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管理 久久為功——大慶油田改革開放40週年成就報道(管理提升篇)

基礎管理 久久為功——大慶油田改革開放40週年成就報道(管理提升篇)

1978年,改革開放一聲春雷,響徹華夏大地,自此,中國開啟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嶄新時代。

當時的松遼盆地,也正處於火熱的生產浪潮中,原油5000萬噸的高產量,給國家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都灌注了足夠的底氣。

改革開放決策的確立,標誌著黨和國家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為國家最重要的產油基地,大慶油田無論在政治責任、經濟責任還是社會責任上,都責無旁貸。

如何更好地履行好大慶油田的使命和責任?

40年來,大慶人將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精神融入到對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和發揚中,當好標杆、做好旗幟,在原油生產、科技進步、管理創新等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石油工業的發展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這一切,都離不開基礎管理在大慶油田發展中所發揮的戰略性、根本性作用。

從“一把火燒出的崗位責任制”到“工業學大慶”的號召,從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對崗位責任制的繼承和創新到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建立,大慶油田的基礎管理久久為功、綿綿有力。

基礎管理 久久為功——大慶油田改革開放40週年成就報道(管理提升篇)

崗位責任制,是大慶品牌的標誌性元素,是石油工業發展的推動力量,是中國企業管理的“泰勒制”

1962年5月份,大慶油田不滿三歲,中一注水站被一場大火燒燬,以此為爆發點,全油田1717個基層單位開展了“一把火燒出的問題”大討論,事故根源直指崗位責任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

此後,油田總結了10個試點單位的做法,建立起“崗位專責制”“巡迴檢查制”“交接班制”“維修保養制”“質量負責制”五項制度,崗位責任制初步形成。它把各項專業管理制度環環緊扣地分解到相應崗位上,給每個人規定出具體的任務,約束相互作用的人、事、崗分工協作、有機聯繫,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標準,工作有檢查。

1962年6月份,周恩來總理到北二注水站視察,高度評價了崗位責任制;1964年,黨中央發出“工業學大慶”的號召,使大慶精神、大慶管理走向全國,成為我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

改革開放初期,大慶油田落實石油部產量包乾任務,建立起以“縱向包乾制,橫向經濟合同制、崗位經濟責任制、逐級考核獎懲制、內部經濟核算制”為主要內容的經濟責任制,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有效調動了幹部員工的生產經營積極性;導入國際規則後,大慶油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ISO9000、HSE體系認證,崗位責任制進入了多體系並行階段,推廣應用了各類現代化管理方法,兼容幷蓄,博採眾長,形成了具有石油特色的科學管理體系,有效支撐了大慶油田實現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原油4000萬噸以上連續12年持續穩產。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崗位責任制夯實了大慶油田企業管理的基礎,是油田管理的靈魂。一線員工、基層幹部、領導幹部及機關人員,牢固樹立崗位責任制的“靈魂”是崗位責任心的理念,運用“抓生產從思想入手,抓思想從生產出發”等工作方法,將崗位責任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發展出“三老四嚴、四個一樣”作風,湧現出李天照井組、“嚴細成風”的中四隊、“好字當頭、自覺從嚴”的油建十一中隊、1205鑽井隊、1202鑽井隊等一大批優秀典型,使崗位責任制成為油田幹部員工的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

基礎管理,是油田振興發展的基石;創新發展,是新時期對基礎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

在大慶油田發展的各個時期,崗位責任制都發揮了戰略執行的保障作用,大慶油田形成的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符合工業化大生產要求的基礎管理模式,也促進了勝利、大港、遼河、華北等油田的開發建設, 為中國工業企業制度化科學化管理開啟了新紀元。

油田發展進入新的時期,隨著企業管理內容增多、信息技術發展、市場領域擴大等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基礎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顯,要求也更高。

2007年開始,大慶油田將基礎管理作為油田振興發展固本強基階段的重要內容,積極創新,探索實踐,開始推行適用於基層管理人員的《基層隊(站)管理手冊》和適用於操作工人的《崗位標準化操作手冊》(以下簡稱“兩冊”),推進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管理,以基礎管理體系的提檔升級適應新時期企業發展的新要求。

在堅持和創新崗位責任制的基礎上,“兩冊”成為構建崗位責任制新載體。大慶油田按照以“兩冊”為主體、全要素考核和信息化平臺為支撐的“一體兩翼”架構進行實施,在採油九廠等單位先行試點,整合各類標準,精簡資料報表,實施動態管理,在基層初步實現了同類業務統一制度、統一流程、統一標準、統一表單、統一考核的目標。

2014年,油田召開了加強新時期崗位責任制管理會議,出臺了推進“兩冊”建設安排意見,發佈了“兩冊”編寫規範標準,分三批次在39家單位進行推廣,覆蓋75.4%的主體生產小隊。推廣後,記錄、報表、臺賬數量平均精簡率達31.8%,臨時性工作減少33.5%;年迎檢次數下降22.7%;資料員、技術員等崗位平均減負40%左右,一線操作員工平均減負20%以上。

最早實施“兩冊”管理的採油九廠,幾年來在全廠井數增加1863口、各類站間所增加65座的情況下,員工總數基本保持穩定,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員工素質得到提高,提質增效成果斐然。

基礎管理 久久為功——大慶油田改革開放40週年成就報道(管理提升篇)

基礎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拓展內涵,為企業打造競爭發展新優勢

10月23日,集團公司2018年基礎管理工作會議在大慶油田召開,與會人員對崗位責任制發源地北二注水站、採油九廠“兩冊”管理、採油四廠流程優化、採油工程研究院採油工程方案設計標準化、採油三廠二礦採油201工區油氣生產物聯網系統應用、採油七廠三級專業化等九個現場參觀點的崗位責任制、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近年來,大慶油田積極探索的“兩冊”“三化”等多項管理實踐,與崗位責任制一脈相承,並且為崗位責任制管理構建了新的載體,為基礎工作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使油田的基礎工作展現出新的活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凝聚了力量、打牢了基礎。

工程建設公司在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過程中,深入推進“五化”工作,以標準化設計為基礎,實施工廠化預製、模塊化施工、機械化作業和信息化管理,目前已能實現場站綜合預製深度達60%以上,年預製能力8億元以上,主要承擔預製職能的建材公司,產品一次合格率達97%以上,在此基礎上,利用模塊化組織技術和現場工廠化作業施工,安裝效率大幅提升。

在地處外圍的慶新油田,從2012年建成整裝數字化油田,實現油田生產數據的全面感知,到現在以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技術為依託,向著智能化全面升級,他們走出了一條適應時代發展且符合自身需要的提質增效之路。據統計,慶新油田噸油操作成本控制在20美元以下,採油時率提高近3個百分點,在國際油價震盪低迷時期,他們仍保持著盈利水平。

井下作業分公司針對作業修井、壓裂等主營業務中存在的困境,探索實施專業化施工管理,通過打造專業化的業務鏈條、生產方式和運行模式,實現了用工總量、勞動強度、施工成本的降低和生產效率、施工環境的提升;大型壓裂施工實現了佔地面積、施工設備、人員、成本的降低和施工效率、施工能力的提升。

“三化”拓展了崗位責任制的新內涵,使勞動效率大幅提高,能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成本管控成效顯著,有效提升了油田的基礎管理水平。近三年,大慶油田在管理標準提高、管理難度加大、油水井數增加10283口、站庫增加173座的情況下,油氣生產用工總量減少2314人,單井綜合用人由每口0.81人下降到每口0.72人,油氣完全成本控制在46美元左右。2017年,全油田注水量同比下降1667萬立方米,用電量同比下降1.68億千瓦時,十年來首次實現負增長;油氣操作成本同比降低6.12億元,未上市變動成本佔收入比率同比降低0.8%。

來源/大慶油田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