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不成他們家有個招財的寶物不成,引得幾十裡以外的人都願意過來光顧?

其實這本來也就是一句玩笑話,哪裡可能有什麼寶物呢?而且要有的話老周家還用在這小鎮子上貓著,早就去大城市甚至京城去了,那裡多繁華啊。

周阿福一邊指揮著小夥計們給客人秤糧食,一邊擦著頭上的汗憨笑著答道:“老哥,還是你有眼力啊,你還別說,我們老周家還真的有一件寶,不過可不是什麼招財寶,而是這個。”

眾人一聽來了勁兒,都嘩啦一下子圍了過來,伸長著脖子看周阿福說的寶物是什麼。

一架祖傳的“八寶秤”的故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這才是真正的寶秤

只見周阿福不慌不忙的把擦汗手巾往肩膀上一放,用手一指店中間那座最大的稱糧食的秤得意的說:“這就是我們老周家的寶物——八寶秤,只要用過這秤的客人下次就一定會再來光顧,所以我們的生意才能這麼好啊,這乃是我爺爺那一輩兒傳下來的,聽說他老人家當年救了一個異人才有的這造化呢,哈哈哈。”

眾人聞言也都笑起來,不少人都羨慕的看著那座秤,但是卻絕沒有人有佔為己有的心思,一來這秤太大了,老周家又都保管的很好,除非硬搶;而來老周家的人不僅厚道還樂善好施,人緣極好,大家自然不可能做這種缺德事。

大家又都說笑了一番,有人說老周家難怪發財,原來是有祖傳的八寶秤啊;也有人說老周家做生意厚道本分,就算沒有這秤也該賺錢。

最後大家聊夠了,茶水也喝好了,溜溜達達的各回各家,但是老周家有一座八寶秤的消息也都遠遠傳出去了,不少人甚至專門過來看一看,摸一摸這架寶秤,然後老周家的生意自然更加好。

這時間一晃而過,十多年過去了,周阿福也老了,就把生意移交給了兒子周阿寶,他自己回鄉下老家過一段日子,也和那些老朋友老親戚們走動走動。

這周阿寶人卻不像他爹那麼本分,總覺得他爹太古板了,膽子又小,幾十年了這店還就這麼大,如果讓他來經營早就在城裡面分店都不知道開了多少了。

而且他也不相信什麼寶秤一說,別人不知道他哪裡會不清楚呢,這秤根本就是一座普通的秤,平時他老爹就那麼放在店中,連派人看都不看,誰家的寶物會這樣對待啊?

碰巧他媳婦也是個精明人兒,兩口子早就合計好了,等把老爹一送去鄉下兩口子就放出風來,說願意出讓自家的八寶秤。

這消息傳出去整個鎮子都轟動了,當下就有不少商家的老闆過來詢問真假,周阿寶心中得意,就鄭重的宣告自己絕無半句假話,本月十五黃道吉日就公開拍賣,價高者得。

到了十五那天果然無數人過來,不光是本鎮,甚至周圍的鎮子都有些人過來圍觀,寶秤拍賣會辦的是熱熱鬧鬧,最後被鎮上最大的一家蔬菜行的趙老闆以三千兩銀子的天價給買了去,雙方寫定合約,簽字畫押,都是滿意而歸。

有了這一大筆銀子周阿寶就又在附近縣城盤了一家店,決定擴大規模,把周家糧店開到城裡去,到時候好讓老爹回來看看自己的本事;而那蔬菜行的找老闆也是恭恭敬敬的把這架“寶秤”請了回去,還齋戒三天後才隆重的開門營業。

這看來是一筆雙贏的生意,雙方都想著能發大財

但是老天爺似乎打算和他們開玩笑,轉眼三個月過去了,周阿寶在縣城的生意是平平淡淡,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還賠了不少;而找老闆請了這家寶秤回去似乎也沒給他帶來好運,這幾個月的生意他比之前還略差了一些。

這下子趙老闆當然不幹了,回來找周阿寶算賬,說他把寶秤藏起來只賣了個假貨給他——不然為什麼周家生意那麼好,自己卻不見起色呢?而周阿寶本來也是灰頭土臉的,也沒好氣呢,雙方頓時就大吵了起來,引得不少人圍觀。

就在這個緊急關頭突然周阿福回來了,一看這情景忙問怎麼回事,雙方就把這事兒都一五一十說了,讓他來做個評判,沒想到周阿福搖頭嘆氣道,寶秤?哪裡有什麼寶秤啊。

趙老闆一聽不服氣了,以為周阿福偏袒兒子,非要他說個究竟不可,不然這事沒完。

周阿福也不推辭,當眾就把這寶秤的奧秘都說了出來。

原來周阿寶猜得不錯,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寶秤而只是一座普通的秤,但是秤砣卻是被做過手腳的,他們收貨的時候是一斤少五錢,而出貨的時候則是一斤多五錢,換句話說他們進貨的時候會多給對方百分之五,而出貨的時候則是少收百分之五

眾所周知這糧食買賣都有一些損耗的,為了這個買賣雙方經常會有些矛盾,周阿福他爸當時索性就做了這個決定,不管買還是賣,把損耗都算在自己頭上,這樣讓上家下家都滿意,大家自然也都願意來照顧他的生意,這樣短期看上去好像虧了,但是薄利多銷,從長遠來看利遠遠大於弊,這樣周家老店的生意自然越來越好。

而周阿寶不懂這個秘密,開的新店就和別人的糧店一樣,你一個新來的人家為什麼又要照顧你呢?而趙老闆把這個“寶秤”拿回去賣菜等於是回回多虧了百分之五,這當然也發不了財了,所以這絕不是雙贏,而是雙虧啊。

聽完周阿福的介紹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周家老店的寶物並不是什麼八寶秤,而是一份大度和忍讓啊,有了這種規矩這生意自然好了,趙老闆是慚愧而去,周阿寶也低頭不敢說話了。

不過經過這次小風波,周家老店的生意就更好了,而周阿寶也改了過去好高騖遠的毛病,本本分分的做起生意來,周家老店又恢復了之前的繁榮鼎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