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人都玩些啥遊戲?

看看古人都玩些啥遊戲?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雄,崇尚精騎善射的武士精神以角逐射術為特點的投壺,成了廣受歡迎的遊戲。投壺最初源於禮儀,鄭玄所注《禮記正義》說:“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當時,成人男子以善射為榮,諸侯聚會,往往邀請賓客射箭。然而,有的賓客不會射箭,只好以箭投酒壺代替。因此,投壺慢慢發展成了宴飲遊戲。投壺時,主賓對坐,以酒壺為器皿,人與壺相距數尺,以去掉箭頭的箭投擲,中壺者得勝。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晉昭公即位時,周王室及諸侯前來祝賀。晉昭公與齊景公比試投壺、二人在投壺過程中唇槍舌劍,爭為諸侯之首,結果不歡而散。可見,宮廷中的遊戲,有時不僅僅是遊戲,還是政治。

看看古人都玩些啥遊戲?

文人不喜歡角逐體力,他們好風雅,喜歡迂迴曲折、曼妙婉轉的文娛活動,於是就有了詩情畫意的修禊。修禊原為消災祈福的儀式,農曆三月初,人們成群結隊到水邊嬉戲,祈禱消災除禍。後來,修禊發展為文人雅集的經典範式,尤其深得魏晉文人的喜愛。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當時名士孫綽、謝安等四十餘人,宴集於會稽郡(今紹興)蘭亭,共修禊事。名士們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旁,將酒杯置於溪中,順流而下,酒杯停留在誰面前,誰就得賦詩,賦詩不出者,罰酒三杯,這便是修禊的戲中之戲,稱為“流觴曲水”。名士們群賢畢至,少長成集。銜觴賦詩,樂不知返。最後,大家把當場創作的三十七首詩作編輯成《蘭亭詩集》,風行一時。而王羲之傾力為這次盛會創作和書寫的《蘭亭集序》,文采斐然,獨步天下,成了中國文學史和書法史上的絕世瑰寶。

看看古人都玩些啥遊戲?

唐宋之際,最流行的娛樂活動,恐怕非蹴鞠莫屬。蹴鞠的流行之下,鞠的形制也不斷髮展。從文獻記載來看,當時已用灌氣的球代替過去用毛髮充塞的球。毛維詩云:“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杜甫也說:“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足見蹴鞠受歡迎的程度,堪稱全民娛樂。宋代高俅,曾因擅長蹴鞠而一步登天。據王明清《揮塵錄》記載,高俅本是駙馬都尉王詵的小吏。一次,王詵讓高俅去端王府送東西,恰遇端王玩蹴鞠,端王邀高俅一起玩。高俅乃蹴鞠高手,伸腿便踢了個滿堂喝彩,讓端王刮目相看,隨即把他留在了身邊,視為心腹。後來,端王繼位為宋徽宗,高俅因此扶搖直上,官至太尉。

看看古人都玩些啥遊戲?

明清兩朝,鬥雞、鬥蟋蟀之類的動物遊戲,成了官民所愛。明代甚至還出現了一種專門舉辦鬥雞活動的民間組織“鬥雞社”。張岱《陶庵夢憶》說:“天啟壬戌間好鬥雞,毆鬥雞社於龍山下。”明宣宗朱瞻基從小痴迷鬥蟋蟀,即位之後把蒐集蟋蟀當成政治任務下達,百姓不堪重負,咒罵他為“蟋蟀天子”。清朝靠武力征服漢族,如何傳承尚武精神,被統治者視為要事。為此,康熙開闢了熱河木蘭圍場,時不時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前來圍獵。康乾年間,朝廷每年都要舉行一兩次大型圍獵活動,如同演武大會、閱兵大典,隆重而又熱烈。只是,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終究抵不住漢文化的反滲透,那些王公貴族最終還是丟棄了他們引以為傲的騎射之術,沉醉於琴棋書畫和漢儒王道,圍獵漸漸只留下形式,變成了娛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