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抗生素叫成消炎藥!

前言:本週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提醒大家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濫用!

打開中國老百姓家庭裡的小藥箱,幾乎每家都有幾盒“阿莫西林”備在那裡。感冒發燒更是習慣性地來一句,吃點“消炎藥”,阿莫西林就吃上了。說起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很多人知道(不知道的見文章後面的備註),但卻很少能有人意識到阿莫西林就是抗生素,也很少有人知道這藥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是嚴格按照醫生處方的用法用量計算出片數後按片賣給患者的,哪允許老百姓整盒整盒備在家裡啊!

別把抗生素叫成消炎藥!

中國老百姓完全是把阿莫西林、頭孢、阿奇黴素等等的抗生素當成包治百病的消炎藥用的,因此濫用了抗生素也不知情,而這其中的禍根,正是全民把抗生素叫成消炎藥鬧的。


抗生素濫用的主要原因在醫生

對於中國濫用抗生素的根源,許多人將其歸結為老百姓醫學知識的缺乏,認為是老百姓濫用造成的,這太冤枉中國老百姓了。

要知道,抗生素是處方藥,絕大多數人手裡的抗生素是從醫院裡開出來的,醫院的醫生濫開抗生素處方才直接導致了病人的濫用。在這一點上,我認同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道疾病方面專家鍾南山的看法,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說過:“在中國醫院,治療一般的發燒感冒,有80%都使用抗生素,而事實證明是不需要的。”

因此,濫用抗生素主要原因在醫生身上,而

醫生濫用抗生素,有三方面深層次的原因:一是醫術不精。二是醫生出於自保心理。三是醫生為追求經濟利益。

先說這第一條醫術不精:有些醫生自己都沒掌握感冒不需要給病人用抗生素的知識,自己都沒搞懂細菌和病毒的區別,就錯誤地將抗生素當消炎藥開給感冒病人。有個諷刺這類醫生的小故事很能說明問題。故事是這樣的,在醫院裡有甲乙兩個醫生,正在給同一個病人看病,這個病人的腳扭了一下,腫得很厲害,但是皮膚一點沒破,也沒有發燒等其他症狀,甲醫生說:給他用些消炎藥。乙醫生說:皮膚沒破,不應該用抗生素。

這個乙醫生就完全沒搞懂甲醫生所說的消炎藥是什麼,錯誤地理解為甲醫生在說抗生素。我想讀者裡也會有人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去醫院看病,醫生一看病情就說有炎症,隨後問家裡有沒有消炎藥,沒有就給你開點,而他所謂的消炎藥就是阿莫西林、頭孢之類的抗生素,正因為他們這樣的行為,老百姓才會把頭孢之類的藥當消炎藥吃!

我朋友的媽媽就是這樣活生生的例子,稍微不舒服,不管什麼毛病,都要吃點阿莫西林,每次我朋友跟她媽說感冒不要亂吃阿莫西林,她媽都說沒事,問她為啥沒事,她說醫生說了,這是消炎藥。她媽不僅自己這樣亂吃,還要求身邊的其他人稍有不舒服就吃。勸說不僅沒用,還會遭致她媽媽的白眼或批評,我朋友也挺無奈的。

再說這第二點——醫生的自保心理:在醫院裡,有些醫生會遇到主動要求抗生素的病人,醫生不給他開抗生素他還跟醫生急呢,醫生為了自保也就開了。有時候,醫生對病人說,你就是普通感冒,回家多休息多喝水就行了,不用開藥,有病人能理解,放心地走了,可有些病人就會認為這醫生水平太差,生病了怎麼能不給開藥呢,這不和XX功差不多了嗎,追著醫生給開點兒藥,醫生解釋不通,也就給開了。

第三點醫生濫用抗生素的原因已經盡人皆知,在中國的“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下,醫生的價值不能通過自身的技術來體現,而醫生也有一家老小要養活啊,有些醫生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往往就傾向於給病人多開抗生素,深究起來部分原因要歸結到醫療制度。

炎症是怎麼一回事兒?

哪些藥屬於消炎藥?

我讀過的所有專業類的醫藥書裡,沒有任何一本書會把抗生素叫成消炎藥,

正確的叫法都是抗菌藥物起的作用是對抗感染,而且是對抗由於細菌或者支原體等抗生素敏感微生物引起的特定感染。

使用抗生素把敏感菌造成的感染控制住後,由這些敏感菌感染引發的炎症自然也就消了。消炎的結果是伴隨著抗生素與敏感菌做鬥爭並且取得勝利而來的。換句話說,如果身體的炎症不是敏感菌引發的,用了抗生素也起不到消炎的作用。

炎症不是特定的某種疾病的名稱,而是很多疾病都會表現出來的一個症狀。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過敏、跌打損傷等都可以引發人體表現出紅、腫、熱、痛等炎症。而抗生素只針對細菌等敏感菌的治療,對病毒、真菌、過敏、跌打損傷等引發的炎症沒有消炎作用

我知道你一定會問:“那消炎藥都有哪些?”臨床上通常把下面的兩類藥叫做消炎藥,一類就是我們常說的激素,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類是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但請注意,對於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而言,可的松類激素是我們人體可以自己分泌的,感冒等引起的嗓子發炎是不需要額外使用消炎藥來消炎的,好好休息,提高免疫力可以達到自愈的效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吃藥一週好,不吃藥七天好”,吃不吃藥都是一樣的病程。

對於免疫系統異常的人而言,有時為了控制炎症症狀會選用消炎藥,但也會區分不同的炎症部位來選用不同的消炎藥,比如過敏性鼻炎,常常選用激素類的鼻噴霧劑,而關節炎,則會選擇消炎止痛類的布洛芬類藥。

合理使用抗生素

是醫生的責任和義務

醫生的一句“有炎症”不是對疾病給出的診斷,只是描述一個症狀。指出具體病因以及受損部位的陳述才是明確的診斷,比如“細菌性肺炎”這樣的陳述,明確了病因是“細菌性的”,給出了受損害部位是在“肺部”,而不是其他的部位。

甚至更細一點,臨床還能檢測出是哪種菌感染,不同的感染菌對應著不同的抗生素選擇,比如鏈球菌感染對應的選擇可能是青黴素類的抗生素,而支原體感染對應的選擇可能就是紅黴素類的抗生素等等;另外,不同的感染部位也對應著不同的抗生素選擇,感染髮生在肺部、或者腦內,抗生素對應的選擇也會不同,需要考慮具體抗生素在不同組織器官中的富集濃度,比如有的抗生素能穿透血腦屏障在腦內感染部位富集,而有的抗生素則完全被血腦屏障阻擋在外,對腦內感染無能為力。

簡單總結一句:抗生素是治療敏感菌感染的、不同的抗生素治療不同的敏感菌感染、不同的感染部位需要選用不同的抗生素,而且還要針對不同病人的身體狀況做相應調整。

看到這裡明白了吧,網絡上網友們常常問的“如何區分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該吃哪種抗生素?”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是沒辦法回答的,也不是寫篇科普文章就能教會老百姓的,幹這活兒得需要接受過多年醫學教育、並且有臨床實踐的專業醫生,咱普通老百姓幹不了這活兒。

既然醫生肩負著這麼重要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使命,那就有責任和義務做到不需要開抗生素時不開,必須開時和病人解釋清楚抗生素的治病機理,而不是簡單地用一句“這是消炎藥”來誤導老百姓。從源頭上糾正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應該從為抗生素正名開始。

在此呼籲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和患者解釋抗生素這類藥時,請別再把它們叫成消炎藥!


別把抗生素叫成消炎藥!


備註 濫用抗生素會怎樣?

最嚴重的後果是產生超級細菌(看仔細了,產生的是“超級細菌”,不是“超級病毒”)。什麼是“超級細菌”?形象點說就是一些細菌獲得了一種或幾種針對不同抗生素的盾牌,變得刀槍不入,很多抗生素拿它沒辦法,它所對應的醫學詞彙是“多重耐藥細菌”

這類細菌在臨床上已經有了,只是目前普通人還沒有切身經歷而已。比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就是一種這類的超級細菌,它的出現是伴隨著青黴素的廣泛使用而來的。

我們都知道青黴素在1940年代初首次投入臨床使用,被稱為人類醫藥史上最偉大的發現,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但20年後,在1961年,英國就出現了這種不怕青黴素的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目前它已經成為各國醫院內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住院的病人、尤其是重症監護室的病人深受其害。

或許你會說,我身體很好,不去住院,可世事無常,誰又能保證自己不發生意外呢?就說幾天前吧,我們醫院接診了一個以往身體特棒的病人,旅遊愛好者,凌晨四點爬上長城的烽火臺去看日出,一不留神腳下一空,滾下來摔成了重傷,做大手術就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如果住院期間感染上超級細菌,豈不更慘!

如果我們國家抗生素濫用的現狀不能徹底改觀,可能未來超級耐藥細菌就不止在醫院氾濫了,一旦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大規模出現超級細菌,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超級細菌的犧牲品,而且超級細菌不會識別國界,隨著人員的往來,世界上每個角落上的人都可能會受到牽連,那將非常可怕,人類將面臨一場不亞於大地震、海嘯諸如此類的災難。而大地震、海嘯這類的災難是天災,超級細菌如果氾濫則是人禍。

因此,遏制抗生素濫用,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