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高產穩產的技術要點分享,千萬記得收藏哦

平菇是我國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其產量佔全國食用菌總產量的23.75%。廣大菇農種植平菇,最為看重的就是如何實現高產穩產,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平菇高產穩產的栽培技術要點,千萬記得收藏哦。

平菇高產穩產的技術要點分享,千萬記得收藏哦

一、掌握適宜的生長環境

①溫度。各種菇都需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髮育。菌絲體和子實體對溫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還“喜歡”變溫條件,如平菇每天若能給予10%的溫差刺激,則利於子實體的形成和發育。大部分種菇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一般在25%左右。子實體發育的適溫一般在15%左右。隨著科技的進步,為了擴大栽培領域,擴展栽培時期,目前已培育出低溫型、高溫型、廣溫型等優良品種,我國大江南北都可種植。

②溼度。多指空氣相對溼度,這不僅與菌菇生長髮育有直接關係,而且還影響料內水分的散發,特別是在子實體發育期間。若溼度不足定會減產,若低於60%子實體不生長,低於45%原基停止分化,甚至死亡。適宜的空氣溼度為85%~93%(子實體生長期)。栽培過程中以噴霧方式加水,提高空氣相對溼度是必需的措施。特別是後期,還往培養基中注水或浸泡培養基。均可相應增加產量。

平菇高產穩產的技術要點分享,千萬記得收藏哦

③光照。平菇對光照的要求不高,菌絲體可以在黑暗條件下生長。子實體分化、生長時需一定的散射光,忌強光直射。但完全黑暗,子實體發育緩慢。適宜的光照可以調節溫度,還可以使菇體色澤鮮豔。

④酸鹼度。食用菌多喜微酸性環境,一般pH值不超過7(中性),宜在5.5—6.5之間,但平菇較耐鹼,pH值8時也可生長。而猴頭菇耐酸,pH值5時也可以生長。還應注意當地水質,即其pH值。在配料時應注意創造適宜的酸鹼度環境,有的加石灰或加硝酸銨等酸性肥料,一則增加鈣、氮素,二則可調節培養料的pH值。為防止過酸或過鹼,加一定量的石膏,可以起緩衝作用。

⑤調節空氣成分。各種食用菌都離不開氧氣,若氧不足菌絲生長就不良。子實體也長不好。甚至死亡。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菇體還會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栽培場所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良好的空氣成分。

平菇高產穩產的技術要點分享,千萬記得收藏哦

二、讓茵絲後熟,延長髮茵時間

菌絲後熟培養。是指菌絲完成初步發菌後,先不急於出菇,而是創造條件使之繼續進行營養生長,延長髮菌時間。延長菌絲後熟期可獲得大幅度增產,為此,應該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①調配基料營養。食用菌的健壯與否。不但是碳氮比的問題,而且與基料的營養是否全面、是否均衡等關係密切。如在配料時每250千克原料加入“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120克,即可滿足菌絲對營養的需求。

②嚴格避光培養。播種開始即嚴格避光,尤其是進入發菌棚以後,更應保持避光培養。

平菇高產穩產的技術要點分享,千萬記得收藏哦

③保持低溫環境。這是後熟發菌期的關鍵條件之一。在一般條件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發菌場所的溫度,使菌袋不能過早出菇,以儘量延長髮菌時間:有條件的可採取空調降溫;規模化生產,應採取冷庫過渡的辦法,15天即可完成後熟發菌。

④降低空氣溼度。在發菌期間,為保證發菌成功率,儘量降低空氣相對溼度(保持60%以下)。夏季潮溼多雨,很難達到該要求,可順其自然。但應力求穩定,不使菌袋接受較大的溼差刺激,以保證後熟的持續性。

⑤防治病蟲害。菇棚的處理應嚴格、規範,播種前對菇棚徹底消毒殺菌殺蟲。在發菌期間。每3—7天噴灑1次“百病去無蹤”溶液,氣溫高於13℃時,根據蟲害基數適量噴施菊酯類藥物進行驅殺。

平菇高產穩產的技術要點分享,千萬記得收藏哦

三、利用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是指培養料配製後先經高溫滅菌處理。然後進行播種和發菌的栽培方法。熟料栽培的好處是:

①高溫滅菌後的培養料排除了雜菌和害蟲的干擾,促進料內營養物的分解,菌絲生長快,繁殖量大,對培養料的吸收利用率高,獲得穩定高產。

②熟料栽培使人工控制能力得到加強,既能夠在低溫下加溫發菌、正常出菇。又能避免高溫下非熟料栽培時經常發生的“燒菌”現象,因而提高了單位種植面積的收益率。

平菇高產穩產的技術要點分享,千萬記得收藏哦

③熟料栽培用種量少,一般為培養乾料的5%左右。

④熟料栽培出菇早,這在早秋出菇尤其明顯,因熟料栽培菌絲生長緩慢、產溫低,所接受的光照、環境變化時間長。因此,比半生料或發酵料栽培更容易提早出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