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的五大難點整理,看到就是賺到!

MBR的全稱是膜生物反應器。剛接觸MBR的都覺得是一項很高大上的很難懂的技術,有很多剛入行的粉絲跟大叔私下裡抱怨:現在先進的技術太多了,好技術大家都想學,但是現在培訓教材參差不齊,看了半天還是一知半解。學了半天,總結了一句話:

MBR太難了!

學習MBR真的這麼難嗎?

不難,安峰環保告訴你真的不難。

很多人吃的了生活的苦,卻吃不了學習的苦。

生活的苦,在短時間內可以看到回報,而學習的苦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生活的苦是自願選擇的,而學習的苦確實被動的。

所謂的難,無非是這幾點沒有做好:

不善於科學的利用學習時間

學習缺乏計劃性

不會利用教材

只知死記硬背,完全不理解

安峰環保整理了MBR的五大重點、共7976個字,看到就是賺到。

MBR的五大難點整理,看到就是賺到!


MBR的五大難點整理,看到就是賺到!

|MBR運行相關問題及回覆

問題1

在曝氣的條件下,生物膜上能不能同時發生硝化和反硝化,碳源不足對反硝化有多大影響?

回答:

可以發生消化和反硝化的。反硝化要保證足夠的碳源。

問題2

請教一些關於MBR的問題,現在我做一個1個立方每小時的紙漿廢水的調試,設計汙泥負荷是0.2kgBOD/kgMLSS,但是,現在由於進水水植改變,原設計值COD450mg/l,現在降到160mg/l。所以,汙泥負荷也下降到0.04了,現在汙泥濃度處於下降趨勢,原來維持在5000ppm,但是今天只有4400ppm,而且,希望汙泥濃度達到8000ppm,但是一直漲不上去,溶解氧值較高,在6mg/l,現在請教怎麼才能把汙泥濃度長上去?

回答:

既然進水濃度不足,濃度漲上去比較困難的,需要等進水濃度上去才行的。適當降低溶解氧值有利於汙泥濃度上升。

問題3

好氧工藝用的是膜法。請問一下跟活性汙泥法到底有多大區別呢?我越看越糊塗了。膜法也跟活性汙泥法一樣也有MLSS?如果有,那麼MLSS在什麼範圍內比較正常啊?我從好氧池打起來的水可以看到水中有好多細小的懸浮微粒。沉不下去。加PAC之後絮凝物變大,有部分上浮,有部分下沉,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在有好多細小懸浮物的情況下測出來的COD也可以在150mg/L在內。不過過濾後值要小點。

回答:

1、好氧處理分為2類:生物膜法和活性汙泥法。

2、生物膜法沒有MLSS,不正常的時候,導致了膜泥共生,你是可以測到MLSS,但是參考意義不大。

3、顆粒加了PAC後絮凝也很正常的,出現上浮和下沉,上浮主要還是絮體鬆散,夾有氣泡所致。

問題4

為什麼我用的是膜法還會出現絮體鬆散的現象呢?我們公司是做打印耗材的,噴墨打印機上的廢墨水濃度高,色度高。廢墨水(40多萬mg/L)跟清洗墨盒墨水(8000~12萬mg/L)混合後COD大概在2~5萬mg/L。能否給個處理工藝上的建議?

回答:

1、先不談油墨廢水的可降解性。就高濃度廢水進入系統後,勢必導致微生物總量增加,對應的絮體鬆散在進水高濃度時也是可以遇到的。

2、當出現生化系統迴流後,微生物得以補充而繁殖,導致泥膜共生,這樣你就會在膜池看到微生物(活性汙泥)了。

3、如果不迴流,原則上是不會有活性汙泥的,但是,如果生化池有死角、非連續運行時,也會出現少量活性汙泥,表現為低濃度活性汙泥,此時出現絮體鬆散就是因為活性汙泥濃度不高所致。

問:出現泥膜共生會有什麼危害?是否會降低處理能力?膜法加活性汙泥法在一個池子裡,是否增加汙泥活性,增加去除率?

回答:

出現泥膜共生,通常是後段有生化沉澱池,並有迴流時泥膜共生,原則上不提倡的,會消耗無謂的能耗。活性汙泥濃度也不容易控制好。但是,在增強抗衝擊負荷,處理構築物能力不足,擴能改造時,可以使用。低負荷狀態不宜使用。

問題5

工藝是:集水池-生物流化床+生物濾池 -沉澱池-砂濾池-出水.生物流化床和生物濾池是底部聯通的,流化床內的汙泥和填料在水力作用下進入生物濾池區,水流自下而上,是汙泥和填料自動形成一個濾層.填料會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又自動滑回生物流化床中。進水:生活汙水COD 350mg/L左右,現在出水清澈,但COD 50mg/L左右,超標了,其他站點同樣工藝的出水COD在20mg/L左右。現在我看現場,泥比膜還要多,調試的時候我也是按照泥法調試的,做了迴流操作。因為第一次接觸膜法,不知道怎麼樣的工況現象能很好確定實際的運行情況,請教下膜法運行的經驗。

回答:

1、既然出水清澈,看看是否可以延長停留時間,以便提高處理深度。

2、就泥比膜多,還是調整調小回流量來確保膜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