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的“怪物” 轟炸能錄遠遠超出人們想象,動力相當充足


二戰期間的“怪物” 轟炸能錄遠遠超出人們想象,動力相當充足

B-29轟炸機是美國一型四引擎螺旋槳戰略轟炸機,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的主力戰略轟炸機,是二次大戰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的飛機,也是當時集各種新科技的最先進的武器之一,被稱為“史上最強的轟炸機”。B-29轟炸機由美國波音公司於1940年開始研製,1943年首飛並服役。

B-29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波音Model 316方案,該方案從1934年的XB-15發展而來,這基本上是B-17 空中堡壘的改進型,具有增壓艙和前三點式起落架。由於安裝的艾利森發動機高空性能太差,所以波音改用普惠或賴特新設計的氣冷星形發動機。

二戰期間的“怪物” 轟炸能錄遠遠超出人們想象,動力相當充足

雖然龐大,XB-29的結構卻十分傳統,除了控制翼面是織物蒙皮外,機身使用鋁製蒙皮,每個起落架配備雙輪,尾部有一個可伸縮的緩衝器。後段的增壓艙是四個炮手和雷達操作員的位置,都有裝甲隔板保護;XB-29機腹有前後兩個炸彈艙,每個彈艙有獨立的艙門,可裝載907千克炸彈。

為B-29設計了波音117型機翼,全長43.15米,翼面積161.25平方米,有著很好的低速操控性,襟翼收起後,機翼阻力很低,可以達到較高的巡航速度。波音還修改了Model 345的設計,另外對Model 345的氣動改進就是將前機身從28.35米延長到29.9米。

二戰期間的“怪物” 轟炸能錄遠遠超出人們想象,動力相當充足

XB-29的發動機是全新設計的賴特R-3350雙旋風十八缸氣冷星型發動機,2200馬力。增壓器由霍尼維爾公司的電子系統自動調節,發動機艙在外形設計上盡力減少空氣阻力,將滑油散熱器和增壓器中間冷卻器直接直入發動機進氣口下,減少迎風面積。

所生產的B-29從一開始就具備中翼段油箱。從第50批次開始,波音使用R-3350-41發動機,馬丁和貝爾隨後在第20批次開始引入。R-3350-41在散熱方面有所改進,具備進氣口導流板和交叉油路管道設計。

二戰期間的“怪物” 轟炸能錄遠遠超出人們想象,動力相當充足

原型機機身上一共安裝了5個炮塔,機身背部前後各一個,腹部前後各一個,最後一個是尾炮塔。每個炮塔裝備12.7毫米機槍兩挺,四個遙控炮塔和尾炮塔中的12挺12.7毫米機槍,每挺攜彈1,000發。早期型號的尾炮塔中還有一門20毫米M2炮B型,帶彈100發。

每個炮手位置上都安裝了反射式瞄準具,瞄準具上有個設定敵機翼展的裝置,炮手根據手冊或目視估計敵機翼展並設定後,再通過調節準星光圈的大小。左側棘輪上有一個張開30度的金屬片,這是一個保險開關,必須被手握住時,瞄準具才能連入火控系統進行遙控射擊。

二戰期間的“怪物” 轟炸能錄遠遠超出人們想象,動力相當充足

性能數據:長度:30.18米;翼:43.05米;高度:8.46米;滿載重量:54,000公斤;發動機4×萊特:R-3350-23超級增壓星形發動機;乘員:10人;實用作戰半徑:2,574~2,896 公里;武器裝備:12.7毫米M2機關槍,20毫米M2機關炮。

B-29的所有座艙都是密封加壓艙室,其機身設計成流線形,從空氣動力學角度來看,也很佩服機身設計水平接近理想水平。B-29轟炸機的設計思想十分明確,為了提高轟炸機的性能,機身的流線形達最高境界。B-29轟炸機還裝用了4臺活塞式發動機,動力充足,速度高,每臺發動機承連的炸彈重量是當時的新世界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