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生之道

論人生之道

週一的上午忙忙碌碌,驚悉著名主持人李詠先生患癌於美國去世,享年50歲。又一位才華橫溢的精英人士英年早逝,心情突感惆悵。

為李詠先生感到惋惜的同時在想為什麼這麼多精英階層人士處在社會上層,體檢、就醫的條件比普通人要好得多,可是依然敵不過病患呢?很多人在研究長壽健康之道卻沒見到一種切實有效的長壽之方。

面對疾病,不論有多遠大的理想抱負都只能放在一邊,面對死亡,放不下的一切都會放下。

回想八九十年代,通訊交通和現在相比非常落後和閉塞,但是遠在千里之外的事情寫封信或者拍電報幾個字就搞定了。農村剛剛出現電話的時候,打電話還要看著秒錶,匆匆幾句話就能把一件事情辦妥。如今電話打爛鞋子磨爛也不一定能把事情辦好。

社會的發展不是保持一個穩定的速度,而像一個加速器,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也隨之不斷加快,通宵達旦,疲於應付。社會是一輛汽車,人類就是輪胎,汽車越跑越快,輪胎的轉速也越來越高,受到離心力的影響,旋轉速度越快輪胎受損傷越嚴重,超過極限值就會毀滅。為了跟上社會節奏不掉隊,人們只能拼命的工作,給自己設定過高的理想抱負壓迫著自己的大腦和身體,直至把身體拖垮才會減速或者停下來歇歇。

每個人都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現實中很多都是舍掉本錢來“革命”,都想著“革命”成功了再回收本錢。可是隨著人們的慾望越來越強,“革命”的道路越來越望不到頭,身體這點本錢全部投入到了“革命”的路上。

縱觀很多長壽老人,有很多是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流過血和汗,還有一些生活在遠離喧囂鬧市的僻靜農村。這些老人經歷過苦難,面對如今拜金、權欲的社會不肖一顧,不去跟隨社會的快節奏,看透生老病死,淡泊名利,心態自然,反得長壽與健康。

論人生之道

人要有追求,但什麼樣的追求算好呢?每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積累,再遭遇一些偶發的大事件會不斷改變一個人的追求和理想。有為了人類發展進步而殫精竭慮的偉人,也有淡泊名利樂的悠閒的百姓。

活好當下很重要,閻王要誰去,從不分男女老幼和高低貴賤。猶如愛看星星的孫連城所說,人生一世就像夜空中的流星一閃,都是過眼雲煙。

論人生之道

唐朝詩人王灣的詩“靜”

蔥翠青山綠秀灣,竹籬茅舍自清閒。

一簾花影香飄地,夜半書聲月在天。

種竹栽花勤補拙,粗茶淡飯儉能廉。

心存浮名物慾外,人在天然淡泊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