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患者”尼采

“孤獨患者”尼采

尼采是德國哲學家,出身於宗教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新教牧師,他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新教徒,尼采是他們的長子。 尼采學話很慢,他老是用嚴肅的目光注視著一切,老牧師非常喜歡他,經常帶著他一起散步。尼采5歲時,父親不幸去世但是尼采並沒有忘記父親,父親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記憶當中,他希望以父親為榜樣成為一名牧師。由於父親過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們(他的母親、妹妹、祖母和兩個姑姑)團團圍住,她們把他嬌慣得脆弱而敏感。在尼采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生活哲理

1.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2.那些沒能殺死我的,使我變得更堅強!

3.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天賦的才能而悲觀:要是覺得自己沒有才能,就去學習一種。

4.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5.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我的時代還沒到來,有的人死後方生。

6.切激動的、吵鬧的、不連貫的神經質行為都與偉大的激情毫無共同之處;偉大的激情在人心深處靜靜地燃燒,吸光了人身上的全部光和熱,使他外表看上去平靜而冷漠……

7.你今天是一個孤獨的怪人,你離群索居,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民族!

8.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9.一個智慧的人如果能掌控自身,那麼TA什麼也不會失去。

“孤獨患者”尼采

人生哲理

1.不能聽命於自己者,就要受命於他人。

2.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訴說,以求同情,因為一個有獨特性的人,連他的痛苦都是獨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瞭解,別人的同情只會解除你的痛苦的個人性,使之降低為平庸的煩惱,同時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貶值。

3.高貴的靈魂,是自己尊敬自己。

4.強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種已實現的快樂,對人生具有更大的激奮作用。

5.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

6.愚昧無知是一切痛苦之源。

7.只有不斷引起疼痛的東西,才不會忘記。疼痛是本能,是維持記憶力最強有力的手段。

8.成熟不過是個性被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圓滑了。

9.謙遜基於力量,傲慢基於無能。

“孤獨患者”尼采

11.敏銳而明快的作家的不幸是,人們以為他膚淺,因此不在他們身上下苦功;晦澀的作家的幸運是,讀者費力地讀他們,並把自己勤奮的快樂也歸功於他們。

12.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13.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14.人和樹一樣,他愈求升到高處和光明,他的根愈往下扎,向黑暗,向深處,向罪惡。

15.在極端痛苦中,一個靈魂為了承受這份痛苦,將會發出嶄新的生命光輝。就是這股潛力在新生命裡的發揮,使人們遠離在極端痛苦時燃起的自殺念頭,讓他得以繼續活下去。他的心境將別於健康的人,他鄙視世人所認同的價值觀,從而發揮昔日所未曾有過的最高貴的愛與情操,這種心境是曾體驗過地獄烈火般痛苦的人所獨有的。

16.一顆平庸的靈魂,並無值得別人理解的內涵,因而也不會感受到真正的孤獨。相反,一個人對於人生和世界有真正獨特的感受,真正獨創的思想,必定渴望理解,可是也必定不容易被理解,於是感到深深的孤獨。最孤獨的心靈,往往蘊藏著最熱烈的愛。熱愛人生,忘我地探索人生真諦,在真理的險峰上越攀越高,同伴越來越少。孤獨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劇性的。無聊是一顆空虛的心靈尋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劇性的。寂寞是尋求普通的人間溫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們往往將它們混淆,甚至以無聊冒充孤獨。 “我孤獨了。”啊,你配嗎?

“孤獨患者”尼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