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控的講話超時,怎麼破?

不可控的讲话超时,怎么破?

全文字數2635,閱讀時間約5分鐘。

某市為期兩天的研討會結束了,市委辦公室的小劉既如釋重負,又有點遺憾。這次會議籌備了一個月,市領導和十多名知名專家出席,效果明顯。但也有瑕疵——第二天上午有兩位嘉賓發言超時共40分鐘,中午1點休會後,大家匆匆吃了午飯,1點40分又趕到會場繼續聽報告,難免有些應接不暇。

“現在提倡高效率辦會,安排活動對時間卡得很緊。改進會風后,規定了發言時間的場合,我們大部分都設置了倒計時。十分鐘的發言,一分鐘前會有提醒,到時間後會響鈴。基本上大家都守時。”小劉告訴記者。現在讓他們頭疼的,是不可控的超時。

三類人超時不好催?

不可控的讲话超时,怎么破?

對此,從事辦文辦會多年的老王也有同感。在他看來,最讓人頭疼的是集體會議或活動中大領導講話超時。因為他們講話沒有倒計時,講完往往比預定時間超出很多。

“一般而言,我們可以根據領導講話稿長度來推算講話時間,合理安排會議。但很多時候,嚴重超時的問題出在不按套路出牌上。”老王說。

他記得,前不久市委舉辦一個會議,邀請了一位重量級領導來演講。事先他秘書提供的PPT很長,估計講起來比原定的一小時要超時半小時。與對方溝通時,秘書說“放心吧,領導會把握時間”。

結果演講時,一個小時過去了,才講到一半。由於講得過於專業和宏觀,臺下的聽眾顯得不太耐煩,但辦會人員又不好催領導結束,導致後面的環節被取消。

小劉也遇到過一次領導講話嚴重超時的情況。那次是開某一領域的表彰大會,原本只有致辭環節,且安排在會議前半部分。相關部門也代擬了致辭並已發給領導確認。當天領導到會後卻提出要求,將致辭改為講話,並放到會議結束前。講話時,領導拋開致辭稿,反覆舉其它地區沒能保住榮譽的例子,強調不能掉以輕心。但這些例子,都是上月開會剛剛講過的,大家也聽得味同嚼蠟。最後講到中午一點才結束。

第二類容易發言講話超時的,要數一些受邀參加黨政會議或活動的專家學者。

學習時報曾刊登學者劉建軍的文章稱,其參加過的多次學術會議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發言超時現象。明文規定每人10分鐘,而且主持人事先一再強調甚至懇求,但有些專家往往並不遵守,總是多用幾分鐘,甚至一講就是二十分鐘甚至半個小時,下面聽眾心急如焚。出於對專家的尊重,主持人不好打斷。

事實上不光是學術會議,記者參與過的一些黨政機關舉辦的評審會、論證會、研討會上,也不時有專家發言超時。有人甚至告訴記者,只安排十分鐘,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講清楚嗎?平時難得碰上決策者,讓他們多聽聽依法治國的理念也是好的。

還有一類情況,是專家的發言引起了在場領導的極大興趣和關注。二人互相討論,不斷切磋,甚至辯論,時間也飛速過去。雖然這類探討是有益的,但無形中也壓縮了隨後準備發言的人員的時間。有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就導致基層群眾沒有發言機會。

第三類不好催的,是發言超時的基層代表。一方面,他們比領導幹部和專家更難得到發言機會,希望能多講講自己的心聲。另一方面,個別代表很激動,速度較慢,前面感謝了許多對象,介紹了基本情況,後面真正要講到問題和困惑時,時間到了,主持人出於尊重不好打斷,領導想傾聽真實聲音,往往鼓勵:“不受時間限制,大膽講”,但後續的時間同樣會被耽誤,議程不得不臨時調整。

將分別發言變成“分享沙龍”

遇上不可控的超時,怎麼破?

老王告訴廉政瞭望記者,有時候出現講話超時,只要不嚴重影響後續工作,不妨順其自然。比如,領導可能想傳遞更多信息,脫稿舉一些例子,聽眾聽得津津有味。這時生硬地阻止,豈不違背了會議初衷,破壞了氣氛?

小劉也提到,如今也有一些地方專門規定,基層幹部群眾發言可以不限時,充分地把意見建議講出來,體現了對基層幹部群眾的尊重,值得提倡。

不過,從提高會議效率和組織水平,減少無效發言、遵守會議規則和其他發言者的角度,除了領導、專家等需要結合會議時間,緊扣要點調整講話長度、語言風格,突出重點外,辦會人員也應採取各種措施,使大家在會上既暢所欲言,又確保會議按時保質完成。

“我們應該控制的發言,一是那些為了顯示自己能耐,實際內容不多的,二是嚴重影響會議後續安排的。”小劉的頂頭上司張強說。

在張強看來,控制發言時間是個綜合性工程,首先要對領導的個性特點有所瞭解,領導語速是快是慢,是喜歡按部就班還是自由發揮,發言風格是汪洋恣肆還是周到妥帖,再結合稿件來推算時間。

如記者曾參加一次會議,原本計劃十二點結束,因為講話人語速較快,不到十一點便把內容全部講完,不得不說了很多題外話,將時間撐到十一點多。

還有一次,小劉瞭解到,大領導既喜歡自由發揮,又比較周到細緻,講10分鐘的稿子,給領導預留了20分鐘。果然,領導剛開始便脫稿感謝主辦方的周到安排,還向大家介紹了每個地區來的職務最高的領導,講話中又多次脫稿舉例,講完一看果然花了20分鐘,不多不少,小劉也頗為得意。

其次,要對發言的各環節有所瞭解。小劉回憶,有一次有大領導秘書說,領導要放個兩分鐘的視頻,結果打開一看,是6分鐘,中間又不好打斷。小劉反思,如果事先檢查一遍,就會預留出更多的時間,使會議更從容。

小劉還提醒,要控制好時間,籌備時還要做好串場。看從座位到講臺的時間是多少,音響是否有故障等,以免會議因此超時。

會議進行中,應對超時也有辦法。張強回憶,在一次有多名政府官員和專家參與,共有20餘人分別發言的討論會上,他邀請了一位從學界跨入政府的重量級官員做主持人,一開始便對遵守時間約法三章,他風趣地說,老漢今天啥也不做,就是給你們讀秒數秒。”

第一個發言者下臺後,他又說:“李董事長很守時,給大家開了個好頭,因為在座的數他最明白,時間就是金錢。”臺下響起一片笑聲,最後整個議程進行得高效而順利。

重要領導和嘉賓講話超時了,怎麼辦?在一次峰會上,一名領導發言時脫稿講了很多政府要如何自我革命,自我改革,會場反響熱烈,但比預計時間多講了半小時。主持人隨即徵求接下來8位嘉賓意見,每人發言時間由15分鐘縮減為12分鐘,確保了會議基本按期結束。

在一次探討政府和企業如何形成親清關係的峰會上,前面幾位領導講話共超時半小時,將原本上午發言的3名企業家擠到了下午。會議主辦方靈機一動,徵得當事人同意後,組織了以“構建親清關係,企業怎麼做”為題的分享沙龍,在主辦方主持人把控下,邀請本應於上、下午發言的共6名企業家上臺,就3個固定話題輪流發言,既展示了企業風采,又讓企業家都有說話機會。他們還展開辯論,互相開起玩笑,會場氣氛十分活躍,達到了分別發言不能達到的效果。

不可控的讲话超时,怎么破?

視覺 / 楊曉東

▼下滑到留言區 發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