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时代的英雄

近日,中青报冰点特稿《教育的平行线》,微信标题《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24个小时内,冰点周刊微信公号的阅读量超过了270万,粉丝涨了4万多。和九零后师妹探讨,为什么这篇稿件能传播如此迅速、如此广泛、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移动互联时代,让我们这个世界互联、互通,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这些年,北京法制晚报、新京报、京华时报、东方早报,这些纸媒都转行做新媒体,纸媒的冬天来了吗?传媒还是一个好的职业吗?

冰点特稿却是重现了这个行业的职业价值和职业理想。关注网络直播教育的,冰点特稿不是第一个关注的媒体,但以往的报道更多的是新闻通稿式的泛泛的宣传,但这篇特稿从更多的细节出发,带给我们整个社会的反思。在我看来,那是因为这是一个有社会使命感的周刊,由一群有新闻理想的媒体人在负重前行。这也是媒体的可贵之处,也是快捷消费的新媒体所无法企及的。

美国《时代》周刊2018年度人物分别给予了沙特记者贾马尔卡舒吉,菲律宾记者玛利亚瑞萨,缅甸记者瓦龙以及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首付新闻报》。正如《卫报》总编所说:“他们为守护真相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代表着世界各地无数人的广泛斗争,他们宁愿牺牲一切也要讲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

撰写《教育的平行线》这篇稿件的记者说:“8000字的稿子只是抛砖,自不能囊括所有,且有很多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但我们都知道,有待补充和完善的地方,远不止稿子,所以,希望大家长存这份质疑之心,热点之下,关注常线改变。”

这篇文章在成为社会热点关注的时候,我正出差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尽管有心里预期,但当我下到村里时,还是被当地坑坑洼洼的土路,低矮的房子,被紫外线晒的黑乎乎的村民给震惊到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村子里一路可见三三两两背着书包回家的读书娃,学校都是村子里看起来不错的建筑。

在凉山州西昌机场等候飞机时,我看了一个宣传折页,标题是助力实现中国教育公平之梦。宣传册中介绍的“双师教学”项目是由友成基金会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运用远程慕课方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城市优质课程资源直接引进乡村学校的一个创新教育扶贫项目。该项目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到初三的数学课程通过网络每日输送到乡村课堂。宣传侧中还有“青椒计划”,一个致力于探索互联网学习时代大规模社群学习的乡村教师培训成长新路径;还有“放飞梦想——波音航空科普教育项目”。

回京的飞机上,我边上坐的是一位国内教育集团的工作人员,这次到凉山去考察了几所学校,他们教育集团研制课件,由联想集团免费提供硬件设施,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给凉山的孩子们带去现代教育前沿的内容。于是,和这位工作人员聊到热点文章,随后边上另一位乘客加入了我们的探讨,他是凉山州一个县中学的老师,他告诉我们,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和成都七中展开合作,对学生们进行网络教育,他认为效果很好,成都七中的老师讲课水平要比他们中学的老师高很多。他还告诉我们,现在凉山州推行一村一幼儿园计划,以此来保证孩子们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

这篇文章引发社会热议背后,对网络直播课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教育不公现状有诸多褒贬不一的观点,有认为并未给高考生带来高分,并没有实现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路径。但这一做法,至少给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带去了外面的世界,学习的方法以及人生的N中可能,哪怕只是一束光,也将照亮很多孩子的人生。

正如好友转发的曹林老师的评论所言:我们这些坐在电脑前靠键盘写字的人,还是应该对那些努力想做一些事改变现实的行动派多一些同情的理解,多一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敬意,多一些呵护、善意和包容。

想起之前,小女跟我说,长大了,她要去当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老师。当时,我很意外,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小女给我的回答是,一个人吃苹果就只有一个人尝到苹果的味道,我要把苹果分给大家吃,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尝到苹果的味道啦。听完小女的话,我沉默了许久。

这个时代,让共享、互助的精神有了更好地、更生动地实践,希望小女能一直保有这颗爱的心,去更多地为她将来的时代担当。

2018年已余额不足半月,这一年因移动互联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改变不仅仅是双十一疯狂的买买买,还可以有许多许多。引用《双城记》中经典的前半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致敬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