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滄桑鉅變;我們無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摘取他們種下的果實

40年滄桑鉅變;我們無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摘取他們種下的果實

2019年元月一日,中美迎來建交40週年。

地球上,大國之間的關係向來重要,無論是敵是友或非敵非友。

中美關係是重中之重。它牽動著世界上最大政治力量的博弈,牽動著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國家與民族的利益。

40年來,中美關係歷經風雨,一路走來。

40年前,中美人員往來每年僅幾千人次,2017年雙方人員往來已超過530萬人次。

40年前,中美貿易額不足25億美元,2017年雙邊貿易額已超過5800億美元。

40年前,中美相互投資幾乎為零,2017年兩國間各類投資總額累計超過2300億美元。

更為重要的是,改革開放40年和中美建交40年同步。正是與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建交,中國深深融入了世界經濟體系。

在一串串枯燥的數字背後,是13億中國人解決了“捱餓”,是告別了糧票、油票、布票,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理想變成了現實。於是,我們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40年滄桑鉅變,我們無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摘取了他們種下的果實。

40年滄桑鉅變;我們無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摘取他們種下的果實

建國之初,中國不但要解決“捱餓”的問題,更要解決“捱打”的問題。在1979年中美建交之前,中美蘇三國實際上正在上演一場現代版的“三國”大戲。而中國顯然處於最弱的一方,與美帝國主義的關係悄然解凍。

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外交出現了靜悄悄的調整,以適應美蘇爭霸,夾縫中求變。1969年的珍寶島戰役之後,中蘇可能發生戰爭的跡象越來越明顯。部署在中國邊境的蘇聯軍隊增加到43個師,100多萬人。為遏制蘇聯,中國開始接觸千夫所指的美國。

這時,美國在歐洲的軍隊不足以對付蘇聯的地面部隊,而輿論又反對使用核武器。同時,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潭。尼克松的前任向半個地球以外的越南派出了50萬美軍。尼克松決定結束這場戰爭,與中國和解是繞不過的坎。而珍寶島之戰,讓尼克松看到了機會。於是就有了基辛格1971年的秘密訪華和中美乒乓外交,以及後來的尼克松訪華和《上海公報》。

中國這時最大的外交成,就是開國領袖“三個世界”理論的提出。中國的外交定位就是反對第一世界的霸權,爭取第二世界的合作,支持第三世界的事業。利用美國人對蘇聯的恐懼,開啟中美對話及緩和的大門,從而使中國在安全壓力大大緩解的同時,全球戰略定位變得有利和靈活,為後來的改革開放提供了某些條件。

40年滄桑鉅變;我們無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摘取他們種下的果實

1979年的中美正式建交,正是中國結束國內“階級鬥爭為綱”的噩夢,向“四個現代化”奔跑的時候。我們不僅需要安定的國際環境,還需要西方的資金和先進技術的支持。改革開放總設師為了實現中美建交,既展示了靈活性,更展示了原則性,解決了兩國建交最重要的障礙臺灣問題。

看看特朗普周邊的人,回想一下美國副總統和博爾頓對中國的講話,你就會知道 中國現在面臨多麼嚴酷的威脅。他背後的比如彭斯,博爾頓,邦農等等勢力,就是白人種族主義的代表。

尼克松談到中國時曾說,“不是因為我們喜歡他們,而是因為他們就擺在那裡!”50年後,這句話同樣適用。那時的中國,不得不搞乒乓外交。40年前,美國想封鎖中國就封鎖,現在誰也封鎖不了中國。

40年前,我們能承受一個破裂的中美關係嗎?答案是,能!40年後,我們能承受一個破裂的中美關係嗎?答案是,能!中美友好是我們的目標,至於手段是妥協還是鬥爭,美國人說了算!

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說,“在新的形勢下,光重視中美關係是不夠的,一味軟弱讓步也不是辦法,維繫中美建設性關係既需要決心也需要智慧,老胡希望並且相信,這兩點中國都不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