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出好戲揭露的人性 網友:太現實

柏拉圖曾說:“人類的本性將永遠傾向於貪婪與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樂而無任何理性。”孟子曾言:“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則提出性惡論。人們對於人性的思考似乎由來已久,當束縛人性的枷鎖被解去,當固有的秩序被打破,一切的階級差異似乎化為烏有,文明與道德淪為不值一提的笑話,理智與情感被無情地踩在腳下。若人類迴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人性的出口又將通往何處?

電影一出好戲揭露的人性 網友:太現實

在競爭焦灼的電影行業中,由“影帝”黃渤執導的《一出好戲》在上映之初就受到了大量關注。在“演而優則導”成為風潮的今天,黃渤並沒有同大多數新人導演一般急功近利,而是用八年籌備、半年拍攝、一年後期來呈現這樣一份作品,僅僅是這份誠意就足以贏得觀眾的尊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可以說這部影片是一部黑色喜劇,荒誕的表現形式下展現的是困境中的人性百態;你也可以把它當作一則寓言故事,隱喻著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

影片的結構基本遵循商業故事片的公式,經歷了由“秩序”到“秩序“解構再到“秩序”重建的三個階段。前十分鐘通過簡短的對白及人物行為交代了人物關係、性格及背景,如馬進偷偷將唯一的熱飲遞給姍姍表現了馬進對她的愛慕;老潘在海浪襲來時一反之前對老闆的殷勤而搶佔座位,展現了其見風使舵、自私自利的形象等。這短短的十分鐘情節豐富了人物背景、豐滿了人物形象,也為之後情節裡的人物行為作下鋪墊。

電影一出好戲揭露的人性 網友:太現實

奴隸社會。

當眾人遭遇海難來到荒島,面對世界毀滅的絕望,人們為了生存跟隨著嚮導小王。小王讓眾人稱他為“王”,禁止沒找到食物的人吃飯,將違抗他的馬進吊起來等行為都與奴隸社會生存狀態相對應。在這一階段中,人們以找尋食物、滿足溫飽為唯一目標,以山洞為居住地、使用樹枝作工具等也成為與該階段呼應的符號。

電影一出好戲揭露的人性 網友:太現實

封建社會。

在張總慷慨激情地講說下,人們開始認識到自己作為“人”不只是滿足於食物帶來的溫飽,更對生活質量有更高的追求。在這種希望的驅動下,一部分人跟隨張總離開了小王的“統治”。隨著他們的居住地由山洞轉變成船艙,這出戏也從奴隸社會轉向了封建社會。張總即是封建君主,抽著雪茄喝著紅酒享受著來自底層的“供養”。在這一階段,張總以撲克牌創立了貨幣制度,還對跟隨他的馬進等人“論功封賞”,這一系列極具諷刺意味的情節設定都映射了封建社會的剝削實質。

電影一出好戲揭露的人性 網友:太現實

資本主義社會。

在馬進的引導下,眾人由原本的“活著就是希望”轉向對“人”本身的思考、對“希望”的思考,在一場關於“什麼是活著什麼是希望”的演講下,眾人無疑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也標誌著這一出“人類簡史”的好戲終於演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這一章節,在燈光的照亮下、音樂的響起、人們吶喊著“尋找新大陸”的口號,“工業文明”、“人文主義”等曾經的歷史畫面再一次在這個小島上上演。

電影一出好戲揭露的人性 網友:太現實

人性就如同一顆稜角分明的水晶,你永遠不知道它會折射出怎樣的光輝。不同於其它荒島題材作品如《蠅王》等,影片對於探究人性的醜陋與黑暗僅僅點到為止,導演更傾向於給予迷途中的人性一個出口——愛。馬進面對史教授“繁衍”的論述不假思索地否決,稱他忽視了一個前提“愛情”。你或許會覺得這樣的電影太不真實,人性面臨絕境時“愛”彷彿變得可笑了起來。這是這部電影的遺憾,但也是這部電影魅力,影片處處帶有魔幻色彩,從天而降的魚、能在水上行駛的大巴等。而最深入人心的則是馬進與姍姍二人林間定情的一段。導演用大光圈鏡頭營造了一種夢幻的朦朧美,並用 影像將馬進的主觀情感具像化,馬進眼裡的珊珊如同林間的精靈生出晶瑩的翅膀,籠罩在光暈中的若影若現。這樣的鏡頭設計淡化了影片的矛盾尖銳感,彷彿黑暗中的燭火點亮了主角的希望,也觸動了觀眾內心深處的柔軟。



感謝觀看

記得評論出你的看法

關注!謝謝

電影一出好戲揭露的人性 網友:太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