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諾獎成果,寧波諾丁漢大學將英國最強醫學影像中心引入中國

今天,諾丁漢大學醫學影像中心寧波分中心在寧波諾丁漢大學成立。中心將依託英國諾丁漢大學全球領先的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和科研資源,開展MRI領域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包括硬件軟件開發與優化、MRI技術創新、臨床應用等,並根據中國合作伙伴的需求致力於更廣泛領域的技術研發。

發展諾獎成果,寧波諾丁漢大學將英國最強醫學影像中心引入中國

寧諾執行校長陸明彥教授和英國諾丁漢大學Richard Bowtell教授為中心揭幕

諾丁漢大學醫學影像中心是聞名世界的MRI發源地,其創始人彼得·曼斯菲爾德爵士是2003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獲獎者,為MRI的誕生做出了突出貢獻。

影像中心彙集世界精英科學家進行跨學科寬領域研究,因在MRI領域的卓越成就,被授予高等教育女王週年獎(Queen’s Anniversary Prize for Higher Education)。

▋ 在英國諾丁漢影像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寧波分中心將重點進行超級化惰性氣體核磁共振、鹽成像、快速食品檢測三大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合作。

鹽成像技術能夠通過MRI儀器看到人體內的鹽分分佈和鹽代謝狀況,為疾病預測和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據;快速食品檢測能快速批量對食品進行品質評估,如新鮮度、甜度、農藥殘留等,是海關、檢測機構、超市、農場等單位的福音。

超級化惰性氣體核磁共振技術則是早期診斷肺部疾病的關鍵,寧波分中心負責人王成波博士是該領域的專家。他和團隊創造性地將惰性氣體氦3(He3) 、氙129(Xe129)和氪83(Kr83)引入到磁共振成像過程,開發能呈現肺部內部氣道的MRI技術。其中氪83的超極化和成像技術是世界首創。該技術能夠實現肺部疾病的早期、精確、無損檢測,對慢阻肺、肺纖維化、肺癌等疾病的防治有重大推動作用。

發展諾獎成果,寧波諾丁漢大學將英國最強醫學影像中心引入中國

早年在美國時,王成波的科研小組就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氦氣彌散核磁共振成像方法,大大推動了肺部哮喘疾病領域的研究——首次證實了被動吸菸引起肺部深層組織病變,首次證明了哮喘疾病可以誘發類似的結構變化。王成波也因此在第16屆國際核磁共振學會年會上獲得青年科學家臨床醫學獎。這是中國學者首次獲得該獎項。

發展諾獎成果,寧波諾丁漢大學將英國最強醫學影像中心引入中國

王成波博士

“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菸民群體和嚴重的空氣汙染,肺部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目前,CT檢測只能發現晚期病症,MRI無法檢測到肺部細節。我一直希望在該領域有所突破,用我所學造福中國同胞。”王成波已與寧波市第二醫院建立緊密聯繫,希望共同推進MRI新技術的臨床應用。

另外,諾丁漢大學醫學影像中心寧波分中心也和寧波本地MRI製造商寧波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密切合作,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培養MRI人才,與企業一起推動醫療MRI裝備在寧波的發展。

當天,寧波諾丁漢大學還與英國諾丁漢大學、中科院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成立諾丁漢-北京磁共振與腦磁圖先進技術聯合中心,充分利用英諾“腦部功能成像”這一領銜技術,進一步探尋癲癇、抑鬱、帕金森等疾病與腦部的聯繫,進一步探索意識產生、情緒控制、記憶過程的人腦運行機理。

英國諾丁漢大學是腦功能成像的發源地,早在1991年,諾丁漢大學的科研團隊就利用自己研發的3T核磁共振機完成了全球首個核磁共振腦成像圖,開創了這個領域的新紀元,為近30年的腦研究奠定了基礎。

該科研團隊的核心成員Richard Bowtell教授是諾丁漢大學醫學影像中心主任,他將帶領英國和寧波兩個中心在腦功能成像領域進行世界前沿的探索研究。

發展諾獎成果,寧波諾丁漢大學將英國最強醫學影像中心引入中國

寧諾副校長崔平教授和國家科技大學薛蓉教授為聯合中心揭牌

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相繼推出大型腦科學計劃後,中國經過多年的籌備,於2018年4月正式在北京和上海兩地落成了國家腦科學中心。

縱觀全球各國腦科學研究的大體計劃與進展,理解大腦的運行機制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而腦功能成像則是人類認知我們大腦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Copyright

寧波諾丁漢大學品牌與傳媒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