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溫(Wē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以封地名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他的兒子叔虞於唐,號唐叔虞。唐叔虞的後代被封於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其後代子孫遂以封地名命姓,稱溫姓。

2、出自郄姓,亦以邑名為氏。據《廣韻》、《萬姓統譜》等所載,周初,蘇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溫。公元前650年,溫國被北狄人攻滅,國君溫子逃往衛國,稱為溫氏。後來晉國攻滅狄人,溫就成為晉國大夫郄至的封邑。當時郄至在鄢陵之戰中指揮晉軍打敗楚軍,成為晉國執政大臣,郄氏一家三族權傾朝野,引起其他晉卿的嫉妒。晉厲公對郄氏專權不滿,早就想找藉口除掉國中的這些強宗大族。有一次,晉歷公帶著群臣打獵,郄至打著一頭野豬,派人給歷公送去,卻被歷公寵幸的寺人孟張奪去,郄至一怒之下射死孟張。晉歷公對此大為惱火,說:“這傢伙欺負到我頭上來了!”決定除掉郄氏。這個消息被郄氏知道了,郄錡便主張先攻殺歷公,郄至卻認為寧可被殺也不能犯上作亂。結果歷公糾合了一批與郄氏有怨仇的臣子滅掉了郄氏。郄至的子孫中有逃到國外的,以封邑命姓,稱溫姓。

3、出自高陽氏,亦以邑名為氏。據《唐溫侯碑》所載,顓頊高陽氏的後裔封於溫邑,其後以封邑名為氏。

4、回族中有溫姓。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別(Bié)姓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按《辭海》解釋:別子,古代指天子諸侯的嫡長子以外的兒子。曾鞏《公侯議》:“天子之嫡子繼世以為天子,其別子皆為諸侯,諸侯之嫡子繼世以為諸侯,其別子各為其國卿大夫。”據《姓氏尋源》上指出,別姓是別成子之後。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中,次子以下為小宗,小宗的又次子稱之為別子,與嫡長子一系的宗子相區別。古時別子不得以祖上姓氏為姓,而另為一族,故稱“別子為祖”,以祖父字、官、封邑、爵、諡號為姓,其中有的以自己在宗法制度中嫡庶方面的地位為姓,遂有別姓。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莊(Zhuāng 莊)姓源出有三:

1、出自羋姓,是春秋時期楚國王族之後,以諡號為氏。據《急就篇》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楚國君王羋旅去世後,諡號為“莊”,即歷史上德楚莊王。楚莊王德支庶子孫,以祖上諡號為姓,成為莊氏。

2、出自子姓,春秋時宋國戴公武莊之後,以祖字為氏。據《姓氏考略》和《資治通鑑音注》所載,春秋時宋國國君宋戴公名武莊,其後人即以其字為姓,成為莊姓一支。莊姓形成以後,曾於漢代出現過一次易姓。漢明帝名劉莊,諱莊字。莊姓在漢明帝以後改為嚴姓。魏晉南北朝時,有的嚴姓復祖姓仍為莊姓,故歷史上有“莊嚴一家”之說。莊姓望出天水(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3、出自他族改姓而來。今回、滿、臺灣土著等民族均有此姓。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晏(Yàn)姓源出有三:

1、來源於姜姓。春秋時期的齊國大夫晏弱被分封於晏,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齊河縣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作為自己的姓氏。他的後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

2、來源於陸終氏,是陸終子晏安的後代。傳說中的古帝顓頊的第五個兒子叫做陽安,他的後代便以晏作為姓氏,並且在春秋時期與高、國、鮑一起成為齊國的四大望族,世代在齊國做官。

3、來源於上古堯時期的大臣晏龍。據說晏龍是堯時掌管音樂的大臣,為歷史上最早的晏姓人物。晏龍被認為是此支晏氏的始祖。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柴姓淵源

淵源一

據《通志》載:“柴氏,姜姓。齊文公子高之後。高氏傒,以王父字為氏。十世孫高柴,仲尼弟子。柴孫舉,又以王父字為柴氏。漢有棘蒲侯柴武。裔孫守禮。五代後周周太祖無子,以守禮子榮為嗣,是為周世宗。”《姓考》載:“齊大夫高張食採於柴,因氏。”又《千家姓》載:“平陽郡。”焦作柴氏為明初平陽郡洪洞柴家垣(莊)移民。

淵源二

源於鮮卑族和氐族、羌族等,出自東漢時期鮮卑吐谷渾部,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東漢初期的鮮卑吐谷渾部,漢史中亦稱阿柴虜、貲虜。

淵源三

源於蒙古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四

源於滿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瞿(Qú)姓源出有三:

1、以人名為姓。商代有一大夫官,因受封於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東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孫後代遂以祖上名字為姓,形成瞿姓。

2、以地名為氏。據《宣和博古圖》記載,商代青銅器皿中有瞿父鼎。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3、以地名命姓的還有春秋時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隨孔子學習《易經》。商瞿是魯國人,因生於四川雙流縣,居於瞿上,故名商瞿,其舊居稱為商瞿裡,後來在這裡居住的人,分別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閻(閆 Yán 閻)姓今多簡寫作“閆”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后稷之後,以封地名為氏。據《姓氏起源》等所載,相傳有裔孫后稷,承襲姬姓,北周人尊為始祖。12世孫古公亶父又稱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歷。周武王時,封太伯的曾孫仲奕於閻鄉(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後代遂以封地閻作為姓氏。

2、出自姬姓,為周康王之後,亦以封地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手心上有一個“閻”字。於是,康王封他於閻城(今陝西省北部一帶),其後子孫以封地為姓。

3、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後,也以封地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成公的兒子懿,被封於閻,後被晉國所滅。懿的後代散處於河洛,漢末居滎陽,其子孫以封地名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滿洲布雅穆齊氏改姓閻,達斡爾族亞爾茲氏改姓閻,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閻姓今多簡寫作“閆”字。又有閆姓為閻姓的別支說。據《姓譜》分閆、閻二姓。又據《五音集韻》載,閆“同閻義,俗用”。因閆、閻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黃帝族的後代,龍的傳人,故閆姓和閻姓人家的堂號都是太原,古代他們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說閆姓望族居天水)。由於閻姓被“俗用”成閆,就產生了閻、閆二姓,所以在《百家姓》裡,兩姓並存。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充(Chō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一種叫充人的官名,其後以官名為氏。所謂充人,是周朝時的一種官名,是《周禮》的地官之屬,其職掌專門飼養祭祀的牲口。據《姓譜》和《姓氏急就篇》記載,古代非常注重祭祀活動,朝廷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牲畜來祭祀天地和祖先。周朝時設有“充人”一職(“充”的本義是“養育”,古代官吏職務級別低者多稱“人”),專門負責飼養祭祀用的牲畜,有世襲充人一職的,其後代以職官名為姓,稱充氏。

2、出自姜姓,以祖名為氏。春秋時齊國公族有大夫充閭,他的後代以祖上名字為姓,形成充姓。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慕(Mù)姓源出有二:

1、出自慕容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嚳的後裔,為慕容氏所改。遠古時,有個黃帝后代叫“封”,他到東北部去建立了鮮卑國。他取姓慕容,是意在遠離中原之地發揚光大傳統文化,“慕二儀(天、地)之德,繼三光(日月星)之容”。後來慕容姓的後人,有的地區又簡化為慕姓。

2、出自宋代河南開封有慕氏。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連(Lián 連)姓源出有三:

1、出自高辛氏,遠古顓頊之後,以祖字為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後代於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於是形成連姓。

2、出自羋姓,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傳了下來。

3、出自姜姓,以祖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為姓,稱為連姓。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茹(Rú)姓源出有三:

1、出自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時鬱久閭氏建立柔然國,稱受羅部真可汗。柔然國也稱做蠕蠕、茹茹,源出東胡,為遊牧部落,常居於陰山一帶。西魏時,柔然部族為突厥所破,遂並如突厥,其部族後人多以族名茹茹為姓。一部分入中原後,以茹為氏,稱茹氏。

2、出自如姓。漢代有如淳,其後代子孫在“如”字上加草字頭為茹姓。

3、出自鮮卑族。南北朝時,後魏時代北有三字姓普六茹氏(一作普陸茹氏或普陋茹氏),入中原後改為茹姓。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習(Xí )姓源出有二:

1、源於姬姓,以國名為姓。中國古代春秋時期有諸侯國習國(今陝西丹鳳武關),滅國後,其公族有的以原國名命姓,遂為習姓。

2、源於姬姓,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期有地名少習,在今陝西商縣東180多里,後稱為武關,居其地者,有人以地名為習姓。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宦(Huàn)姓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出自閹宦以外的仕宦人家,以官稱為氏。由於古今姓氏書籍記載的很少,究竟源於何時何地,不得其祥。據清代《姓氏五書》載:宦姓”當取意於仕宦,不以閹宦為姓,今貴州遵義具有此姓,江蘇丹陽亦多。”又《姓苑》載:“宦姓,望族出東陽。”《江陰縣誌》載:“明朝永樂二年進士宦績,字宗熙。”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艾(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於夏后氏,禹王之後,以祖字為氏。夏朝少良當國時,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後人以祖字為姓,遂成艾姓。通常認為,汝艾是艾姓的始祖。據《通志·氏族略》載:艾氏為“夏少康臣汝艾之後”。

2、出自春秋孔艾之後,以封地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大夫名孔,因為住在艾陵(今山東省泰安東南),人們就叫他孔艾。他的後代,便以居住地名稱的第一字“艾”作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說:艾氏為“春秋大夫孔艾之後”。

3、出自複姓改為艾氏。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複姓艾斤氏,入中原後逐漸與漢文化融合,後改為單姓艾氏,稱艾姓。

4、出自回族中有艾姓,主要來自經名首音。如清代,歸附回回艾布巴克,其後裔遂以艾為姓。回族艾姓從西亞遷徙而來中土.為唐時外來八大姓之一,信仰伊斯蘭教,分佈在河南、河北、甘肅、寧夏及江蘇等地。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魚(Yú 魚)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是商湯的後裔,以祖字為氏。春秋時,宋襄公的弟弟公子目夷字子魚。宋襄公想當中原霸主,約會齊、楚等國在盂會盟,臨行前子魚說:“楚人不講信用,我們應該帶軍隊作警衛。”宋襄公卻認為已約好大家都不帶軍隊,不聽勸告,結果在會上被楚人扣留。子魚逃回宋國,組織宋人抵抗,迫使楚王放回襄公。不久宋、楚兩國又在泓水交戰,子魚勸襄公趁楚軍半渡而擊,襄公認為這樣作不道德,不同意。等楚軍一切準備就緒,弱小的宋軍就吃了敗仗。戰後子魚批評襄公說:“打仗就應當盡一切辦法戰勝敵人。假如你在作戰時要講仁義,那只有投降了。”子魚的後世子孫有一支以祖父的字為姓,稱魚姓。

2、出自他姓所改。唐代時,鮮卑族人大將軍尚可孤,拜唐朝監軍魚朝恩為養父,並改名為魚智德,他的後代相傳也有姓魚的,為冒姓魚氏。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容(Róng)源出有五:

1、出自虞姓,來源於舜的後裔,以祖名為氏。相傳舜有八個兒子,都是聰穎精明的,號稱“八愷”,其中就有一個叫仲容的,他的後代便以容作為姓氏。

2、以官職為姓,周朝的禮樂之官官名為容,其後便以祖上的官職為姓。

3、來自古代的容國,以國名為氏。古代有國名叫容,這個國家的子孫後代後來以國為姓,成為容姓。

4、出自黃帝的史臣,以祖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史臣名叫容成,是太嶽的後代,相傳他創制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曆法。他的後代以容為姓。

5、出自春秋南容氏的後裔,以父字為氏。據《萬姓統譜》記載,春秋時期有一個以南容作為字的人,他的孫子以祖父的字作為姓,稱容氏,於是相傳成為容姓。

每個人都不“容”易,告“別”2018!姓氏篆字第二十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