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寒潮:幾乎每天關停1家,星美影院慘遭討薪潮

當位於北京繁華地段世貿天街附近的星美國際影城改頭換面之時,外界才真正相信,原來網上流傳的星美員工堵門討薪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風光無限的影視圈在2018年彷彿被按下“暫停鍵”,昔日的燕舞鶯啼被稅改的“冰冰涼”所代替,在黃金檔期電影票房連遭“滑鐵盧”,就連影院也被捲入關門大潮之中。

“星美請發我工資”

2018年12月14日已近歲末,百度貼吧的“星美國際影城吧”裡依然有人發問:“大家工資都發到幾月了?”有人回答七月份,有人答覆五六月份。對於星美員工來說,影城欠他們的薪水能不能要回來是個巨大的問號,在貼吧上彼此通個消息,只是一種慰藉。

其實,從2017年9月開始,星美某些影院的員工就發現情況不妙,那時候已經有“欠薪”的帖子陸續被曝光。2018年1月,星美院線全國300多家影院的店長被拉到一個微信群裡。一位知情人透露,當時大老闆覃輝在群裡指示,一定要處理好員工的社保和工資問題。不久,星美給員工們補發了薪水,這個群就被解散了,但之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欠薪。

2018年4月以後,多處星美影院爆發了“拉橫幅”的討薪行動,不少門店暫停營業。重慶東原店則上演一場“堵門”事件,在店長承諾“一週內發錢”後,一眾人等才散去。9月3日,衡陽崇盛店全體員工罷工討薪。

電影院寒潮:幾乎每天關停1家,星美影院慘遭討薪潮

重慶東原店閉店通告 圖片來源重慶商報

在眾多討薪者中,王碩的經歷尤其令人心痛。王碩2011年入職星美,曾在大慶、佳木斯、哈爾濱等城市擔任星美影城的店長,其中,佳木斯店和哈爾濱杉杉奧特萊斯店是王碩一手建立的。2016年,王碩被查出患上了淋巴癌,醫生分析是長期吸入有害物質造成的。王碩認為這與那兩年泡在新店脫不了關係,“甲醛肯定是超標的。那刺鼻的味我一輩子記得。我們家其他人都沒得過癌症。”

2018年4月,王碩被勸離職,公司只與他簽了一份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沒有出具離職證明,他也沒有領到當月工資。拿不出離職證明,相關部門就不能判定王碩是被裁員,他也就沒辦法獲得相應的賠償金。

沒有經濟來源的王碩自費數萬元進行化療。經過多方打聽,王碩在2018年8月中旬聯繫到了星美實控人覃輝,發短信描述了自己的困難。8月末,星美給王碩補繳了社保,這解決了他大部分化療費用。9月,王碩做了第8次化療,“社保算是救了我一命。但之後呢?我的賠償金加工資也沒說什麼時候發,那不是我應得的嗎?為什麼這麼難!”

加入討薪大軍的不只是星美的門店,北京的星美髮行、營銷等公司的員工,日子同樣不好過。小李在星美做電影營銷,最常聽到的是來自領導的指責:“他們乾的是什麼活?不給他們錢!”她很不解,為什麼公司和老闆可以這樣無視合同和員工的勞動。2018年4月,小李在沒有收到3月工資的情況下,仍在為電影《黃金花》的上映加班。原定電影上映時間是4月20日,恰逢影片在4月15日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最佳女演員獎,這是上映的好噱頭,但在上映前兩天,宣傳發行部門突然接到通知,影片改在4月28日上映,錯過了最佳上映時機,《黃金花》的票房最終只有100多萬元。

老闆以“發行沒做好”為由,拒發工資。小李一直沒有拿到4月、5月、6月的工資,只能在7月選擇了離職。小李說,其實早在6月初,她所在的營銷部門就想過集體離職。

極速擴張症候群

業內人士看來,星美把一手不錯的牌打爛,歸根結底是“人禍”。

2013年星美只有83家影院,在業界蒸蒸日上。隨後的幾年間,星美通過收購、新建等方式飛速擴張影院市場。2017年年底,星美控股在全國已擁有365家影院、2290塊屏幕,但從2017年各院線的營收和利潤情況來看,在全國十大院線裡,星美是唯一一家賠錢的。即使這樣,覃輝仍表示,2018年星美控股旗下影院會從365家增至450家。

電影院寒潮:幾乎每天關停1家,星美影院慘遭討薪潮

極速擴張和過於分散的影院構成所留下的後遺症,給星美的經營管理造成了極大的困難。2018年的中期報告顯示,星美控股的流動負債淨額約為19.82億港元,負債比率高達32%。這個數字意味著星美的經營陷入了險境,任何環節出了問題,資金鍊必然吃緊,快速擴張的弊端就會顯現。果然,隨後的星美公司賬面上一度僅剩7000萬元,卻要支撐365家影院的經營,於是有了外界所稱的星美“暴閉”。

星美的潰敗並非只存在於邊緣地域的小影院,中心城市的院線同樣受到了衝擊。北京回龍觀星美影城、望京星美影城,濟南星美美蓮影城,青島星美東方城店因拖欠物業費或租金被迫停業,而家住北京世貿天階附近的觀眾某一天突然發現,星美影院已經易主。

2018年5月9日,就在《復仇者聯盟3》即將上映前,不少北京及上海的影迷反映無法在就近的星美旗下影院購買預售票。11日凌晨,影迷們再次反映星美零點場不能正常放映。隨後,據知名電影博主“TNABO北美票房榜吧”爆料,星美影院無法第一時間放映《復仇者聯盟3》是因為拖欠進口片票房分賬款,導致其電影密鑰被停。按照慣例,院線在影片公映前可以獲得加密的數字拷貝文件,該文件的版權受到密鑰保護,只有在公映時獲得密鑰,才可實現正常放映。

2018年春節期間,儘管電影市場一片紅火,星美控股卻被投行麥格理將其目標價由3.5元降至3元,評級更由“中性”降至“跑輸大市”。麥格理指出,星美控股過快擴張造成每銀幕收入面對壓力,相對其他影院營運商倚賴母公司財政支持,星美控股卻持續在融資方面受壓。

星美控股公告稱,截至2018年11月30日,星美集團在國內經營約320家影院,其中約140家已短暫停業。此外,集團尚欠運營管理等費用共計約4.5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億元),其中未付員工工資1.08億港元,未付物業租金2.01億港元,合計4億元人民幣。由於拖欠房租、物業費,部分店面被物業強制斷電封停。

隨後,星美控股又被踢出恆生指數,徹底淪為“仙股”。曾經傳出要收購星美的萬達也發佈聲明:並未有接盤的意願。

新影院僅1/10盈利

星美國際影城深陷絕境雖然與星美集團的經營理念、經營水準有關,但並非特例。中國電影市場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國內電影票房從2012年的170.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600億元。尤其是在2015年,互聯網購票平臺的大規模擴張,使得電影市場瘋狂對用戶進行票補,“19.9元看電影”,“9.9元看大片”刺激了大批觀眾湧入電影院,也帶來了票房的“虛火”,致使影院數量猛增。

2017年年底,全國影院的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穩居世界電影銀幕數量第一位,平均年複合增速為27.9%。就在人們憧憬中國銀幕在2022年有望達到6萬塊時,從2018年開始,影院卻出其不意地迎來了“寒潮”。

拓普電影智庫數據顯示,2018年前10個月,倒閉或停業整改的影院接近300家,相當於每天就有一家影院關門,而潛在的危機更為嚴峻。數字顯示,8月份之後,因營業調整等原因,沒有票房入賬的影院多達2100家,這個比例已經佔據了國內影院總數的1/5。

2018年國慶節過後,形勢更加嚴峻,線上票補政策進一步收緊,9.9元、19.9的優惠票價不復存在,“小鎮青年”對票房的貢獻力走向衰退,三四線城市的影院呈現出過度飽和、供過於求的狀態,大批電影院開始倒閉。

電影院寒潮:幾乎每天關停1家,星美影院慘遭討薪潮

快速的擴張,觀影人次的停滯,影院租金、運營成本的上漲,使得單塊銀幕產出與票房收入的毛利率都隨之下跌,出現供大於求的狀況。這樣一來,新開影院的經營業績自然難以保證。據悉,近兩年新開的影院中,大約只有1/10能夠賺到錢。

一位影院人士透露,2015年之前電影票房進入高速發展期,大家爭相開影院,影院的房租越來越高。目前,杭州大悅城一家影院年租金高達1200萬,而且絕大部分地方的房租都是遞增的。當電影院越來越多,單個影院票房因被“切蛋糕”而產出減少時,大量影院自然也是入不敷出。從各院線上市公司2018年半年報數據看,各公司近半年營收增長速度明顯慢於最近5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閉店寒潮仍將持續

電影院是一個需要長期穩定運營的薄利行業,票房收入在層層分配後,最終留給影院的毛利只有10%左右,這還沒有算上巨大的水電、人工成本,可見,其受市場波動的影響是很大的。

香港著名影人、UME影院管理集團董事長吳思遠早在幾年前便已對於“院線也瘋狂”的現象發出警告。吳思遠認為,電影院是一項文化事業,是對電影的文化擔當,它不是短期的盲目行為,而需要長線投資和經營維護。

在吳思遠看來,儘管內地的院線資源比香港強無數倍,但是,內地影院並沒有進行深耕,而是一味追求利益的擴大化,“內地的院線對於票房的渴求,使得院線電影高度重合,造成‘千人一面’的情況,電影院缺乏經營思路上的創新拓展,只能依賴電影來被動創收,一旦產業鏈的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因連鎖反應而遭受重創。”

果然,這些年來,電影院無奈進入了資本的“棋局”。先是電商平臺以高價票補的方式綁架觀眾;平臺壯大之後,電商平臺再命令影院要給某影片一定的排片量,才給補貼,從而綁架影院;由此獲得了足夠的觀眾與影院以後,電商平臺再逼迫出品方出票補,綁架了出品方。

在資本的劫持下,整個電影市場都在畸形發展,“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電影創作被資本擾亂。多年來,資本為了賺快錢而造就的“IP+流量明星”的套路已經不再被觀眾“買賬”,影片難以吸引觀眾,大量影院“陣亡”是遲早的事。

縱覽2018年全年,只有《我不是藥神》在暑期檔實現票房與口碑雙豐收,成為了一部話題之作。然而,該片之後,國產片票房開始急劇下降,佳片寥寥,“爛片”不少,導致票房“集體撲街”,電影市場突然迷失了方向。

當創作內容“透支”了人們的信任,就很難再讓觀眾進入影院,而資本的敏銳使得它在吞噬了金錢之後,就會尋找新的“獵物”。於是,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在2018年上海電影節上的預言得到了印證:“資本正在撤離影視市場,在未來一兩年,會有幾千家影視公司倒閉。”電影市場的失序、失衡、失信使得那些缺少謀略和遠見的公司率先嚐到了苦果。遺憾的是,2019年院線上市公司發展放緩的態勢不會得到明顯控制,預計影院的閉店潮還將持續。

影院實行退出機制

影院在擴張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已經被有關方面注意。2018年12月11日,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 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對於長期管理不善、經營乏力的院線公司,將實行市場退出。”這將是我國首次對電影院線公司實行退出機制。

這一規定無疑將助力院線市場更為健康地發展。一位資深院線人士說:“不合理佈局、惡性競爭的影院,擾亂市場,應該退出。是洗牌的時候了,反正已經跌入冰點了,就乾脆把泡沫擠乾淨。”

究竟如何才能經營好一家影院?業內人士表示,電影院要想創收並不能僅靠賣電影票,而應該從粗放式的、單一的經營模式向多元化經營轉型,比如從衍生品、影院賣品上推陳出新,並且賦予影廳更多的功能。升級私人訂製服務,甚至將強大的策展能力、學術研究等活動應用到影院的日常中,使得影院發揮更大的潛能,這樣才能體現出影院的專業性和差異化。

作為中國電影的一部分,影院發展雖然是喜憂參半,但是中國電影產業向著更科學、規範、健康的發展勢頭不變。目前,越來越多的院線開始在產業鏈上游發力,通過佈局全產業鏈、搭建產業化運營平臺來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以出品方、宣傳方的姿態深度參與到電影市場的變革之中。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週刊】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