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訴大眾導航娛樂系統專利案:索賠超10億美元


博通訴大眾導航娛樂系統專利案:索賠超10億美元

日前,美國半導體公司博通針對大眾汽車在導航和娛樂系統領域的18件專利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索賠超10億美元,涉及大眾、保時捷和奧迪等多款熱門車型。近日,據外媒最新消息,雙方簽署了庭外和解協議,結束了該起專利侵權訴訟。

事實上,早在2018年6月,博通就已對豐田提起337調查,這是博通首次針對汽車行業發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共同被告還包括向豐田提供芯片技術的松下、電裝(DENSO)、瑞薩科技以製造導航系統的日本無線電公司(JRC)。上述兩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的侵權產品均涉及導航定位系統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博通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半導體公司之一,近期接連對傳統汽車企業發起專利侵權訴訟,引發了業內的強烈關注。

博通:佈局完整 實力雄厚

伴隨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及其對汽車行業的全面滲透,汽車行業的產業鏈和業務模式都已悄然生變,智能化和網聯化已成為汽車行業的發展戰略重點,汽車將成為集交通、信息交互、娛樂於一體的超級終端。英特爾、高通、NVIDIA、谷歌等眾多芯片及IT行業巨頭近年來也競相進入汽車市場,試圖顛覆傳統的汽車商業模式,建立起新的“生態系統”。博通此次起訴大眾專利侵權,是否也是試圖進軍汽車領域的一個信號呢?

博通訴大眾導航娛樂系統專利案:索賠超10億美元

博通技術涵蓋服務器/存儲網絡、數字電視、移動通信、Bluetooth、GPS等多個領域,用於在家庭、辦公室和移動環境中實現語音、數據和多媒體的有線和無線傳輸。其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有效專利1.2872萬件,在美國的有效專利8720件,佔比68%,其餘主要分佈在歐洲、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自2012年起,博通加強了在中國的專利佈局。

通過IPC分類佈局可以發現,博通在H04L(數字信息的傳輸)、H04B(信息傳輸,包括監控和測試設備以及噪聲和干擾的抑制和限制等)、G06F(電數字數據處理)和H04W(無線通信網絡)等領域具有較多的專利申請,佔比分別為36.6%、22.5%、15.6%和14.4%,基礎半導體芯片技術(H01L,半導體器件)僅佔比4.7%,這反映出博通在通信領域整合了從芯片到產品應用的完整產業鏈,並具備了雄厚的技術積累。

在導航定位領域,博通擁有有效專利200多件,其中於2000年至2002年提交的目前獲得授權的26件專利申請已成為衛星導航定位領域的基礎核心專利,主要涉及汽車定位方法、接收機設置、衛星遙測數據的頻率確定性和數據完整性以及定位位置準確性等方面。這些專利在美國、歐洲、日本、中國、澳大利亞均有同族專利。特別是公告號為US6453237B1的專利,涉及一種提高GPS定位精度和覆蓋區域的方法和裝置,其保護範圍很寬,被引證次數多達388次,是該領域名副其實的基礎核心技術。

博通訴大眾導航娛樂系統專利案:索賠超10億美元

如前所述,博通在衛星導航、圖像及視頻處理、無線傳輸、芯片處理等領域均具有雄厚的技術積累和專利優勢,一旦提起訴訟,對於使用該技術的汽車製造商就會構成強大威脅。

車企:三管齊下 未雨綢繆

汽車產業進入數字化時代,與芯片技術、通信技術的跨界融合已成為常態,由此引發專利衝突將不可避免,傳統車企所面臨的專利風險將會越來越大。在新的商業模式下,傳統汽車製造商如何在可能引發的專利風險中立於不敗之地,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 企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前做好技術研發和專利佈局:汽車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已不可逆轉,企業的技術研發如果仍僅限於發動機、變速器、傳動系統、電路系統等傳統領域,在當今產業高度融合的發展浪潮中將很難有立足之地。因此,汽車企業應當加大相應的研發投入,掌握核心技術,形成獨具優勢的專利產品;零部件供應商也應當做好產品的更新換代,與智能化需求更好銜接。對於已經在智能化領域擁有一定數量專利的企業而言,應根據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及時清查並重點維護核心專利,進一步優化專利佈局,降低專利維護成本。
  • 企業應積極尋求技術合作,藉助各自優勢,實現共贏: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研發門檻高、投入成本大,不論是汽車行業還是半導體、通信行業,都難以在短時間之內聚集雄厚的產業基礎,因此尋找技術互補的合作伙伴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目前,國內外車企正在此方面進行探索。福特與英特爾聯合開發Mobii(Mobile Interior Imaging)智能車載系統,豐田、現代也均與英特爾在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領域開展合作。在國內,北汽集團全面推出了“NOVA-PLS”智能化發展戰略,長安汽車發佈“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並均與百度公司在智能網聯領域開展了技術深度融合,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和人機交互等領域已形成初步成果。
  • 企業應提前與專利權人進行交易談判,消除專利侵權風險:如果確實存在侵權風險,又擔心訴訟會消耗太大的精力,可通過前期交易獲得專利的使用權。值得注意的是,避免專利侵權,不僅要關注有具體產品的專利權人,更要防範無實體產品的非專利實施主體(NPE)。汽車企業可根據自身產品需要,綜合考慮行業趨勢、市場、資金等因素,通過提前收購兼併、技術轉讓、專利許可等多種方式獲取有效的專利權或專利使用權,以消除專利障礙。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智能汽車行業的政策引導和支持,消費者對於新興技術和模式的接受度較高,這為推廣汽車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然而,國內汽車製造業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均與國際水平有較大差距。因此,為了在汽車智能化的進程中實現飛躍,國內創新主體不僅需要提升獲取核心技術的能力,更要做好專利的有效運用和保護,讓知識產權真正助力企業發展,為企業保駕護航。

手機搜索標天下小程序,隨時隨地不花一分錢免費查詢商標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