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新欧班列,技术推动铁路大变革

当住在德国的弗兰克收到他新买的笔记本电脑时,他可能并不知道这台“Made in China”的笔记本是“搭乘”火车、从中国重庆而来,他也可能从未考虑过,跨越万里、途径数国、经受颠簸、扛住严寒,这台笔记本电脑是如何完好无损地被送到他手里的。为弗兰克送去笔记本电脑的火车是自2011年正式开始运营的渝新欧班列。

今年6月28日,随着一趟满载笔记本电脑的列车从重庆市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驶出,渝新欧班列已开行2000班。“目前,根据起点、终点和中转站的不同,渝新欧班列已经可以提供86种不同路线进行货物运输,但复杂的路线和越来越多的车次也为运营方提供了巨大挑战”,不久前在重庆召开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运营主管王玺向记者介绍称。

渝新欧班列,技术推动铁路大变革

智博会渝新欧展台

集装箱用上卫星定位

“我们可以掌握班列在国内的运行情况,而一旦班列出了国境,我们过去就是‘两眼一摸黑,但通过技术途径,现在随时都能‘看到每一班列车。这一切的基础都在看似普通的集装箱上。”据王玺介绍,渝新欧班列使用的集装箱搭载卫星定位装置,可实时向运营方传输位置数据。这些数据都会汇总在渝新欧的国际物流公共服务云平台上,并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出来。

在显示有该平台的大屏幕上看到,在欧亚大陆的地图上有数十个不同颜色的圆点。其中,黄点代表搭载有定位装置的集装箱,蓝点和红点代表正在运行的班列,其所处位置一目了然。“通过可视化手段实时监测仅仅是第一步,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掌握各货源地的动态,及时调整服务”,王玺介绍称,对于运营方更智能关锁重要的是,可以统计每个关口的平均通过时间,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影响班列运行效率的关口。

根据该平台的统计,去年7月-9月,班列在波兰东部边境马拉舍维奇的通过时间最长,也就意味着这里的班列拥堵最为严重。马拉舍维奇是连接德国和白俄罗斯跨国铁路运输的枢纽,约80%的中欧班列都要经过该地。发现这一问题后,渝新欧班列又在邻近地区开辟了4个新口岸,分散了马拉舍维奇的通行压力。

渝新欧班列,技术推动铁路大变革

保温集装箱

打造专用保温集装箱

渝新欧班列采用的集装箱还具有多种功能,如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甚至可监测声音与光线,以防集装箱内的货物被偷盗。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部长胡曙介绍称,渝新欧班列还有一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保温集装箱,专为运输笔记本电脑设计。由于渝新欧班列途径俄罗斯,这就意味着如果冬天运输,货物要经受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这对于笔记本电脑的液晶屏会造成巨大破坏。渝新欧班列为此设计了保温集装箱,可保证在外界气温在零下35度至零下40度时,箱内温度不低于零下20度。

渝新欧班列,技术推动铁路大变革

智能关锁

有望主导智能关锁标准制定

为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渝新欧还将目光放在了集装箱的新一代智能关锁上。智能关锁的制造方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强介绍称,智能关锁是一个智能终端,不仅提供信息收集、定位等功能,还可记录并传输海关清关等监管数据,大幅提升班列的运营效率。据陈志强介绍,国际海关组织正在制定智能关锁的国际标准,中国希望能主导这一标准的制定,因此智能关锁在渝新欧班列上的试验与应用十分重要。

“相比航运、空运,铁路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相对滞后”,陈志强表示,“中欧班列的运行,不仅仅是大规模国际铁路货运的一次试水,还可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铁路运输整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全球贸易带来一次重大变革。”(环球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