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培育出猴頭菇新菌株 通過專家組田間技術鑑定

中國食品報四川訊(葉雷 記者葉青)2018年6月20日,四川省微生物學會理事、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李小林博士團隊聯合會東縣寶園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選育的兩個猴頭菇新菌株通過了四川省種子站組織的鑑定會專家組技術鑑定。

四川培育出猴頭菇新菌株 通過專家組田間技術鑑定

本次鑑定會專家組由四川農業大學張小平教授、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曾先富研究員、四川省農業廳經作處楊莉高級農藝師和四川省種子站盧躍華推廣研究員等組成。專家組專家通過現場考察,聽取課題組彙報,查閱相關資料,經質詢並認真討論後,一致認為:“會東猴菇1號”和“會東猴菇2號”新菌株親本來源和選育過程清楚,遺傳性狀穩定,子實體形態田間表現一致,是不同於現有栽培品種的新菌株。

四川培育出猴頭菇新菌株 通過專家組田間技術鑑定

四川培育出猴頭菇新菌株 通過專家組田間技術鑑定

四川培育出猴頭菇新菌株 通過專家組田間技術鑑定

四川培育出猴頭菇新菌株 通過專家組田間技術鑑定

據會東縣寶園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實林向記者介紹,專合社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的指導下,採用林下仿野生猴頭菇栽培技術,開展林下猴頭菇產品種植,並註冊了“憨菇涼”牌林下系列產品。近三年新菌株在會東縣、古藺縣、敘永縣等地推廣栽培100餘萬袋,合計實現產值達2550餘萬元。2018年,課題組在古藺縣高峰村和漢溪村幫扶貧困戶19戶,推廣猴頭菇種植3萬餘袋;在會東縣西街鄉、新街鎮、鉛鋅鎮幫扶貧困戶22戶,解決貧困戶再就業10戶(25人),推廣猴頭菇種植10萬餘袋,有效推動了深度貧困地區群眾依靠科技以發展產業實現脫貧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