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世,斯人已逝,侠义永传

金庸去世,斯人已逝,侠义永传

据媒体报道,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于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庸去世,斯人已逝,侠义永传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与黄霑、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金庸的一生,创造了耳熟能详的十五部"天书"小说,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剑》。很多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金庸的影响力并不只在于其所写的作品,就像三国、西游等名著。看过三国,西游的原著的人可能并不多,然而它们依旧影响深远、家喻户晓。不单是靠小说本身,大量的改编的电视、电影、漫画、游戏,这些东西都极大的促进了它们的推广,做到了家喻户晓。金庸的作品也是一样,可能很多人都没看过他的小说,但是却对"少林武当、峨眉丐帮、五岳剑派、郭靖乔峰、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这些耳熟能详,这就是金庸作品的影响力。

文学作品流传的必备条件是深度的、能引人思考唤起人们共鸣的内核。金庸在书中所说的侠义,讲的洒脱无为,描绘的执念心魔,可以说是很多人内心当中与生俱来的情愫与追求,而这些在作品中都被很好的诠释与表达,作品无论何时都可以唤起人们心中的思绪让读者产生共鸣,金庸的文化内核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会保持着它的魅力。

武侠小说的一大魅力就是拥有独立的完整的世界体系,金庸的武侠世界既来源于我们的历史,让我们有代入感;又脱离了现实世界,增添了一分神秘,令我们神往。因此即使是后来的读者也不会觉得它是过时的。金老已封笔将近50年,这段时间他都是在对之前的作品进行查证和修订,现在回味那些著作仍可以让人沉浸其中,不断翻拍的电视剧也足以证明当代人对这些作品的认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观念变化如白驹过隙的当代,金老的作品能对当今三代人产生如此大之的影响,我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著作依旧能保持相当的知名度。远的不说,我想"降龙十八掌"和"沧海一声笑"依旧会在,支付宝的员工依旧会知道他们的创派掌门马云-"风清扬"。

金庸去世,斯人已逝,侠义永传

金庸与马云见面

金老本身也是一个颇具侠义精神的侠客,1959年,35岁的金庸创办《明报》,便是看不惯《大公报》所报道的"虚假事实"。他说:"我办《明报》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主持公正,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他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奠定此生基业,30年时间,金庸将《明报》从只有六千份的发行量塑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不少名专栏作家,如张小娴、亦舒等都是从《明报》出的名,金庸一个人扛起一个报社,扛起一个媒体的良心。除此之外,金庸还曾因为爱国情怀婉拒过诺贝尔奖的提名。1999年3月27日,在杭州出席一次活动时,金庸明确表示曾在1996年婉拒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说自己绝不会为迎合西方的理念而牺牲自己的信念。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曾说为了旁人、为了社会、为了国家利益而奋斗的人,有侠气。看了金庸的作品,能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播一点侠气,必要的时路见不平,秉着侠义精神拔刀相助,如果中国人民都是这种精神的话,整个国家品质就会进步。

江西百悦也是侠义精神的践行者,在国家重点发展农业的背景下,从农资行业的供给侧入手,以农业繁荣、国家利益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农资经销商面临赊销难题、生产厂家资金链弊端、农户缺钱买农药化肥等等困难之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提供低息或免息的贷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金庸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其作品内核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武侠小说或许终将热度不复,但那抹浩然侠气定会长存人间。

江西百悦以科技惠农、精准扶农为目标,致力于联合全国各地农业局、农资市场监管部门和银行共同打造规模化农资供应链平台。秉持不断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农业大数据服务的理念,着力解决农户缺资金、农资店缺周转、政府缺信息等一系列农业产业链相关问题。

我公司期待能与各地农资市场监管部门合作,与各地农资供应商、经销商合作,共同为逐步实现党中央"振兴乡村"战略思想而努力奋斗!

电话:13307174929

服务热线:0792-8156929

网址:www.baiyuenz.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