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因名字逆袭的故事?

古代有哪些因名字逆袭的故事?

古代流传有不少起名的小故事,举例如下:

乾隆时期的考生胡长龄,大臣原拟第十名,乾隆皇帝一见姓名,喜道:“胡人(少数民族的人)也能长寿!”即定为头名状元。

《清稗类钞》中记载了“慈禧恶王国均之名”的一段掌故。说的是江苏一位举人王国均,清同治戊辰年进士,殿试已列人前十名卷子里,进呈御览。等到御览时,慈禧因王国均三字之音与“亡国君”相同,非常恼火,于是将其扔在一边,不予理睬,后来随便给了一个闲差,在山阳县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后因才能卓异被选为云南某县县令时,未到任就死掉。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应试,恰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有一个举子为了迎逢,特意取名为王寿朋,寓意希望王寿膨胀,长寿永年。慈禧一见大喜,当即点为状元。

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原来拟定的是朱汝珍,当时正赶上大早求雨,为了讨吉利,便将榜眼刘春霖攉为状元,朱汝珍降为榜眼。

在开国将领陈士榘将军的孩子写的纪念文章中也有类似的趣闻,其文道:我们全家到了北京,我父亲才得知,这次担任工程兵司令,是主席亲自钦定的。当时中央军委考虑了两个司令人选:陈伯钩和陈士架。军委拿不定主意,上报主席定夺。主席看了军委的报告,日:“陈士榘祖父克山、克水,父亲、叔叔为工兵管带,工程兵司令非陈土築莫属。”注:陈士榘的祖父名字一个叫陈克山、一个叫陈克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