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警、特勤、辅警、协警各有不同,你更向往哪个呢?

特警、特勤、辅警、协警、人民警察都是居民生活中经常能遇见的警种,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财产安全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求职者准备参加相应的招聘考试,这4个警种有哪些含义和区别呢?哪一个发展前景更好?

特警、特勤、辅警、协警各有不同,你更向往哪个呢?

特警是指以反恐、对抗火力强大的犯罪分子、解救人质等行动为主要任务,以室内近距离战斗战术为核心的非军事部门的武装力量。在我国,特警一般指公安特警和武警特警。公安特警隶属于公安部,主要包括公安突击队、防暴警察、特巡警等;武警特警隶属于现役部队,如猎鹰突击队、雪豹突击队。

特殊勤务,简称为特勤。公安特勤隶属于公安部门,常见于各公安分局、派出所中特勤大队,主要职责为城市反恐、维稳,有些地方招聘的辅警也会进入特勤队伍。特勤战士隶属于现役军队,指普通军队中的特殊任务执行人员。安保特勤隶属于各安保公司,即人们常说的保安。

特警、特勤、辅警、协警各有不同,你更向往哪个呢?

警务辅助人员,简称辅警。辅警是公安机关采用合同制形式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在人民警察的指挥、监督下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人员。辅警介于保安和人民警察之间,被赋予基本的执法权,协助民警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开展行政管理。

特警、特勤、辅警、协警各有不同,你更向往哪个呢?

协警的定位是“辅助”警力,属于专业的群防群治队伍,不具有行政执法权。虽然协警队伍属于财政补助性事业单位,但它不是一级授权联防队,协警必须在人民警察的带领下开展各项工作。协警和辅警十分相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在招聘环节上,辅警的招聘流程比较正规,一般会经过报名、笔试、面试、体测、体检、政审、 公示岗前培训等环节;协警招聘流程比较简单,一般只有报名、笔试、体测体检,或者直接体侧,不参加笔试。

工作内容上,辅警一般是公安部门警务辅助人员,或者法院、检察院的记录员、书记员;协警一般交警中队协警人员,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但并不绝对。

在这4个人民常见的警种中,公安特警、武警特警、公安特勤、特勤战士、人民警察都是有相应编制的,考试流程繁琐、难度大、要求高,但相应的福利待遇也会更完善。协警和辅警实际性质都差不多,他们都是警务辅助力量,都需要在人民警察的带领下开展各项工作,没有编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警察。

辅警招聘数量最多,辽宁、天津、新疆、西藏等地的辅警招聘已经配备了事业编制。各地辅警编制改革后,辅警招聘将成为广大求职者成就警察梦想的主要渠道之一。但要想在短时间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警察,就只有参加公务员招警考试了。

做好这些,定义判断高分并不难

定义判断是在任何涉及到行测考试时都会出现的考试题目,当然也包括事业单位的考试。针对这一部分题目,很多同学感觉无从下手,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定义判断阅读量并不小;另一方面是因为定义判断涉及到的专业学科知识比较多。这两点放在一起就让很多同学做这部分题目的时候抓耳挠腮,甚是苦恼。

很多同学正是因为对这部分题目的不确定感,反而望而却步,在平时练习的时候直接放弃了这一部分。很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定义判断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难,相反,做题时只要抓住定义判断题型的主要特点,根据题目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勾画,同时注意选项间的比对,就可以保证较高的正确率。

到这里,很多同学又对定义判断重新燃起了希望,摩拳擦掌准备拿下定义判断。那么,具体如何去做,在这里提供方法和技巧供同学们借鉴。

首先,要对定义题目的题干要点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如何达到“准确”这一标准呢?就需要大家对定义判断中的一些常见的关键要点有所了解。需要各位掌握的比较重要的关键要点主要有七个,分别是:

1.主体:行为或事件的发动者;

2.客体:行为或事件的承受者,被指向者;

3.目的:行为者主观上具有什么样的动机、意图、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目的;

4.方式:表达方式、方法或手段;

5.条件:一些前提条件或对主体、客体行为的限定;

6.原因

7.结果

在读题干的时候,要关注上面提到的七个关键要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区分选项,提高正确率。

其次,根据要点排除不符合的错误选项,具体应该如下操作:

顺读选项,找出与题干不相符的地方。当然我们在读定义的过程中,一般可以将要点都划出来,对应每个选项逐一比较,在排除错误选项的过程中,也需要再往题干中找相应的内容。

第三,比较选择最优。做定义判断题目的时候,往往会排除掉两个明显错误选项,余下两个选项比较难以辨别。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与题干中的定义要点进行核对,符合定义要点最多的选项当选。有时候正确的选项不一定将题干中的所有定义要点都提及,而错误的选项一般会有一个定义要点或者多个定义要点不符合。在进行了慎重的比较之后,就可以进一步锁定正确答案了。

最后,在平时练习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比如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做题的时候遇到比较陌生的概念可以自己主动去了解一下,这样对后续的做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俗话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相信定义判断的这个难关一定会克服。

计划组织类问题一直都是结构化面试题中最让考生头疼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考察的种类较多准备起来非常的费劲,更是因为很多考生根本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对相关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和流程不了解。那么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还能够把计划组织类的问题答好呢?把握住活动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目的分析”的重要性来进行简要分析。

任何一个活动都会有目的,不同的活动也会有不同的目的,而目的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活动的具体开展形式,所以对组织活动来讲,目的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活动目的有影响的会有很多因素,总结起来影响较大有以下的三点:

1.身份定位

不同的身份定位会影响到目的,也会影响到活动的具体开展。不同的身份说明能够掌握的资源不同,能够调动的资源也不同,所以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不同的。例如:今年以来,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出现在各大城市街头,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领导安排你就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展开一次调研,假如你是市交通运输委的工作人员,请问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的目的就一定是为了了解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情况,以便在接下来制定政策规范管理的过程中提供参考的。在具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务必需要各区县、街道工作人员配合调查工作。假如这道题目的身份变化了,变成了共享单车公司的工作人员,那么这个活动的目的就变成了了解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情况,规避自己公司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2.社会实际

很多的活动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会有不同的目的,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一定要结合社会实际来思考。例如:为了更好地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某高校就业处准备针对毕业生开办就业技能与创业培训班。假如本次工作由你负责,你会如何开展?这道题的目的就一定得结合目前就业难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所以此次培训的目的一定不是让学生实现就业,一次学校的培训一定是做不到的,此次培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升就业技能(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沟通技巧等)及明确创业方向、了解创业政策等,这才符合这个活动的社会背景。

3.出题背景

不同的出题背景也决定了不同的活动目的,了解考官的出题背景对活动开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三位男青年在一天晚上砸车窗盗窃了三千元钱,在同一天晚上又救助了落水女子的生命。他们救人的做法涉及到见义勇为,如果是见义勇为的话就会受到表彰。某区见义勇为基金会打算调查一下三位男青年救人的详细情况,如果领导安排你负责,你会怎么做?很多考生都会讲做这个调查工作是为了了解三位男青年救人的真实情况。但是如果能够结合到出题背景的话就能够看出来,这次调查工作的重点是为了核查此种行为是否属于见义勇为的范畴,所以这项工作一定是在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要通过向专家询问或者通过查阅文献来确定是否属于见义勇为。

以上就是计划组织类题目中影响目的分析的三个要素,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够注意审题,理解清楚题干的意图和含义,这样能够将计划组织类问题的目的搞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地答好此类问题。

更多公考文章,关注公众号:sfhoffcn,每天了解公考详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