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教育最缺什么课

我们理性讨论,首先,国内的课程不少反多

从大一开始的各种军事理论、马哲、毛概等课程,有用,但学生吸收多少取决于授课老师。多数情况认真听的学生少,这部分不展开讲。而我们今天在谈的,不是纯艺、视觉传达、建筑等某个具体专业的课程安排,而是艺术教育。

之前康石石在文章《中国有“设计”二十年了》中其实也有提到,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时间并不长,课程其实来源于日本及英法,在课程基础结构分布上,确有其道理所在的,各个课程都可以给学生很好的打基础。

中国艺术教育最缺什么课


所以对于艺术教育,与其说缺什么课程,不如说是整个体系需要改。

当下时代的发展,无论是日本还是英美法,教育其实已经在国内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已更新了几次,出现了2.0、3.0....形成如今以项目制为主,在项目中训练基础的方法,这种方法或许不是最优选择,但相较于先补基础,组装时却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的方式高效很多。

所以现在央美、广美等国内的几所顶级学校也在推动课程的改革,在教学大纲中安排一些有趣的内容,锻炼学生实验的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到所要学的内容:

  • 比如说有些老师让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很多材料,让其他同学去猜这些材料或者让学生来了可以出现什么视觉语言,不再是让学生拿到主题就要有结果。
  • 再比如说最近康石石与朋友聊天是听到说,某院校的老师在教学生一个交互装置互动方式时,老师将折纸和交互做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快乐的体验。

身处艺术教育行业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些国内艺术领头学校的变革和努力,这是让人感到欣慰且有希望的。但面对现实,也必须有要承认的事实,以下三个问题依旧尖锐:

1. 入学门槛在那儿,竞争率高

变化多是发生在国内一些艺术类院校,综合类学校的速度更慢,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北上广可接触的艺术资源更多,其他城市相对较少,因此也造成了很多同学在艺考时集中于央美、国美等中心院校。

而根据每年知名美院的招生人数来看,最终录取人数基本在900左右,而每年申请学生约为4万-10多万不等,录取率约为2%,而这个数字随着每年艺术生的增加,正在降低。为能入学国内名校,每位同学基本都要经历半年以上封闭式魔鬼训练,复读2-4年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2018)中央美院报考人数为4W+,专业成绩合格人数3330人,而最终入取人数仅有811人

中国艺术教育最缺什么课


(2018)国美专业校考报考总人数7.8W,而学院计划招收本科人数1621名

中国艺术教育最缺什么课


2. 缺乏规划性课程

相较于专业课,下面这两个课程是康石石在留学时,更希望国内体制中也有的两门课程:

  • 时间规划课

国内学习的同学,应该都被提醒过要有时间规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好像时间规划是一个该自己去摸索的个人特色。

但其实时间规划是用方法论的,在不少学校,时间规划会有专门的workshop,老师也有专门的教案告诉你如何去提高效率,如何去多任务处理,而且还要以你个人的特性和性格去安排时间。很简单的例子,现在整个社会是按照早鸟型安排的运作,但是很多人属于猫头鹰型的,这种时候老师会告诉你该怎么去根据你的规律,去高效安排学习时间。

  • 就业指导课

这门课程国内也有,不少院校做的也非常不错,但还是少数。

康石石好几个同事对于自己第一次参加国外就业指导课的反应,反应都挺统一:神奇。

众所周知,国外的专业课程很free,但在就业指导上,却出奇的严格起来。学校会在课程上告诉你该怎么写statement、CV、Portfolio,怎么面试是最基本的,针对每个从业方向老师会有一个独立教案教你如何发展,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独立艺术家,你该怎么去balance生活和创作,怎么申请一些驻地项目等等,讲的非常详细。

中国艺术教育最缺什么课


3. 大学,更像是“平均主义”

康石石和教研团队在教学中便发现,很多学生在一个项目之后可以明显看到创作变得和之前不一样,第二个项目创作时速度也可以有很大的提高。这便是知道了创作逻辑框架后,可以进行知识的自我吸收结果。

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将所学串联起来,不知道怎样将脑海中的知识排兵布阵去使用。造成同学们这样很多“迷惑”状态的,还是授课内容的问题,尽管是在变革,但是整个系统下多数院校还是顺应这样的教育:大家被填鸭式的拥有了一套商业规则,而不是创作思路。

很多老师的引导很直接,你这一步该做什么,你的项目该做成什么样子,按照一个商业企划的方式定好了。比如说你给品牌做VI的时候,要根据品牌文化编造出一套视觉形象,每一个视觉形象都要和品牌有联系。但实际上,多数情况下这套思路是没有逻辑的,但你口才要好,让甲方爸爸觉得你这个logo特别有意义,把企业宣传的特别高大上。

而且在当下教育需要大力推广普及的时空背景下,平均主义式教学其实更为妥帖。老师会在高低之间取一个平均值,令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即大多数人拥有更高收益,但却无法兼顾少量尖子生的创意与想法。这也就造就了大家在大学中学习的都是基础,做出来的作品大同小异,而且每年挂科率很低,多数同学只要认真即可毕业。

中国艺术教育最缺什么课


而国外属于“精英主义”的淘汰制,老师的口头禅是你还是个学生,不用害怕失败,去做不敢尝试的创作,走出自己的安全区。在国外顶级院校的作品评分中,会有一条说:你是否有反思的能力。这里的反思不只是critical,还有revolution。所以国外学习的同学,有和明显的批判性思维,下面这几个问题是每个项目中必须要问自己的:

  • 我是哪里做的不够好?
  • 是不是有逻辑上的问题?
  • 如果逻辑上没有问题,那我是不是还没有逃离开自己的安全区?
  • 我还可以去掌握哪些领域来打破自己现在的框架模式?

不同思考方式顺应到研究生阶段,国内外的差距便更加明显:国内同学的研究能力明显弱很多。原因其实也简单,本科时填鸭式学习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而就读研究生,多数同学为了获得学位,于是国内很多人的论文是各种摘抄的事实也是公开的秘密,这和做实验一步一步把论文做到perfect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结果自然会有很大区别。

以上内容,没有抹黑国内教育之意,是基于大环境的一个现实对比,精简概括,大抵可以总结如下:

1. 国内注重传授知识,国外注重自学知识

2. 国内注重传授方法,国外注重传授思维

3. 国内注重考核结果,国外注重全面审查

没有对错,两套系统而已,但有差距。

谁都想未来有所作为,无论大小,而且国内教育在变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同学们在国内一样可以实现设计师的梦想,花较少的钱,用5年+的时间来进行读研+行业摸爬滚打。但如果你有资本,有体能,有机会,不妨搭乘留学这班飞机,给自己创造另一个可能。

与我们联系,可微信关注康石石公众号:kang-shishi,后台留言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