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洛阳: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文 ▏河南日报记者 李宗宽

洛阳: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一大批市政民生工程竣工投用,让城市建设大幅提升。图为新建成通车的新街跨洛河桥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提出的“打好四张牌”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日前,洛阳市召开百城建设提质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全省百城建设提质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对全市相关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牢牢把握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个关键,深入开展“五项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着力实现洛阳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洛阳: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热力工作人员在瀍河区新增供热的老旧小区——东明小区查看暖气管道运行情况

着力推进6类46个重点项目

抓好县城建设提质是落实洛阳发展战略定位的重要抓手,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要求。

洛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洛阳城市发展新蓝图:统筹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古今辉映、板块互簇、山环水润的城市形态风貌,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现代化城市。其中,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组团县(市)区提质增效,“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成为洛阳现代城镇体系的最大亮点。

去年7月发布的《洛阳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使洛阳全市县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资源集约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城镇特色更加鲜明,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城镇吸纳力、辐射力明显增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加快洛阳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在涧西区世纪华阳体育广场里,每天早晚都会有不少打太极、玩棋牌、健步走的市民。高峰期,每天这里的人流量能达500人次,是附近利用率较高的一个小游园。

“小游园不是很大,但是设计得很精致,篮球场、广场、林荫小道、景观湖、木栈桥、公厕等设施也很齐全,每天走8分钟来这里,打打太极拳,和老伙计们聊聊天,好心情能持续一整天。”对于家门口的这个小游园,76岁的附近居民张庆国赞不绝口。

近年来,洛阳市每年都将游园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实事方案。今年,洛阳中心城区将新建、改扩建小游园50处。根据《洛阳市中心城区公园游园绿地建设实施方案》,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12平方米,建成一批有规模、有水平、分布合理的城市公园,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和街头公园绿地,为市民营造便捷、舒适、优美的公共绿色活动空间。按照部署,今年洛阳市将着力对基础能力提升、园林绿化提升、水系建设、以文化人、“城市双修”、文明城市创建“五项治理”等6类46个重点项目进行双月攻坚,确保各项工程尽早竣工投用、惠及群众。

洛阳: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丽景门游园

着力提升城市内涵品质

“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追求。

洛阳市将继续紧盯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双月攻坚”各项重点工程,倒排节点、加压奋进,确保文博广场、文博体育公园等30个攻坚项目到12月底完成,尽力往前赶,同时顺接明年牡丹文化节节前工程,持续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实现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关键词 以绿“荫”城

今冬明春重点完成龙门西山、周山森林公园、文博体育公园和文博广场、隋唐大运河文化公园、伊水游园等绿化工程;实施龙门大道、新伊大街、南环路和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南广场绿园建设等工程。

关键词 以水“润”城

完成涧河市区中游示范段、瀍河市区

上游段和孟津段、洛河市区西段、铁路防洪渠、大明渠涧西段、中州渠治理任务;完成甘泉河湿地、伊河湿地八里堂段、洛河湿地景观建设。

关键词 以文“化”城

立足洛阳历史文化优势,把历史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魂,坚持守正出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快推进九洲池、应天门、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二期、隋唐大运河文化公园和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等项目。

关键词 以业“兴”城

完成大数据产业园“六路一渠”两个片区的征迁任务;规划启动龙门大道西侧关林商业步行街、王城大道北端金融和商务信息产业园、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高端城市综合体等项目。

洛阳: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孟津1900户农民乔迁新居,农民就地城镇化在加快

着力深化“五项治理”专项整治行动

建设“工笔画”一样的洛阳城,更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

交通秩序“治乱”、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违章建筑“治违”、公共服务“治差”,洛阳市通过“三力治污”“七策治堵”“四化治脏”“三字治差”“四抓治违”等五项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水平。

关键词 “三力治污”

通过倾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协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着力解决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粗放等问题,保质保量完成中心城区绿化提升任务,扎实推进村庄绿化。

关键词 “七策治堵”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完善路网、开展专项整治、增加停车车位、提高公交分担率、信息技术支撑、倡导文明出行等措施,用足用好现代技术手段,打出一套治乱治堵“组合拳”,不断为解好交通之堵和群众心中之“堵”贡献力量。

关键词 “四化治脏”

通过小区管理物业化、街面管理网格化、市场管理规范化、路面清扫机械化等

四大举措,统筹推进新老小区的物业化管理,扎实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在确保中心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能源环卫车辆替代,有条件的县城、乡镇也要推广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

关键词 “三字治差”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养老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增”服务供给,“提”服务质量,“促”服务均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准,提升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优质化和品牌化。

关键词“四抓治违”

通过抓重点、抓精准、抓攻坚、抓惠民,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集中开展攻坚,把城市区主要道路两侧、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车站、高铁站周边及侵占消防通道、城市广场、公共绿地、文物保护区域的违法建筑物,居民区、城中村、棚户区的楼顶、退层平台上的私搭乱建等作为当前治违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洛阳: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12月27日出版的河南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