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孩子為什麼普遍發展比較好?答案在這裡,建議家長收藏!

各位家長,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大部分教師的孩子往往成績和發展都比較好,是因為教師特殊的身份和他們的教育方式嗎?那麼這所謂的教育方式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篇優秀教師的教育心得。

教師的孩子為什麼普遍發展比較好?答案在這裡,建議家長收藏!

教育永遠是一個細雨潤萬物的過程,而並非一些簡單的教育手段便可以瞬間改變的。

西方曾經做過一個關於父母職業對孩子的成長的調查,從事醫生,律師,教師,金融等職業的父母的確比別的職業所教育的孩子平均水平上要優秀一些。文化教育高的人,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教育方法。而是他們自身看待事物的高度和深度,必將在無形中影響著這個孩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我在12年的時候跟一班15-20歲的孩子有幸一起相處過幾個月,當時我依靠經驗判斷,可以猜中他們中父母90%的教育文化水平以及70%的職業。

本身教育就是言傳身教,而並非一種理論,唯有以身作則去灌灌溉他們,才會讓他們茁壯成長。家庭教育,觸覺和視覺的衝擊力是最大的,而語言的力量是最卑微的,很多家長未能體會到這點,只是一味地給他們灌上心靈雞湯,孩子根本不能在現實得到體會和理解。

舊人有句話:龍生龍 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為什麼

我們往往可以從一個孩子身上的毛病折射出這個家庭父母所存在的問題。

為什麼你能看到的別人的父母不用怎麼管教但是孩子卻很優秀很懂事,而你的孩子操透了心,你都快禿頂了卻還是一堆“廢材”……

上帝把每個孩子交到你身邊的時候,理論上來說,他們都是一張白紙,一樣的白紙。

小的時候打破了一個碗,你訓斥他打他,長大了一遇到重要的事情,處理危機的能力便越差,首先湧現在他們心理的先會是緊張和不安。凡事愛抱怨,一分幾毛錢也可以在家裡囉嗦半天,這種對待物質和他人的態度,都會深刻影響他對事物的包容心,變得愈發狹隘。

你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你拼命地賺錢給他上補習班,技能課。殊不知,有這樣的精神貧乏的父母,他們早已輸在起跑線了。

教師的孩子為什麼普遍發展比較好?答案在這裡,建議家長收藏!

教育消費不等於教育,可大部分家長不懂這點。對孩子學習成績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這三點。

第一,學習習慣的養成

這很重要。家長的工作性質所帶來的習慣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這樣家庭出身的孩子普遍坐得住,能夠較長時間專注地學習。

第二,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一般家庭裡,單純談論學習的內容家長不感興趣也接不上話。但在教師家庭裡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談話內容。一般家長能關心和插上話的只有孩子的考試成績,也就是說往往只有成績好才能得到足夠的肯定。但是教師家庭的孩子會覺得學習本身就有一種激勵機制,能夠和父母討論學習的內容本身有助於激發他的學習興趣。

就比如在大學裡,能激勵文科生多讀書的絕對不是考試,而是增加扯淡的資本。在交談中獲得大量多巴胺,從而正向刺激自己讀書。同樣,這樣的家庭環境容易讓孩子把學習本身

當做挺開心的事。

教師的孩子為什麼普遍發展比較好?答案在這裡,建議家長收藏!

第三,信息優勢

中小城市的家長不可謂不重視教育,但是往往不懂教育。他們往往把孩子推向各式各樣的教育機構,大量時間東奔西跑做無用功。

但這些老師是真的見過豬跑的,知道考北大清華的孩子們都是什麼學習狀態,所以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制定學習日程和計劃。

而且這些人可能是中小城市裡唯一瞭解北大的各種自助招生以及專項計劃的人群,這也幫了孩子很大的忙。

教師的孩子為什麼普遍發展比較好?答案在這裡,建議家長收藏!

自身的文化素養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帶領他們更好站在那個高度去領悟這個世界。而這一切,比你一萬句苦口婆心和讓他吃一萬顆鈣片來得更有效果,更加直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