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你訴苦,你給我建議,這天沒法聊

當你能靜下心來的時候,你能夠覺察到自己那個狀態,其實我是有情緒了,但我並不一定想要那個答案,只是我的情緒堵在那地方,我希望有一個釋放情緒的地方而已。

我找你訴苦,你給我建議,這天沒法聊

今天我來談一個話題:我找你訴苦,你給我建議,這天沒法聊。

我們在煩悶的時候,我們不舒服的時候,我們難受的時候,我們躁動不安的時候,我們焦慮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找別人聊天,去訴苦。

你會發現絕大部分的人都會給你提供很多的建議,幫你去剖析或者分析。而絕大部分的時候,你其實是很不舒服的。真正讓你舒服的人,那一定是安安靜靜的,很誠懇的在你的面前用心傾聽的那一類人。

不知道為什麼,說著說著,你把什麼事都一股腦的倒出來了,全說出來了,說著說著情緒就降低了,再說著說著,自己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最怕的就是我說著說著,你給我個建議,然後迅速幫我給分析。分析著分析著,到最後我可能就不太想講了,因為我發現你分析的沒什麼太多的道理。有的時候確實挺有道理的,可是分析著分析著,道理我也都懂,就不想聽。

打個比方,你跟一個人說你想離婚,人家就會跟你說,哎呀,那不行,你有孩子,為了孩子不能離呀。還有的人說,這種人早該離了,你會遇到更好的。或者你跟一個人說我老闆不好,有人說,你老闆真的好好呀,怎麼可以離開呢。有的人說,你的老闆這麼差勁,早該走了。還有的人說我很孤單,那就有人給你建議,孤單多好呀,孤單能夠品味自己的生活呀。還有的人說,孤單確實不好呀,趕緊去找個男朋友吧。

所以,你發現任何的建議並不能走到你的內心。反觀自己,我為什麼要去跟你訴說?當你能靜下心來的時候,你能夠覺察到自己那個狀態,其實我是有情緒了,但我並不一定想要那個答案,只是我的情緒堵在那地方,我希望有一個釋放情緒的地方而已。

這可能是我們自己最大的訴求。別人向我們訴求的時候,或者說在別人在跟我們傾訴的時候,我們往往忍不住也會給很多的建議。

所以,我們去接受別人給我們建議或者我們被傾訴給別人建議的時候,我們通過正反兩面來覺察一下為什麼會這個樣子,以及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

傾聽有兩大重要要素,第一個叫做理解,第二個叫做界限。界限就是你的事情屬於你的,我的事情屬於我的,你的事情跟我之間並沒有必然直接的關係。你有你人生的課題,我有我人生的課題。理解代表一種接納,代表著一種傾聽,代表了一種共同感。

當別人訴說的時候,我們要做到傾聽。傾聽有很多的細節,

第一個叫做簡單的回應,嗯,對,是的是的,還有嗎?這是一種簡單積極的回應。

作者:付峰,思想力教育創始人,資深親子教育專家,美國正面管教認證家長講師,美國正面管教認證學校講師,美國正面管教青春期養育講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