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建议你:死也要留在一线城市?

有一句话叫“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

看到这里,你肯定要问了为什么放不下的是灵魂呢?!

虽然说大家读的都是一样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也有着遍地一模一样的商场,但三四线城市生活的人群和一线城市生活的人群在同样光鲜的外表下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在《东京女子图鉴》和《北京女子图鉴》里,女主角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不论大都市如何冷酷无情,她们还是要削尖了脑袋钻进去。

东京和北京生存难吗?

难。

但真正有理想的年轻人,都会选择这里!

1

一线城市更多靠能力

三四线靠关系

对于二者的区别,有人已经做了很好的总结:大城市更看重个人能力,而小城市则更看重个人的关系背景。

在小城市生活的我,真的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小地方关系背景之复杂。

三、四线城市的人们办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找个熟人好办事。现实也确实如此,有熟人的话能让你优先办理,能让你最快办成。

而大城市,由于外来人口居多,工作中关系情感掺杂的较少,往往以成绩论英雄。

一线城市更加开放,机会很多,有能力的也很多,所以大家互相制衡,所以彼此只能遵守规则;二三线城市更加封闭,都是拼爹和潜规则,更讲究人情世故。

一个地方规则越不透明,“潜规则”生存空间就越大。所以那些广大县城和农村基本就是地头蛇的天下了:关系比能力重要、算计大于努力;攀比高于生活;

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安逸的生活,一线城市的人累在节奏,三四线城市的人累在做人。

或许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你拼命的去创造价值,要么你安静的等待老去。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只有努力的人,才有资格享有公平。


2

一线城市见识和格局

是三四线无法比拟的

一个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这个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影响深远。大都市的孩子他们接触新事物以及大事件较多,看待问题更有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而且大多敢于表达自己,很多孩子自我认知特别好,我在北京十一学校看到,一个初中的孩子,他们对未来,对自己都有着明确的认知。

这是很难得的。在深圳我跟孩子交流时他们対时事热点的认知已经超出了同龄人的判断,让人佩服。

关于见识的重要性,罗振宇讲过一个段子。

两个农民坐在一起聊天,

一个农民吹牛:我见过皇帝的金銮殿?

另一个农民问:皇帝金銮殿长啥样啊?

第一农民回答:金銮殿那厉害了,

左边一个油条铺子,右边一个烧饼铺子,

皇帝想下来吃那个就吃哪个,

吃完都不给钱的。

一个农民,

他能想象到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就这样。

一个捡粪的坐路边上听见了,

说:TMD,我要是当了皇帝,

这捡粪的叉子得是金的,

而且路两边的粪都得归我一个人捡。

打倒四人帮后民间也有这样的笑话。

说江青这个老婆娘,真不是东西,

床头放一个红糖罐子,床尾放个白糖罐子,

夜里起来都吃,真是太腐败了。

那时候穷人觉得,

能这样吃糖,就是皇帝娘娘的生活啊。

这就是没见识对一个人的阻碍。

见过大海的人是不会嫁给溪流的。对于择偶而言,一线城市晚婚的人更多,大龄不结婚的压力相对要小一些。

而且一线城市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优秀的人更多,视野开阔,生活丰富,选择也会多一些。三四线城市相对简单,小富即安的过小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闲余八卦打麻将,从30岁就能看到60岁以后的样子。

真正让我获得知识,思维成长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有着非凡的吸引力。这种奇妙的感觉就像是《约翰福音》中的那句话:

“whereas I was blind, now I see.”

“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见。”

3

一线发展空间有无限可能

三四线一眼看到头


一线城市的发展空间更大,想想看,五百强企业的总部哪个不是在大城市。

就拿在企业上班来说,在三四线城市工作,你再奋斗也就当地的区域负责人。

而在企业总部上班的人,发展空间则大得多,可以在总部某个部门,也可以负责某些区域。总体上都要比三四线城市的机会大。

4

海明威说过一句话:

“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你只有早早看见过最好,享受过最好,体验过最好以后,你才有资格说,我选择在大城市生活,还是选择在一个宁静的小城市里生活。你只有见过一切,你才有资格选择。

如果你二十多岁的时候,去过最美的地方,看过最美的风景,看到过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壮丽而辽阔,看到过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如此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