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成立3年今天上市,幾經波折的融資上市路

剛成立3年多的映客,今天(2018年7月12日)在香港上市,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娛樂直播第一股。

2017年,映客的收益為人民幣39億元,利潤為 7.91億元。

映客的發行價為每股3.85港元,以4.26元/股收盤,市值約為85.86億港元(約合72.9億人民幣)。盤中漲幅一度高達超40%,最高市值達到107億港元。

映客的主要營運實體是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於2015年3月成立,映客App則於2015年5月正式上線。

映客的資料說,現已經贏得超過2億註冊用戶,開創了全民直播的先河,引爆了直播的流行。

映客CEO奉佑生說,映客只有700多名員工,卻管理著業內人數最多的主播團隊。我們沒有BAT的加持和站隊,是憑藉自己不斷進步的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在最慘烈的千播大戰中笑到了最後。

一、映客成立

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3月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元(認繳未實繳),共有三位股東,奉佑生、劉曉松、深圳市快通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6%、27%、47%。

後來,公司的註冊資本從1000萬元減少為30萬元,劉曉松、深圳市快通聯科技有限公司兩方股東退出,剩下奉佑生一人出資30萬元持股100%。

退出的兩家股東是天使投資人多米在線的大股東,兩家現在合計持有多米在線49.88%的股權(當時的持股比例可能更高)。

兩家股東退出後,公司註冊資本從1000萬元減資為30萬元,廖潔鳴、侯廣凌兩位聯合創始人加入,投資人後加入,註冊資本再增加為100萬元。

股權道竹子想?這樣的操作,是為了讓創始團隊用很少的出資獲得更多的股權比例嗎?

其實,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分紅比例、投票權比例都可以與出資比例不一致的,可是因為工商局可能通不過,只好用這樣的方式解決?

請教稅務專家,這樣操作有利於避稅麼?

二、天使輪融資

2015年9月,映客獲得自多米在線的天使投資1000萬元。

但招股書又說,2015年9月22日、2015年11月9日及2015年12月19日,北京蜜萊塢與多米在線訂立增加資本協議,多米在線以總代價500萬元元認購北京蜜萊塢註冊資本合共人民幣208,300元。

融資1000萬元,但總代價是500萬元?都是招股書的資料,不明白這中間是什麼意思?

奉佑生曾經是多米在線持股超過50%的大股東,在2016年後已退出。

映客的三位創始人奉佑生、廖潔鳴、侯廣凌都曾在多米在線工作。

三、A輪融資

A輪融資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間進行,投資者包括:金沙江朝華、紫輝天馬、紫輝聚鑫、廈門賽富、崑崙萬維及宣亞國際,A輪共融資約1.015億元。

其中,北京蜜萊塢、金沙江朝華、多米在線和創始人於2015年10月26日訂立增加註冊資本協議。

奉佑生與紫輝聚鑫於2015年11月8日訂立的股權轉讓協議。

北京蜜萊塢、創始人、紫輝天馬、紫輝聚鑫、廈門賽富於2015年11 月9日訂立註冊資本增資協議。

此次A輪融資,投資者以2500萬元認購北京蜜萊塢註冊資本20.84萬元。

A+輪融資

2015年12月24日,北京蜜萊塢、創辦人、多米在線、金沙江朝華、紫輝天馬、紫輝聚鑫、廈門賽富、崑崙萬維訂立增加註冊資本的協議,A+輪投資者以總代價777.104萬元認購北京蜜萊塢註冊資本合共人民幣259075元。

A++輪融資

2016年1月2日及2016年2月1日,北京蜜萊塢與A++系列投資者訂立增加資本協議, A++系列投資者以總代價381.4785萬元認購北京蜜萊塢註冊資本合共12,718元。

四、團隊股權激勵

2016年5月、6月,共成立三家員工持股平臺,包括三位創始人和四位員工成為持股平臺的合夥人,向北京蜜萊塢增資成為間接股東。

奉佑生,映客的創辦人及控股股東之一,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主要負責整體發展策略及業務規劃。

2010 年至2015年3月任北京彩雲在線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廖潔鳴,映客的創辦人及控股股東之一,任執行董事兼首席運營官,主要負責整體運營。

曾負責時尚雜誌、新浪、健康雜誌等的編輯工作,2014年至2015年3月擔任多米在線(前稱北京彩雲在線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運營總監。

侯廣凌,映客創辦人和控股股東之一,執行董事兼首席技術官,主要負責技術發展。

侯廣凌曾任多米在線和北京歡舞悅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主管。

姜谷鵬,首席戰略官,2016年3月加入映客。

2012年至2015年擔任華興泛亞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副總裁及董事。

五、B輪融資

2016年9月,北京蜜萊塢與興光聯、嘉興光美、寧波安合、寧波青正、芒果文創、深圳騰訊、紫輝聚鑫訂立增加資本協議, B系列投資者以總代價3.1億元認購北京蜜萊塢註冊資本合共人民幣134,454元。

此輪融資中,奉佑生向嘉興光聯轉讓13,321元註冊資本,收穫2700萬元。

映客從天使輪至B輪共融資4.21億元,一年多時間估值漲了48倍,公司估值達到39.5億元。

六、投資人特權

北京蜜萊塢、創辦人、員工持股平臺與投資者於2016年9月19日訂立股東協議,投資者獲授若干特別權利,包括知情及查閱權、優先認購權、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反攤薄權、董事會委任權、贖回權及清算優先權。

該等權利均已根據北京蜜萊塢、創辦人、員工持股平臺與投資者於2018年2月13日訂立的協議終止。但如2019年12月31日仍未上市,投資者有權恢復已終止的特別權利。

七、投資人內部轉讓和退出

2016年7月,A輪投資者蘇州紫輝天馬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將全部股權轉讓人紫輝聚鑫,註冊資本52,462元轉讓價為95,611,000元。

2016年7月,北京崑崙萬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全部股權轉讓予西藏昆諾,註冊資226,690元,轉讓價為142,594,810.70 元。

2016年9月21日,西藏昆諾又將51,397元出資轉讓給嘉興光信,代價為2.1億元,映客估值達到70億元

2016年8月,廈門賽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將全部股權平價轉讓給廈門盛元,註冊資本人民幣104,923元的,代價為人民幣16,473,600元。

八、與宣亞國際的重組夭折

2017年,原以為可透過購買股權可參與資本市場,與宣亞國際策劃重組事宜。

宣亞國際於2017年2月15日剛上市的,於2017年4月11籌劃重組停牌,策劃與映客的重組事宜。

2017年6月21日,宣亞國際發佈公司,計劃購買映客創始團隊和員工持股平臺共48.2478%的股權。

2017年9月5日公告,重組方案對映客的估值為60多億元,48.2478%的交易價格為289,486.80萬元。

但宣亞國際“蛇吞象”的交易引發了廣泛質疑,經過幾次推遲後,宣亞國際於2017年12月16日公告,終止與映客的重組事宜。

九、部分投資人上市前退出

2018 年2月,長興盛巨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將其股權轉讓人芒果文創,轉讓註冊資本15,614元,價格為6020萬元。相當於每股約人民幣3.86元(相當於4.77港元),比首日上市的收盤價都高哦。

2018年2月,嘉興光聯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將18,650元出資轉讓馳譽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價格為人民幣7180萬元。

交易完成後,嘉興光聯將仍持有北京蜜萊塢註冊資本人民幣13,322元。

2018年03月26日,映客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遞交了上市申請,今天上市交易。

十一、公司控制權

奉佑生、廖潔鳴、侯廣凌合共持有北京蜜萊塢約30.32%股權,三位創始人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保持一致行動,加上員工持股平臺,共控制公司上市前約40.46%的投票權,可對公司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施加重大影響。

且三名創始人都擔任執行董事,有權對公司的管理及營運施加重大控制。

廖潔鳴、侯廣凌兩位創始團隊成員,和首席戰略官姜谷鵬的持股比例都不低,其中兩人加起來的持股比例與奉佑生的持股比例相當。

AB輪融資中奉佑生兩度減持,好象控制公司的願意並不強烈,三家持股平臺都是其他人做執行事務合夥人。

十二、VIE架構

由於映客從事的業務為限制外資進入的範圍,映客也採用的VIE架構。

映客成立3年今天上市,幾經波折的融資上市路

與宣亞國際的重組終止後,映客於2017年11月開始搭建VIE架構,籌備香港上市。

2017年11月30日,在開曼群島註冊公司。

2017年12月成立映客香港。

2018年2月成立映客中國。

2018年2月,映客中國與北京蜜萊塢及其股東訂立合約安排,將北京蜜萊塢的全部經濟利益通過協議服務轉移給映客中國。

並按北京蜜萊塢的股權比例向離岸公司同比例配發新股。

映客的VIE架構與許多公司的VIE架構有所不同,好多公司的VIE架構是:

境內經營實體的股東為少數創始人,投資人只在境外的空殼公司持股(不在境內實體企業持股),再通過協議把境內經營實體的利潤全部轉移給境外空殼公司,通過貸款協議把投資人的融資轉移到境內經營實體使用。

而映客的VIE架構是:

境內經營實體和境外空殼公司的股權比例相同,只是通過協議把境內公司的利潤轉移給境外上市主體,而融資的錢直接放在境內公司,不用通過貸款轉移資金。

竹子對境外的規定不瞭解,但映客這樣的架構明顯對投資人有更強的保護,投資人既是境內公司的股東,也是境外公司的股東,他們的關係不只是一紙協議,還有股權的綁定。

是因為映客的融資是人民幣基金,所以用這樣的架構嗎?難道其他不這樣的架構都是外幣基金?歡迎懂行的朋友補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