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2018年即將過去,1988年至今的30年間,中國餐飲行業湧現了三代各具特色的餐飲人。這三代餐飲人,有些在經歷輝煌最後落幕,有些從小作坊熬到了上市,有些在浮浮沉沉中找到其品牌定位。

紅餐專欄作者白墨說,沒有人是救世主,如果有,就是自己。餐飲的江湖,從來爭得都不是輸贏,而是生死。


激盪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01 中國三代餐飲人的創業縮影

1 第一個十年

1988年,在內蒙古大草原,一家叫黃土情的小吃店開張了,這是西貝莜麵村的乳名。這一年,創始人賈國龍先生21歲,因為神經衰弱而中斷了大連水產學院的學業,正式進軍餐飲行業。同一年,在齊魯大地,淨雅酒樓還只是威海一個主營牛肉包子的小飯店。

六年後的1994年,在巴蜀腹地簡陽,一家只有四張桌子的火鍋店開張了,名字叫海底撈。壯志在我胸,莫欺少年窮,張勇先生開啟了自己的火鍋生涯。

四年後的1998年,臺灣人賀光啟將吧檯小火鍋引入京城,單人單鍋的模式迅速火爆起來,這家企業叫呷哺呷哺。

在千禧年即將來臨之際,包剛工人張鋼在內蒙古包頭開啟蒙式火鍋的征程,創立了小肥羊。同一年,北京的旺順閣魚頭泡餅剛剛起步,同期做魚起家的還有湖北十堰的李二鮮魚村。

西貝、淨雅、海底撈、呷哺呷哺、小肥羊、旺順閣、李二鮮魚等以及在改革開放後80年代起家的餐飲人,此為中國比較正式的第一代餐飲人,他們大多從小作坊開始。

2 第二個十年

2001年,殷墟安陽,巴奴的創始人杜中兵先生開出了第一家火鍋店,8年後,巴奴進軍華夏文明開源之地鄭州,並在此建立根據地,高呼“得中原者得天下”。2002年,座標東北黑龍江鶴崗,一家餃子店悄然開業了,名字叫喜家德,創始人叫高德福,從此開啟了他的水餃馬拉松之旅,這一跑就跑出了500多家店。

2003年,安徽合肥,一家賣老母雞湯的快餐店誕生了,叫肥西老母雞,是如今擁有600家店的老鄉雞前身。那一年,楊國福先生還在哈爾濱親自煮麻辣燙,這一年也是楊國福的起始創業年,與此同時,北京的黃記煌也開出了第一家店。


激盪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2004年,依然在鄭州,中國烹飪大師樊勝武先生創立阿五美食,開啟了新派豫菜的征程,同一年,新辣道在北京問世。四年後的2008年,一位從呼倫貝爾進京的少年,在北京開了一家燒烤店,叫很久以前……

千禧年後的第一個十年,是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誕生時間。巴奴、喜家德、阿五、楊國福、老鄉雞、很久以前等品牌在這個時間空間裡潛滋暗長,他們是中國第二代餐飲創業者,相比於小作坊,他們的起步稍微好了一些。

3 第三個十年

2012年,一位關東少年向傳統餐飲人發起了挑戰,在北京建外SOHO開出一家極具逼格的煎餅店,叫“黃太吉”,被稱為互聯網餐飲鼻祖。“在這裡吃煎餅,喝豆腐腦思考人生”,曾是很多CBD小白領們引以為傲的事情。

2013年,可能是史上最貴的牛腩面,裹挾著食神戴龍的配方和蒼井空小姐的體香問世了,這個品牌叫雕爺牛腩。創始人孟醒自稱雕爺,有人說他是在牛腩餐廳裡燻著精油搞先鋒戲劇的專欄作家,會講故事是雕爺最大的優點。

2014年,一位研究國際金融法的北大碩士畢業了,他沒有進入500強,而是在北京開了一家湖南常德米粉店,叫“伏牛堂”,現已更名為“霸蠻牛肉粉”。此舉和當年賣豬肉的北大“屠夫狀元”事件相比毫無違和感,然而二者的待遇簡直天上地下。


激盪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伏牛堂的牛肉粉

賣豬肉的北大“屠夫狀元”有兩個,一個叫陸步軒,一個叫陳生。當年陸步軒因為擺攤賣豬肉,被全國人民咒罵,此君被淹沒在口水中二十年不得翻身,甚至連母校都要拋棄他。

賣米粉的晚輩是個90後,叫張天一,這位年輕人的境遇簡直不能太好了,迅速成為年輕人擁戴的超級創業明星,此事不僅驚動了徐小平,果斷給錢給資源,更神奇的是還被我們的總理作為創業明星接見過。一時間,天下之大,一騎絕塵的張公子所到之處,振臂一呼,燈光璀璨,光芒萬丈。

而很少有人知道,幾十年來臥薪嚐膽的北大“屠夫狀元”陳生和陸步軒已經創立了“天地壹號土豬”,一舉做到上市,如今身價上百億。

北大就是北大,就算賣豬肉、賣米粉,也可以賣得驚天動地。

2014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總理一聲令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最強聲。同一年,畢業於西安交大的幾位高材生紛紛從頂尖互聯網公司辭職,在五道口賣起了肉夾饃,開業100天狂賣20萬個肉夾饃,一時間風光無兩,這個品牌叫“西少爺”。

大學生辭職創業似乎會傳染,這一年,在祖國嶺南,誕生了一個網紅麵館,據說最火爆的一天,達到33.8次的翻檯率,不過我對這個數字一直存疑,這個品牌叫“遇見小面”。一時間,大學生辭職開飯店成為美談,一大波大學生畢業了不上班了,萬眾創業當老闆才是正道。

時也,勢也。

2015年,座標深圳,一家做中式茶飲的品牌迅速刷爆了朋友圈。很多小姑娘不惜排隊2個小時來買一杯茶,這家茶飲品牌叫“喜茶”,前身是“皇茶”。最火熱的時候,深圳一個商場店竟然日營業額破10萬元,這讓很多傳統餐飲人驚掉了下巴,喜茶的創始人叫聶雲宸(neo),開茶飲店之前是修手機的。


激盪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這一年,喜茶還成功塑造了一個美麗感人的愛情故事。為此,挽救了不少窮小子的愛情。

故事是這樣的,以前,小夥子只要看到“愛她,就請她吃哈根達斯”,就會有多遠就躲多遠,因為不給女朋友買哈根達斯而被臭罵、鬧分手的不計其數;而現在你只要排隊兩個小時花上二十元買到一杯喜茶,姑娘們會感激涕零,投懷送抱。

喜茶還是茶嗎?不,它是泡妞神茶。

同一年,一位美女創立了一家主打“茶飲+軟歐包”的餐廳,火熱程度不亞於喜茶,這家店也迅速刷爆朋友圈,名字叫“奈雪の茶”。2016年,另一個排隊神店在上海誕生,創始人碩士畢業,也是個美女,這個品牌叫“一籠小確幸”。如今聽道友們說,這個品牌好像不那麼倖幸了……

2017到2018年,又相繼誕生了幾個網紅餐飲品牌,會占卜的答案茶、明星打卡聚集地春麗吃飯公司火熱餐飲圈。聲量最大的,當屬湯老師和張震代言的瑞幸咖啡,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了咖啡圈,讓“星爸爸”措手不及,聽說“星爸爸”還要四處截殺luckin coffee。


激盪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

這一個十年,消費環境大升級,新餐飲品牌不斷湧現和凋零。

你方唱罷我登場,反正這一代創業者的錢都是上面那兩代人提供的。

但與此同時,地攤式和作坊式的創業方式徹底淡出歷史舞臺,這個時代,你想開個餐廳,門檻高到需要至少幾十萬,失敗率高達80%以上。

儘管如此,依然有前赴後繼的外行衝進餐飲的槍林彈雨中。他們說:“我狂,故我在,讓子彈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02 30年河東,30年河西

我們總是低估了那些知名餐飲品牌背後的艱難付出,而只是看到了他們站在鎂光燈下婀娜誘人的身姿。

乍一想,西貝莜麵村已經30歲了。而西貝的折騰在餐飲圈是出了名的,四次更名,不斷折騰的西貝副牌就有十幾個,而這些副牌至今還在折騰著。一個走過了30年春秋的餐飲品牌,從一個黃土情小作坊走到現在,風雨坎坷、箇中艱辛,或許只有親歷者才有發言權。

與西貝同歲的淨雅酒樓,生於1988,卒於芳華28。這個餐飲50強,曾被稱為餐飲人的黃埔軍校,卻最終未能熬過轉型的寒冬,它像一隻折了羽翼的老鷹,聲嘶力竭悲鳴著一頭扎進了萬丈深淵。


激盪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大家無不扼腕嘆息,送走了淨雅最悲壯的一程。

淨雅酒樓就如同站在雁門關外斷崖上的喬峰,在斷箭刺入胸膛的那一刻,徹底成了餐飲世界的絕唱。

然而雁門關外的寒風從未停止怒號,比西貝和淨雅年長3歲的湘鄂情,這個餐飲第一股,創始人曾經是餐飲首富,身價高達40億。1969年出生的武漢人孟凱,18歲做車間工人,19歲下海經商。在南下深圳的打拼過程中,孟凱娶了一個湖南姑娘周長玲,造就了一段“湘鄂情”。

這是一個美麗動人的餐飲愛情故事,然而終究未能敵過現實的殘酷,和淨雅一樣,在高端餐飲遇冷的寒流中,湘鄂情未能順利過冬。

從餐飲首富到餐飲首負,孟先生在波瀾壯闊的餐飲畫卷上揮毫潑墨三十年。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世人誰人不識君?然而轉過身,已是大半生。

大佬手中的雪茄,最終還是掉在了地上。寒冬來的時候,就算是有著幾十年經驗的餐飲老炮也可能誤判形勢,誰也沒能料到這個寒冬會如此漫長,在這波寒流中,仰天倒地的餐飲品牌不計其數。

時也,命也!無論世界怎麼樣,至少他們飛過。

03 新與舊的較量,生與死的考驗

餐飲世界不會同情弱者,同時更不會同情強者。

當淨雅和湘鄂情這兩個餐飲老大哥退出餐飲江湖後,很多人都沒想到如此優秀的餐飲品牌竟然會死於“趨勢”。

於是,面對血雨腥風的戰場,“變革、生存、升級、進化”,這些詞深深地刻在很多餐飲企業家的腦門上。

可喜的是,在大江大浪中,總有一些餐飲品牌是先知先覺的。

巴奴火鍋和海底撈徹底斷舍離,開闢了毛肚火鍋新品類,與大哥錯位競爭,打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阿五美食改名再升級,產品聚焦到黃河大鯉魚上,更名之初,生意大幅度下滑,艱難時刻不惜賣房子續命。


激盪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就連如日中天的西貝莜麵村也深感自己“生於憂患之中”,不斷地升級進化。

這些老餐飲不僅要面臨自身品牌老化的風險,還要迎接著後輩們發起的挑釁和衝擊。

終於,在2015年,新老餐飲人被分成了兩個派系,他們形成了激烈的對抗。

這是一場餐飲行業的華山論劍,新興的互聯網餐飲和傳統餐飲來了一場生死較量。

這一年年底,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阿五創始人樊勝武先生,跟伏牛堂的張公子進行了一次餐飲論道,當時阿五剛剛完成品類聚焦幾個月,他說:“兩年之後沒人再會提互聯網餐飲,大家都將變成互聯網餐飲”。

兩年後,他的預言實現了。

很多傳統餐飲企業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如虎添翼,而新興的餐飲品牌卻在艱難前行,因為他們要做的功課還有很多。

新餐飲僅僅靠互聯網這個翅膀是飛不起來的。互聯網永遠是工具,不是核心競爭力,一大批具有互聯網基因的餐飲紛紛潰敗出逃,就連互聯網餐飲鼻祖黃太吉也淡出了歷史舞臺。

此時,餐飲行業的“公理”徹底發生了轉變,而這個轉變的催化劑,則是巴奴創始人杜中兵先生提出的“產品主義”。

這個主義非常厲害,迅速地席捲了餐飲圈,杜先生開了好幾次行業大會,在多個城市宣講自己的產品主義。傳統餐飲企業應者雲集,除此之外還有第三方供應鏈企業前來助威,比如一加一天然麵粉。

終於,互聯網餐飲發展遇到了瓶頸,要效率、要規模、要流量、要融資,成為了他們追逐的目標。他們忽略了餐飲的本質,轉型及時的,他們向老的餐飲人去學習,轉型不及時的很多就夭折了,被資本劫持的互聯網餐飲開始畸形發展。


激盪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在對抗中大家也在互相學習。伏牛堂、西少爺,他們其實也在投入大量精力做產品的研發、產品的研究。傳統老餐飲人也沒有忘記向他們去學習互聯網工具、互聯網的營銷思維等。

相比於新興互聯網餐飲,傳統餐飲企業根基比較深,他們大多是十幾二十幾年的企業。

颱風來的時候,他們依然能夠巋然不動。

到了2017、2018年這兩年,確實正如阿五黃河大鯉魚創始人樊總當年的預言,沒人再拿互聯網餐飲說事兒了,市場徹底迴歸了理性,很多餐飲企業開始體現好食材、體現匠心、建立明檔廚房,真正以顧客為中心了。

每一個行業都需要革新,餐飲也不例外。那些年輕的闖入者,若要一上來就擺出“敢教日月換青天”的架勢,往往會死得很慘。而善於在產品上下苦工者,才有和前輩們競爭的資本,喜茶、小龍坎、大龍燚莫不如是。

04 餐飲品牌的終極難題:傳承

當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先生喊出10萬+店的時候,我知道西貝一直在考慮一件事:品牌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激盪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任何一個餐飲品牌都沒有舒適區,品牌在誕生之日就在走向衰亡,並且這是不可逆的。如何延長品牌的壽命,並讓其持續傳承下去,這是很多餐飲企業的終極難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但我們也終將老去。

賈國龍先生是焦慮的,西貝的後輩們該怎麼辦,如何成就更多人,從而把西貝開遍全球的每一條街?如何讓每一個西貝人感到人生喜悅?顯然,這是不容易做到的。

君不見,一百多歲的全聚德四面楚歌;君不見,無數老字號餐飲跌下神壇。沒有哪個時間段如今天一樣變幻莫測,危機總是來如風、迅如電,稍有不慎就會灰飛煙滅,而未來,變革將會更加迅速。

傳承,也不僅僅是西貝的焦慮,是每一個立志做成餐飲大品牌的企業共同之焦慮。

當老一代餐飲創業者老去,新的舵手在哪裡?

終於,在中國另一個快餐巨頭老鄉雞內部,我們看到了餐二代束小龍的身影。這位從國外留學歸來的年輕人,正在有條不紊地接棒父親束叢軒的工作。


激盪三十年,中國三代餐飲人的成長與較量


雷厲風行、果敢迅速本身就是束叢軒的行事作風,這位年輕人身上同樣有著這樣的性格,也許是因為束小龍的推動,現在的老鄉雞更加年輕化、時尚化了,同時迭代速度更快,品牌營銷動作也越來越多,這一切都在告訴顧客:我們一直在做得更好。

除了西貝、老鄉雞,品牌傳承交接成為了很多餐飲企業家的使命。要麼逆流而上,要麼被潮水淹沒,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可以一直成功下去,時代會給予每個創業者最公正的待遇,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進化、做得更好,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浮雲。

結語

在波瀾壯闊而又暗流湧動的餐飲大江大河中,成長與較量一直存在,這將長期成為每個餐飲品牌的機遇與挑戰。漫漫30年,彈指一揮間,這個時代屬於30歲的西貝、24歲的海底撈、17歲的巴奴,13歲的阿五,同時也屬於3歲的喜茶,以及未來每一個奮發向上的你。

這是關於品牌成長最美好的期待。期待每一個餐飲品牌都有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