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大熊貓”現身淅川丹江口庫區

眼下,在淅川丹江口庫區,除了在此過冬的候鳥外,還有被譽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的“桃花水母”大量現身,充分說明了淅川在水源涵養、水質保護方面取得很大成效。

記者來到位於淅川丹江口庫區的宋崗碼頭,看到了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桃花水母,它指甲大小,晶瑩剔透,一張一合,像花朵一樣。漁民張小偉告訴記者:“這兩年,經常在湖面上看到這些小生物。一早上他們抬銀魚的時候抬好多出來,特別是晚上,美的很,後來我還說那東西是啥,人們說是桃花水母,看著像桃花那個樣,它是來回動,不仔細看就像個小花漂在河上。”

“水中大熊貓”現身淅川丹江口庫區

據瞭解,桃花水母又稱桃花魚,生活在5.5億年前,對環境要求極高。淅川縣水產局水產工程師劉德中表示:“桃花水母的現身,與生態環境的改善有很大的關係。桃花水母有活化石的說法,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它只能存在潔淨的江河和湖泊中,它的出現代表著水質變好的依據。下一步,我們將減少水中的氮磷含量,大力開展人工增值放流活動,每年放養鰱魚、鱅魚等淨化水質的魚種5萬公斤以上,控制汙染。建立了五十人的水上綜合執法大隊和一千人的護水隊員,收集庫面和沿岸的漂浮性垃圾,保護庫區的水質安全。”

“水中大熊貓”現身淅川丹江口庫區

“水中大熊貓”現身淅川丹江口庫區

桃花水母(學名:Craspedacusta):是笠水母科的一屬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已記錄11種。水母體直徑1.5-2釐米,具有很多觸手,緣膜很厚,其水螅型階段僅有數毫米大小。鐘形身體的邊緣有數百根短觸手。有世代交替。螅形體高約2公釐,無觸手,借出芽方式產生水母體。

桃花水母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之中。生命週期由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階段組成。棲於淡水,故英文名淡水水母(Freshwater jellyfish)。有“水中大熊貓”之稱。除索氏桃花水母和日本的伊勢桃花水母兩種外,其餘9種中國均產。是僅有的一種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之中,為世界級瀕危物種。

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作為生物進化過程形成的一個物種,其地位絲毫不遜於大熊貓。桃花水母以自己獨特的生命形成記錄著地球生命的發展歷程。其特有的基因對現代基因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也為研究和了解物種的遺傳、進化提供了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