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物流大事件

時光荏苒 歲月如梭轉眼間,一切都來不及回憶,2018年就即將逝去,驀然回首,唯有努力讓人欣慰!對中國物流行業而言,2018年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這是降本增效、技術創新、蝶變突破的一年,是傳統物流行業向物流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領域不斷擴展的一年,同時也是物聯網、人工智能、信息化等科技與物流不斷融合的一年。

在開篇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一組數據,通過數據來了解2018年物流發展的軌跡。 雙十一菜鳥突破“十億”包裹,中國快遞進入一天10億新時代,當然數量的上的升級之外,配送的速度提升更值得大家的關注,雙十一首單快遞送達僅僅用了8分鐘。11月12日0點8分,青島一名消費者收到了天貓直送快遞員送上門的天貓超市包裹——一箱礦泉水。今後分鐘級別的配送將進入常態化,當然我們生活中的外賣早就開始了分鐘級別的配送。我覺得現在物流效率的提升還是物流科技在背後的支撐。有了量的突破,速度的提升,我們驚喜的發現質的變化。質的變化主要在規模上,2018年11月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了2018年度中國物流企業50強排名。50強物流企業門檻提高到29.6億,比上年增加1.1億。中國物流企業50強排名真實客觀反映物流企業改革發展成果,引導物流企業做優做強,提高我國物流業綜合競爭力。物流行業已經邁入千億級領域,增長勢頭不減,之後必將成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盤點2018年物流大事件

一、政策扶持、前途光明

1、國務院公佈《快遞暫行條例》

3月2日,國務院公佈《快遞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條例》針對“寄件人實名登記”、“寄件人隱私洩露”等問題都做了明確規定。

2007年以來,特別是2009年郵政法明確了快遞企業的法律地位後,我國快遞業由小到大迅猛發展,市場結構持續優化,資源要素加速聚集。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了400.6億件,是2007年的33.4倍,年均增長達到42%;2017年快遞業務收入近5000億元,是2007年的14.5倍,年均增幅達30.6%。我國快遞業務量規模已經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快遞大國。隨著業務規模的壯大,快遞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在發展過程中,快遞業仍面臨制度層面的現實問題,快遞車輛通行難,快件集散、分揀等基礎設施薄弱,末端網點法律地位不明晰,快遞加盟等經營秩序需進一步規範,有關服務規則不夠明確,寄遞渠道安全壓力較大,亟需制定行政法規予以規範和保障。《快遞暫行條例》此時出臺,是為了持續推動快遞業健康發展,保障快遞安全,保護用戶合法權益,促成快遞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的通知》

4月8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的通知》,旨在優化無車承運人發展環境,促進無車承運人新業態健康規範發展,確保試點工作有序推進並取得實效。通知提出,交通運輸部將加強試點運行監測評估,優化試點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推動完善相關稅收保險政策,強化運輸安全管理,加強技術創新和經驗推廣。目前,我國無車承運人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在許可准入、運營監管等環節的制度規範還有待探索。該通知下達後,各地交通部開始通過開展試點工作逐步調整完善無車承運人管理的法規制度和標準規範,創新管理方式,對於推進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推動無車承運人行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3、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物流成本

為進一步促進物流降本增效,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從2018年5月1號至2019年12月31號,對物流企業承租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半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同時,從今年7月1號至2021年6月30號,對掛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今年底前,實現貨車年審、年檢和尾氣排放檢驗“三檢合一”。取消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從業資格證和車輛營運證。對貨運車輛推行跨省異地檢驗。推動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採取上述措施,加上增值稅率調整後相應下調鐵路運價,預計全年降低物流成本120多億元。按照國務院決策部署,相關部門針對物流領域“簡政、減稅、降費”問題,不斷提出一批新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降低物流企業經營成本。無論是實現貨車年審、年檢,還是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的政策,都是國家在為物流企業降本增效和創新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物流行業已然迎來了黃金時代,物流企業應該抓住機會,在享受利好政策的同時,要重視自主創新,發揮自身優勢,去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二、合縱聯盟、協作共贏

1、怡亞通、順豐等九強聯手共建超級大數據平臺

4月27日,怡亞通發佈公告,與八家國內領先的供應鏈企業或其子公司簽署《關於設立超級大數據合資公司之股東協議》。這八家公司為東方嘉盛、飛馬國際、華南城、朗華投資、普路通、順豐投資、騰邦金躍、越海全球。超級大數據合資公司將構建開放共贏的平臺,推動建立高效協同的現代供應鏈體系,提升國內企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競爭力。傳統物流供應鏈企業面臨阿里、京東、亞馬遜等巨頭電商、物流線上線下的衝擊,通過聯手合作構建傳統供應鏈護城河也是一種趨勢。

盤點2018年物流大事件

2、順豐控股與夏暉正式成立新夏暉

2018年8月10日,順豐控股與夏暉正式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新夏暉。夏暉物流很多人不熟悉,但是提到一家公司估計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麥當勞。美國夏暉集團(HAVI Group),1974年成立於美國芝加哥,是一家擁有世界領先的多溫度食品分發技術的物流公司。其業務遍及全球,為麥當勞全球幾千餘家餐廳提供優質的分發服務,是麥當勞食品供應鏈的重要成員之一。此次順豐與夏暉合作定有大文章可作。據悉合資公司將充分發揮雙方在冷鏈物流領域的優勢,結合中國市場的多元化需求不斷開拓創新,全力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供應鏈及綜合物流解決方案,並持續賦能中國冷鏈物流的發展提速。順豐控股為新夏暉控股股東,新夏暉將經營夏暉在中國已有的部分業務—— 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供應鏈及物流業務(包括國內貨運管理)。強強聯手共建冷鏈大業,為我們提供美好生活提供保障基礎。

3、中鐵牽手順豐共謀冷鏈大業

8月29日,新組建的中鐵順豐國際快運有限公司在深圳揭牌成立。據瞭解,中鐵順豐國際快運有限公司由鐵路總公司屬下的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與順豐控股屬下的深圳順豐泰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其中中鐵快運佔股55%,順豐佔股45%。剛牽手夏暉物流,現在聯合鐵老大,順豐的局布的挺大。結合近幾年,在消費升級和電商、生鮮、醫藥、新零售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冷鏈物流逐漸“熱”起來了,冷鏈倉儲與配送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十年前筆者在和多家冷鏈公司交流的時候,發現冷鏈業務發展瓶頸在於技術受限、成本較高、標準化建設滯後、成本回收慢等系列問題。如今順豐引領資本向這片藍海中投出了數顆炸彈,我們也希望這幾枚炸彈能引起資本的注意,讓更多的資本參與到冷鏈物流建設與成長的賽道上來。推動我國冷鏈業務的蓬勃發展。

4、六大快遞公司接入菜鳥“物流天眼”系統,物聯網成行業共識

9月26日,菜鳥宣佈與快遞合作伙伴一道,正式上線視頻雲監控系統。這意味著全國各類物流場站內的百萬個攝像頭,將從簡單的監控回溯設施,升級為智能感知設備,開啟“物流天眼”,實現對場站的智能管理。德邦、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等快遞公司當天與菜鳥簽約,正式接入這個基於物流物聯網的智能系統,該系統應用在雙十一活動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筆者經常和朋友們交流的時候說的一句話是物流是個苦逼的行業,但是物流卻是個非常有意義的行業。在這裡我們可以把最先進的物流設備、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得到更好的應用,也可以在不同的業務場景獲得有趣的數據。尤其是5G商用即將到來,物流業即將進入萬物互聯的新階段。誰抓住了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誰就能在這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新技術浪潮中不被淘汰。開放、共享、萬物互聯,用科技來驅動物流降本提效。

5、中國移動發佈合作伙伴計劃,運營商與物流企業強強聯合

11月22日,中移物流合作伙伴峰會召開。中國移動終端公司正式發佈“中移物流合作伙伴計劃”,並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分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順豐、神州數碼、中國郵政、鴻訊物流、敦豪供應鏈、中通快遞、品駿控股、京東等成為了首批加入中移物流合作伙伴計劃(CMLP)的企業。12月14日,中國移動與中國郵政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雙方共同積極探索通信及信息化服務、金融業務、渠道網點、寄遞物流、客戶服務與宣傳等方面的合作。人工智能、大數據、物流供應鏈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打造智慧物流、共建物流行業生態是未來的重要趨勢。

6、2018年6月,安能發佈5年效率戰略:從規模優勢到效率服務優勢升級,人、貨、場三者效率提升,快運、快遞、運力三駕馬車齊頭並進,通過智能科技做綜合物流的領頭羊。確保要實現一千億收入、每天30萬噸貨量的共同夢想。安能的5年效率戰略離不開前幾年的沉澱。在規模為王的時代,安能全力以赴做大規模,做大網絡,做全產業鏈。對起步並不算早的安能來講,只有做規模做大了,才能聚合更多的資源,也才有基礎和能力去做平臺和生態。未來5年安能將通過運力平臺全面展開效率戰、協同戰、賦能戰,全力以赴將運力池造大、造深、造精,確保為快運網絡、快遞網絡提供最低成本的運力、最具時效的運力,全力為快運快遞網絡提高核心競爭力保駕護航。

安能“新打法”的指導思想是從“車、場、人”三個方面來提升效率,簡要概述就是車提效,場升級,人賦能。希望安能這個獨角獸企業能走的更遠。

7、2018年7月,德邦物流正式宣佈更名為德邦快遞,並宣告了公司的戰略轉型,重磅推出了3-60kg公斤段的大件快遞產品。從另外一方面來說要想成為“大件專家”,背後的保障體系也必不可少。其實德邦快遞很早就開始佈局大件快遞運營的各個環節,構建了 “大件體系”,成功打造了3大系統——依託數字化雙胞胎應用的智慧場站、智慧運力和智慧末端3大系統實現了中轉、運輸和末端的高效有序。我們相信德邦將以極具競爭力的產品組合和優質服務全新定義大件快遞服務。

8、2018年10月京東物流宣佈在北上廣三地試水開啟個人快遞業務,針對重量不超過30公斤的包裹,提供“特惠送”、“特快送”、“同城即日”、“京尊達”服務,也將應用於個人快遞業務。京東快運業務上馬了,正式命名為“京東速運”。 中國市場足夠大,容得下全球最大的快運零擔網絡企業。德邦、安能、京東速運、百世都是選手,誰跑出來還是要看規模+效率,最後能不能實現盈利還是看業績。

三、巨頭佈局、暗流湧動

1、申通快捷羅生門

4月15日,申通快遞宣佈,將暫緩推進申通快運項目,理由是快捷快遞在部分地區的網點出現異常。申通快遞認為,若繼續按照合作的方式推進申通快運項目可能會給申通快遞帶來不確定的風險。由於申通的退出,快捷快遞走向了重組的道路。

2、順心捷達正式亮相

5月12日,帶著“順豐”光環的順心捷達正式亮相。規劃通過兩年的時間,搭建一張國內零擔快運網絡,在2020年實現12000家網點規模,使服務網絡縱深覆蓋全國。

3、順豐和菜鳥終端暗戰加劇

1月23日,作為豐巢的聯合創始投資公司,順豐、申通、韻達相繼發出公告稱,增投豐巢科技。本輪融資,豐巢獲投總金額約為20.7億元人民幣。 而在6月14日,申通、韻達相繼發佈公告,宣佈全資子公司轉讓持有的“豐巢科技”全部股權,交易完成後,二者子公司均不再持有豐巢科技的股權。至此,包括中通快遞在內的“通達系”已經全部退出“豐巢科技”,加入菜鳥系“浙江驛站”懷抱。

5月29日,菜鳥網絡子公司浙江驛棧獲得了來自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及其相關子公司31.67億元的融資。浙江驛棧是菜鳥網絡旗下全資子公司,增資前菜鳥擁有100%股份。增資完成後,浙江菜鳥將持股浙江驛棧55.81%股份,中通將持股15%,韻達將持股10%。

“通達系”悉數退出豐巢和通達系投資菜鳥子公司,順豐和菜鳥在終端上恐怕暗戰加劇。

四、資本助力、併購頻現

1、阿里收購餓了麼

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麼聯合宣佈,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在完成收購餓了麼後,餓了麼的本地即時配送物流會作為阿里巴巴的基礎性配送網絡,協同阿里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這也是餓了麼未來的主要佈局和方向。

盤點2018年物流大事件

2、上汽併購天地華宇

8月21日,從上海汽車報獲悉,上汽集團正式宣佈天地華宇加入上汽物流板塊。天地華宇加入上汽物流板塊以後,將獲得業務規模、專業能力和資金實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得到進一步發展的助力。

3、順豐收購DHL供應鏈

10月26日,順豐控股發佈公告稱,收購敦豪供應鏈(香港)有限公司和敦豪物流(北京)有限公司100%股權,將整合DPDHL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供應鏈業務,本次交易總對價為55億元。此交易並不牽涉DPDHL集團在中華區的其它業務,諸如國際快遞、貨運及電子商務物流解決方案等。隨著國內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中國國內快遞巨頭順豐、三通一達等企業業務增長強勁,也更能適應國內消費者的需求。順豐收購敦豪供應鏈(香港)和敦豪物流(北京)100%股權,進一步穩固了中國快遞老大哥的地位。

4、德邦物流通過IPO嚴苛的審核機制,順利上市

1月16日,德邦物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上市名稱為“德邦股份”,股票代碼為“603056”。德邦在上交所敲響了上市的鐘聲,歷經三年“長跑”,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成為國內快遞行業中唯一一家通過IPO嚴苛的審核機制並順利過會拿到批文的快遞企業。經過多年的養精蓄銳,德邦終於實現上市宏圖。隨著行業的不斷深化發展,快遞和快運行業不再界線分明,參賽者們紛紛吹起進攻的號角。對物流行業來說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5、郵政EMS將於2019年引入戰略投資者啟動IPO,預計三年內上市

8月20日,在中國郵政與中國鐵塔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中國郵政董事長劉愛力透露,郵政EMS將在明年引入戰略投資者,啟動IPO,確保三年之內成功上市。隨著民營快遞相繼掛牌上市,中國郵政何時上市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熱點,而此前中國郵政混改提速,也被業內視為為上市鋪路。關聯閱讀:EMS再度衝擊IPO,計劃三年成功上市

6、貨車幫、運滿滿合併後的「滿幫集團」完成19億美元融資

2018年4月24日,貨車幫和運滿滿合併後的“滿幫集團”宣佈完成合並後的第一輪融資,融資金額19億美元。 此次融資由國新基金和軟銀願景基金聯合領投,谷歌資本(CapitalG)、Farallon Capital、陽光保險融匯資本、金沙江創投、鐘鼎創投、高瓴資本等現有投資人也參與本輪融資。

7、供銷大集終止收購遠成物流

5月27日晚間,供銷大集發佈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向遠成集團重慶物流有限公司、宿遷京東奧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西安華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購買其合計持有的四川遠成物流發展有限公司70%股權,交易價格暫定為43.4億元。供銷大集在11月28日晚公告稱,2018年11月27日第九屆董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終止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的議案》,同意終止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事項。

五、科技賦能、百花齊放

1、京東獲批首個國家級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企業

2月5日,陝西省全域無人機物流配送經營性活動試點啟動儀式暨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在西安舉辦,京東成為首個以省域為範圍進行無人機物流配送的國家級試點企業。京東將在全國部署數千架通航貨運飛機和中大型物流無人機、上萬個智能機場和終端,以及數十萬架末端配送無人機,實現全國絕大多數縣級行政區域和鄉村的全面覆蓋,讓所有的商品能夠在24小時之內送達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京東不僅電商做的好,也最早在國內運用領先的物流技術做戰略佈局,此次獲授無人機國家級試點企業,對京東而言無疑是如虎添翼。對電商物流而言,無人機配送將是大勢所趨,空中爭奪戰序幕已經拉開,這將為電商物流的發展帶來新動力。

2、物聯網賦能快遞、智慧物流天眼助力快遞領跑

2018年9月,菜鳥宣佈聯合德邦、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六大快遞企業上線視頻雲監控系統——智慧物流天眼,物流站裡的攝像頭被加載算法後升級為IoT設備,可以自動計算貨物堆積和進出情況,並實時反饋到調度系統。

3、大數據賦能物流提升效率

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作為物流業作為進入萬物互聯不可缺少的技術。順豐、菜鳥目前在倉儲、運輸節點、車輛、末端、包裹等環節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已領先一步。阿里、順豐的大數據技術能力毋庸置疑。如果這兩家公司願意通過數據開放、共享,那麼我們會有幸的看到不僅僅物的鏈接,還有更多的是數據的應用場景發揮更大的價值。尤其對金融的賦能具有劃時代意義。信息技術迭代必將推動未來物流金融的創新。

4、蘇寧無人重卡亮相

5月24日,在蘇寧物流上海奉賢園區,一輛掛載著集裝箱的重型卡車行駛在園區的道路上。隨著24日在蘇寧物流上海奉賢園區成功完成測試,“行龍一號”距離正式商用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至此,蘇寧物流的全流程無人化在幹線無人領域實現了突破。

5、京東發佈L4級別無人重卡

5月29日,在京東618 JD CUBE大會上,京東X事業部正式發佈全自主研發的L4級別無人重卡,並認為,這邁出京東地面幹線物流向智慧化進化的決定性一步,成為京東空地一體智慧物流體系的重要拼圖。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在會上宣佈,京東無人卡車預計將於2020年在國內完成商業化試運營部署。

6、百度投資獅橋,入局幹線物流智能駕駛

7月4日,百度在2018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宣佈戰略投資獅橋,獅橋成為Apollo計劃合作伙伴、雙方合作在高速公路物流運輸場景落地自動駕駛。

7、駒馬等五家企業研製卡車“新物種”

8月1日駒馬集團、京東物流、威馬汽車、普洛斯&隱山資本聯合宣佈組建一家智慧卡車公司,研製卡車“新物種”,預計2020年開始量產並投放市場。國內蘇寧、京東相繼發佈無人重卡,國外Otto、戴姆勒、Waymo、沃爾沃等相繼也在開發佈局,無人駕駛無疑是一個大市場,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落地後相信會給物流行業帶來變革,但目前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技術、政策等),無人卡車都仍處於試水階段。

在2018年的尾聲,盤點了今年物流行業大事件,讓我們一起回望過去,同時展望物流行業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