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理學境界有多高,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來!

自宋儒倡研理學、講究孔孟心法的動心忍性,見之於事功,用之於行事之間的,除了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王陽明、清朝中興的名臣曾國藩之際,到了蔣公中正時,他的修養心得有兩句名言:"窮理於事物始生之際,研幾於心意初動之時。"

推開蔣公的功過等不談,如果公平談論儒家理學修養的心得,老實說,這兩句名言的造詣,當世再也無人可及了。 如果蔣公在世,我便不能如此說,因為會被人誤會為諛辭。我相信將來學術文化史上自有定論。

蔣介石的理學境界有多高,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來!

記得當年在大陸,我曾經去廬山住過,那裡有座寺廟叫天池寺,旁邊有個深谷,可以說萬丈懸崖,看下去令人頭暈目眩,很少有遊人到此。那裡有塊石頭就像舌頭一樣,突出山壁,石頭的大小,正好兩隻腳可以踏在上面。

據說這塊石頭只有兩個人踏過,一個是王陽明,他站在這塊突出的小石頭上,向萬丈深淵下面望去,試試看自己恐懼不恐懼。另外一個人是誰呢?是蔣公中正,他一生研究王學,所以到廬山時,也到那塊石頭上站一站,就是想看自己面臨這樣的險境是不是會動心。

蔣介石的理學境界有多高,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來!

他在世的時候一天靜坐三次,每次大約兩個鐘頭。他不盤腿坐,就是平常這樣坐著打坐。尤其對於邵康節的研究,屬於他自己總結的心得。他在傳記裡提到過,二十幾歲時替母親抄寫《楞嚴經》、《維摩詰經》,佛經看過很多,靠老太太的督促,對於佛學有一點了解。

關注我,私信回覆“南師”

領取南師全集。復旦大學出版社版本,共12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