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感悟|有個“這樣的“瑜伽小夥伴是種什麼感覺?

昨天讀到豐子愷先生描述他的朋友“老黃”的一段話,瞬間升起“有話要說”的興奮,看看這樣的畫面是否眼熟:

我只有和我的朋友老黃,能互相賞識其姿態,我們常常對對坐談到半夜。老黃是畫畫的人,他常常嫌模特兒的姿態不自然,與我所見相同。他走進我的室內的時候,我倘覺得自己的姿勢可觀,就不起來應酬,依舊保住我的原狀,讓他先鑑賞一下。他一相之後,就會批評我的手如何,腳如何,全體如何。然後我們吸菸煮茶,晤談別的事體。晤談之中,我忽然在他的動作中發現了一個好的pose,“不動!”他立刻石化,同畫室裡的石膏模型一樣。我就欣賞或描寫他的姿態。


我們曾經都有那麼一刻:讀到一本書放不下來,那些你想說又想不清楚的文字,你想表達又表達不出來的情緒在書裡得到展現,這個時候,你覺得你跟作者跨越了萬千時空相聚在一起,無比親切。

我們也曾經遇到過一個很無聊的聚會,突然來了一位朋友或者說到一個話題,然後先是一兩個人參與,接著三四位,再後來大家都開始熱切討論,並且越說越深入,所有人那時候就是一個獨立磁場,每個人都感受到和諧的氛圍,那樣的場景甚至多年後回憶都仍興奮不已。


瑜伽感悟|有個“這樣的“瑜伽小夥伴是種什麼感覺?



我一個練阿湯的朋友說起為何走上練習阿湯之路,說,我有一次在某一個老師的課上練得特別舒服,2小時課程完全沒有疲憊感,能夠感覺出氣場在周邊流動,身體也變得越來越輕盈,很多體位以前做不到的,那次現場我將有了提升,也就是從那次開始,我就關注Astanga yoga並跟隨這位老師持續上課,現在已經有五年。

有一次在兒童瑜伽的課堂上,有位同學告訴我,聽到東旭老師在TKT兒童瑜伽培訓時的冥想、唱誦的聲音就忍不住的感動與喜悅。

也有越來越多的同學告訴我,之所以走上蘇磨學院之路,就是因為被我們蘇磨王志成、聞中、王東旭、LISA、朱彩紅、嵐吉老師課程的吸引,引用昨天有同學告訴我的話,“我就喜歡這種‘不一樣’的瑜伽”,大概我想,在我們的導師身上有很吸引學生的氣場吧,聽了一堂課以後就一發不可收的開始追隨。

為什麼會這樣???

王唯工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臺灣大學物理系學士,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在其很有名的作品《氣的篇章》中提及,人體就像一臺共振儀,我們的奇經八脈都是通過共振的原理來運作,而浙江大學王志成教授所推崇的“木樁瑜伽”也是利用了共振的原理,甚至連OM唱誦也是。

於是,掌櫃在想,之所以我們有遇到某個令人難忘的美好場景,美好人物,美好事情,都應該是某一時刻人體能量場達到頻率相同,於是形成獨立的能量交流空間,也就像之前流行的話題:“同頻共振”。

人生需要至少一個“同頻共振”的朋友,這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你在每個階段遇上的不同的人,但是必須要有,否則是不是太孤單了一點?掌櫃自認最近幾年遇上這樣時刻的朋友大都在瑜伽圈,你們身邊有這樣的夥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