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在战犯管理所上交的国宝,其中贴身一件宝物令人震惊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诏书,溥仪退位,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清王朝宣告灭亡。退位后的溥仪享有优待政策,而且并没有搬出紫禁城,他继续在紫禁城的小朝廷里做着皇帝,依旧使用“宣统”的年号。

溥仪在战犯管理所上交的国宝,其中贴身一件宝物令人震惊

溥仪

清朝灭亡以后,皇家威严尽失,紫禁城里管理混乱,尤其是太监群体,偷盗成风,民国初期的琉璃厂经常可以看到宫里流出去的文物,一时聚集了很多国内外的收藏家和文物贩子。溥仪看到宫中秩序混乱,又听闻文物被太监盗窃,下令彻查,结果查倒没有查出来,反倒引发了一场离奇的火灾。

1923年6月26日晚9点多钟,紫禁城中建福宫突然起火。由于宫中存水少,又多为木质建筑,火势很快由静怡轩一直烧到延春阁,以至周围的宫殿一起化成火海,数百年的参天松柏付之一炬,大火直至次日中午才被扑灭。后经溥仪查明此为太监偷盗宝物后放火灭迹所为,紧接着宣布,除各太妃各留20名太监外,将其余所有太监全部驱逐赶出了紫禁城。

溥仪在战犯管理所上交的国宝,其中贴身一件宝物令人震惊

建福宫遗址

建福宫大火损失巨大,仅仅从灰烬中就溶出了一万七千两黄金。建福宫存放着乾隆年间各国各省进贡的珍宝,盛装宝物的箱子一直处于密封状态,从嘉庆到失火的几百年中从未被打开过,这次在大火中被烧的无影无踪。

这件事情以后,溥仪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会被迫离开这座皇宫,到时候自己的生活将会得不到保障,他越想越害怕,一个计划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要将属于自己的宝贝统统运送出宫。

由于宫门有政府的卫兵,明目张胆的运送会被政府发觉,于是,他趁弟弟溥杰进宫读书的机会,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吩咐溥杰将文物转移出宫。根据记载,溥杰带出皇宫的宝物至少有几千件,运出的字画和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

溥仪被冯玉祥驱赶出宫后,移居天津张园。为了支撑奢侈的生活,他贩卖了无数的国宝文物。

1932年,溥仪被日本扶植为“满洲国”傀儡皇帝,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在潜逃长春时,他随身携带少量的珠宝玉器,而大批的法书名画以及宋元善本等陆续被运到长春,存放于伪满洲国皇宫的小白楼。

溥仪在战犯管理所上交的国宝,其中贴身一件宝物令人震惊

伪满皇宫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溥仪从长春逃到通化大栗子沟,出逃前选了一部分轻便的法书名画和珠宝玉翠带走。随着溥仪出逃,小白楼里的国宝开始被守卫哄抢,大量流散:李公麟《三马图》至少裂为三截,一些不明白字画价值的士兵甚至还用古籍字画烧火。

溥仪离开大栗子沟时,将随身带的一些书画、珍宝和杂物分给随行人员,剩余东西被他的属眷和随行人员偷盗一空。

东北民主联军长春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张克威同志通过当地干部,搜集到伪满皇宫流出的乾隆“石渠宝笈”所著录过的珍贵书画十余卷,其中就有一幅珍贵的画叫做《清明上河图》。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从苏联被引渡回国时认定自己一定会被处死,为防万一,他内定由侄儿毓喦继承他的“皇位”,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时候,将自己藏在皮箱夹层内的贴身宝物交给毓喦掌管。

毓喦很感动,于是写了张纸条交给管理所工作人员,揭发了溥仪藏宝之事。

溥仪慌了,他坐立不安,一夜未眠。最终决定上交宝物,以求逃避责罚。他找到所长,将藏在皮箱夹层里的宝物悉数交出。其中最贵重之物,当属用田黄石雕刻的乾隆皇帝的印玺,即“乾隆田黄三链章”,它由一整块的上等田黄石雕刻,十分罕见,溥仪将它藏在棉衣里,一直带在身边。上交国家以后,乾隆田黄三链章最终回到了它的故乡——故宫博物院,成为了镇馆的顶级国宝。

溥仪在战犯管理所上交的国宝,其中贴身一件宝物令人震惊

乾隆田黄三链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